三國演義讀後感左右,三國演義讀後感 3000字左右

時間 2021-06-04 18:13:30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qq123211858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0字

魯迅先生在《中國**史略》中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作了一句十分中肯的評價“狀諸葛亮智而近乎妖”確實三國中的諸葛亮已然不是泛泛之輩所能想象的強悍,神機妙算算不上什麼,呼風喚雨那是家常便飯,從借東風的神乎其神到出隴上裝神的鬼魅莫測,甚至死後還有定軍山的顯聖,諸葛孔明似乎從來都是在做我們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真可算得上羅貫中得功勞了,這個大才子將諸葛的形象無限拔高,無限擴大,雖然諸葛亮在全書大約三分之一才姍姍出場,不過他一出場則已,局面立即出現巨大轉折,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整部三國,在諸葛亮出山以後,才顯得風吹雲動,精彩紛呈。極而言之,書中的一切人物,包括曹操,劉備,周瑜,司馬懿,在後期全部成為諸葛亮的陪襯。

對於諸葛亮的偉大,我不想談太多,畢竟這已經被千萬人說爛的話題,我只想從我的感受,談一下諸葛的失策之處,人無完人,諸葛亮再酷畢竟也是人,他也逃脫不了人類的劣根性,至少在三國中,還是可以找到他許多的不足的。

首先,《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就有一定的失敗,諸葛的規劃是“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軍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我認為這個規劃是導致蜀漢最後失敗的罪魁禍首,首先,鄙人認為荊州的戰略地位要遠遠強於西川的,西川完全是個封閉閉塞的彈丸之地,除了物產還算豐饒,其他的一無是處,而荊州之地,非但千  諸葛亮第三個失敗之處,就是他在人才培養方面

2樓:匿名使用者

wonderful!

3樓:快樂一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 3000字左右,一章一章總結。。。。。。。。。。。。???????????

讀《三國演義》有感3000字左右

4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qq123211858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0字

魯迅先生在《中國**史略》中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作了一句十分中肯的評價“狀諸葛亮智而近乎妖”確實三國中的諸葛亮已然不是泛泛之輩所能想象的強悍,神機妙算算不上什麼,呼風喚雨那是家常便飯,從借東風的神乎其神到出隴上裝神的鬼魅莫測,甚至死後還有定軍山的顯聖,諸葛孔明似乎從來都是在做我們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真可算得上羅貫中得功勞了,這個大才子將諸葛的形象無限拔高,無限擴大,雖然諸葛亮在全書大約三分之一才姍姍出場,不過他一出場則已,局面立即出現巨大轉折,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整部三國,在諸葛亮出山以後,才顯得風吹雲動,精彩紛呈。極而言之,書中的一切人物,包括曹操,劉備,周瑜,司馬懿,在後期全部成為諸葛亮的陪襯。

對於諸葛亮的偉大,我不想談太多,畢竟這已經被千萬人說爛的話題,我只想從我的感受,談一下諸葛的失策之處,人無完人,諸葛亮再酷畢竟也是人,他也逃脫不了人類的劣根性,至少在三國中,還是可以找到他許多的不足的。

首先,《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就有一定的失敗,諸葛的規劃是“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軍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我認為這個規劃是導致蜀漢最後失敗的罪魁禍首,首先,鄙人認為荊州的戰略地位要遠遠強於西川的,西川完全是個封閉閉塞的彈丸之地,除了物產還算豐饒,其他的一無是處,而荊州之地,非但千  諸葛亮第三個失敗之處,就是他在人才培養方面

5樓:

3000那,沒搞錯吧

6樓:中臉勺了

工商局放假啊公私兼顧動畫設計聖教序幾十塊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

7樓:小貓er咪

品評歷史演義,感受三國風雲——《三國演義》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

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

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

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

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

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

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敘述的。

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絡,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三國演義讀後感左右,三國演義讀後感 400字左右

同青芬延詩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8 05 01 17 52 讀了 三國演義 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國演義 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

三國演義讀後感左右,三國演義讀後感450字左右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 三國演義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 魏 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 400字

鬼夃子 三國演義 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 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寫的庸主獻帝 劉禪,無能之輩呂布 袁術 袁紹 劉表 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 許楮 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