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的簡介誰能告訴我,達摩祖師的來歷簡介

時間 2021-06-04 17:37:49

1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祖師原是南印度國的三王子,父王將王位傳給他而不是兩位哥哥,但當父王病危時,大哥卻派人暗殺已搶奪王位。後經般若多羅法師的指點,看破名與利,決心拜師潛佛。起初**要達摩祖師自蓋自修室以表求佛之心,但這過程中不斷有考驗,蓋了又壞壞了又蓋,後來悟到佛在自己的心中。

**為達摩祖師惕渡,第一刀:斷除一切煩惱,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

普渡一切眾生,更囑付達摩要等**過世六十七年後才能到震旦(中國)弘法,不要操之過急。六十七年後正逢南北朝民不潦生、戰爭頻繁之際,達摩來到了震旦,此時當今皇上梁武帝大行佛道,人民生活小康,東林寺奉旨召待但因與梁武帝溝通不良便往北走來到少林寺,在千聖山一坐九年,在這當中有人懷疑嘗試要讓他分心,甚至拿針戳入身,梁武帝也派人要強行與之帶回,但他都不為所動,後來聖名遠播,許多善男信女都來拜拜,香火鼎盛。

在龍山寺有一位神光,作夢時夢到兔兒的指引,往南走去求法,於是路上真遇到兔兒,告訴他少林寺有一位不倒翁,朝南行去,在山洞中看到了達摩祖師在打坐,他也跪在洞口飽受風雪三天三夜,後來達摩祖師轉身,他求達摩為他安心,也以斷臂來表求佛之心。達摩祖師說:「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的是。

」賜予神光為慧可。有一次強盜闖入寺中強奪香火錢,達摩坐下他們卻用火射箭,將他的軀體燒燬,達摩祖師雖驅體被埋藏,但他還將緞練身體及筋骨修練之法流傳。將依缽傳給慧可為「禪宗二祖」,及四卷愣迦經佛祖最高法要,之後攜一隻草鞋西行,後代將棺木開啟真的只剩一腳草鞋,此時達摩祖師已達一百五十歲高齡。

2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祖師

達摩,天竺人,禪宗二十代佛祖。是把禪學帶入中土的第一人。他為弘揚佛法東渡中歷盡艱辛,後終在少林寺後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藝。其經歷充分滿傳奇性和戲劇性。

達摩到中國弘法大乘佛教之時,正值南北朝的**時代,社會治安極差,民心凋敝,原有的佛教教理偏重於追求個人名利,趨附權貴,造成世風日下,道德觀念也俞來俞難以發揮制衡作用。達摩行醫濟世,遍施愛心,在下層百姓中廣結善緣,引起共鳴。他救助了面臨被焚噩運的麻風女小嬋,在日久相處中小嬋對達摩由感激而生愛情,給修心性的達摩帶來不小的歷練。

北魏國師支三藏巧於言辭,善於為**大戶說經乞福,他以說法傳揚自己,一時名聲頗盛,因而對達摩的聲譽鵲起心懷嫉恨,遂進讒言於南樑君主梁武帝,使梁武帝對達摩這個樂於廝混民間,不先至皇宮拜見的和尚產生很大誤解。又知之達摩為求救助病勢沉重的小嬋差點誤了梁武帝的召見,聽信身邊伴衲臣之言的梁武帝未能接受達摩“大愛的道理”。達摩帶來的全新禪理激怒了抱殘守缺的大臣,他們伺機以詭計加害達摩。

遂將達摩困於一地牢之中,以火焚之,達摩臨危若定,突國至長江。面對滔滔江水和凶猛的追兵,以一束葦草為舟飄然渡過彼岸,眾人大驚疑為神仙。

達摩一路來到北魏,繼續尋找師傅指引的可以弘揚大道的地方,流支三藏發現嵩山少林寺頗似達摩所說的地方,為阻止達摩修行。火燒少林。是夜突降罕見的大雨,少林寺因而無恙。

達摩看到寺前的兩株桂樹頓明白他已經找到修行弘法的所在。在少林寺的修行依然歷經磨折,達摩教練眾人武功以求強身健體。練武之事竟驚動太子,太子希望與達摩精研禪理,流支三藏怕危及自己的國師之位,又起害達摩之心。

他令人教唆小嬋初諳男女之事,用以**達摩,幸而達摩靈智不泯,決心到山洞中面壁,斬斷情孽。

達摩面壁九年,對禪學佛理和武功都有了更深的徹悟,而流支三藏對他的五次陷害反成就了大師的功德。達摩把自己的所悟所得耐心地傳給大**小四。少林寺住持慧光感於達摩的功力,主動讓出寶座給達摩。

達摩主持少林寺,開始了中國禪宗的興起。達摩經多方考驗,收神光為徒,改名慧可,即禪宗二祖。

達摩覺得已完成了在中土弘法的大業,想返回久別的故國,他知道百姓和**們不捨他離去,就乘機假做中毒不治,溘然化滅。滅渡二年後,有人見到只穿著一隻芒鞋的達摩……再檢視棺中果然無屍。達摩祖師只履西歸的佳話傳遍天下,流支三藏竟震驚得跌落山谷而死。

3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十月五日生,姓剎帝利,初名菩提多羅,後改為達摩多羅,達摩祖師為禪宗始祖,又稱初祖,菩提達摩大師,達摩,或僅稱菩提。

達摩祖師系天竺香至王之第三個兒子,於我國樑普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渡江北上,到了現今之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後來遇到慧可法師,即付法傳衣,後來祖師被恭為佛教第二十八祖也。

佛教禪宗系在印度時代的祖系,少林寺都有存記,其中影響中國佛教最深者,達摩祖師要說是屬第一位。

師於後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端坐而逝,即葬於今熊耳山,起塔於少林寺,又傳雲:於後魏孝明帝太和二十二年(即後三年)魏宋雲奉使西域,遇祖師於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宋雲問祖師欲往何處,祖師曰:往西天去。

根據傳法正宗記略謂祖師乃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本名為菩提多羅,後遇到佛教第二十七祖師般若多羅而改名為菩提達摩,又傳聞於樑大通二年十月五日圓寂,葬於今熊耳山,於梁武帝時制碑贊澤,唐代太宗諡為圓覺大師。

達摩祖師對於佛學之造詣可說無人能比,更是影響中國佛教最深之一位佛教祖師。

據傳聞達摩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傳授佛學,更可以把冥頑不靈之人點化,可說是惡人,頑劣之份子經祖師之點化都是一心向佛。

又云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傳授武術,嵩山少林寺之武僧或俗家子弟於佛學及武學之造詣更是冠蓋群倫,然而佛學為修心之法寶,武術為強身自衛之一項非常好之運動,祖師之佛學及武學於現代更印證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句格言。

臺灣地方上有處供奉一尊菩提祖師,實際上即是達摩祖師,因祖師之全名為菩提達摩,但國人一般對祖師之尊稱僅稱達摩,這便是我國人對祖師之恭敬,莊嚴之稱呼,而不敢稱呼全號。

由於以上之尊稱傳至現今才被訛傳“菩提”是另一祖師,這全是我國人對於祖師不敢稱呼全號(名)以致才會被訛傳為另一祖師,其實“菩提”,“菩提達摩”,或“達摩祖師”,或僅稱“達摩”。以上之稱呼即是稱呼祖師一人,而非訛傳中之另一祖師。

達摩祖師的來歷簡介

4樓:咚咚叮叮噠噠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剎帝利種姓,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大**,成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菩提達摩自小就聰明過人,因為香至王對佛法十分虔誠,因此從小菩提達摩就能夠遍覽佛經,而且在交談中會有精闢的見解。

他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菩提達摩通稱達摩,又稱初祖達摩或初祖菩提達摩,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

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宗)。求那跋陀羅,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後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

擴充套件資料

菩提達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

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有慧可、道育、僧副 和曇林等,樑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5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又稱達磨,全稱為菩提達摩(bldhidharma,?--528)意為“道法”。

他是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也有說他屬於剎帝利種姓的。種姓是印度古代的一種社會階級制度。印度社會共有四大種姓,即婆羅門(僧侶)、剎帝利(武士)、吠舍(商人和農民)、首陀羅(無技藝的勞動者和奴僕,或稱不可接觸者),可見達摩的社會地位是高貴的,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

他自稱是釋迦牟尼的第28代徒孫,即是印度禪宗的第28代祖。

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或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把他接到南京傳法。但是當時南朝的佛教重視講義理,與達摩的禪宗重坐禪,提倡“見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理論不合。

於是他便於同年到北魏,開始在洛陽一帶遊歷,傳習禪宗。後來入嵩山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坐禪時,面壁九年,一天到晚默然而坐。

他的這種修行方法,又被稱作“壁觀”。後來傳法於僧慧可,死後葬熊耳山。據說他到南京以後,梁武帝同他說佛理,問他:

“我修建了這麼多佛寺,寫了這麼多經卷,度了這麼多僧人,有何功德”?達摩回答說:“都無公德”。

武帝問他“何以無公德”?他說:“這都是有求而做的,雖有非實”。

由於他同梁武帝話不投機,於是便離開南京北上。達摩傳說渡過長江時,並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蘆葦,立在葦上過江的。現在少林寺尚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畫碑。

關於“一葦渡江”的解釋,儒家有不同的說法。他們認為“一葦”並不是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因為《詩經》裡面有一首《河廣》,詩中說: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人孔穎達解釋說: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

看來這樣的解釋是比較科學的。

6樓:靳豐碩大人

高興為你解答,菩提達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天竺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

**有慧可、道育[1]、僧副[2]和曇林[3]等。

本名菩提達摩

別稱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

所處時代

南北朝南樑時期

民族族群

南天竺人

出生地南天竺

出生時間

農曆十月初五

去世時間

536年

主要作品

《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

主要成就

九年“面壁而坐,終日默然”東土禪宗初祖傳播宗教,傳有150歲主要傳授

《楞伽經》為依據的獨特大乘禪法

**慧可、道育、僧副和曇林等

信仰佛教

典故一葦渡江

葬處熊耳山

種姓剎帝利

謝謝你,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