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讓孩子帶七彩線的香囊

時間 2021-06-27 00:07:30

1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各地習俗不太一樣,不過都有祈求吉祥之類的意思。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

更多地方是用五彩線啊!稱作長命縷,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

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係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闢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

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

節日戴以入。”

2樓:老喬瞎叨叨

在古代,人們迷信端午節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氣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帶上五彩繩,就是用紅、黃、藍、綠、紫五種綵線編成的線繩,以辟邪驅瘟、逢凶化吉。而掛香包,也有著同樣的寓意。

在古代,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絲線縫製而成,內部裝有各種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僅美觀大方,香氣撲鼻,還有驅避蚊蟲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佩戴香囊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遊百病。

過端午節為什麼要門上懸艾草,戴香囊,還要帶五彩線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裡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晒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端午節為什麼要懸艾草、戴香囊還有五彩線?

5樓:匿名使用者

五月俗稱毒月,根據風土誌記載,農曆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製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來防止毒蟲侵擾,佩戴香包有袪毒避邪的功用,併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且用五色彩線系綁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長命百歲,叫它做長命縷。所以說,和屈原是沒有太大關係。

6樓:愛過仙的神

這些都是我們的節日習俗,懸掛艾草,是為了辟邪,戴香囊和五彩線是為了系長命縷。就好像中秋吃月餅,過春節吃餃子一樣。這些其實都是古時候的封建迷信,但是傳承到當今文明社會,已經演變成一種風俗習慣。

7樓:行者黎一兵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為什麼有端午節,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是什麼

鯨娛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有是什麼 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起源端午節源於對惡日 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沒餡的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的食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 端陽節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 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 端午黃...

端午節怎麼變成南韓的了,為什麼端午節變成南韓的了

因為他們不要臉。也因為中國的青年一代太沒用了,只會一味追求日貨 韓貨,我們有的人看不起國貨,看不起父輩,認為他們老土 沒水準。但正是在這些老土的父輩身上,這些沒水準的民族企業身上,才有希望看到中華民族真正的精華。才不會讓他人踩在腳下。南韓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似乎給中韓端午節之爭畫上了句號,但是中國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