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瞭解到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時間 2021-06-16 00:55:23

1樓:hy飛羊

佤族、黎族喜歡用竹筒做飯,做出的飯帶有新竹的清香;流動性較大的遊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麥等做成炒麵;廣西山區的瑤、侗等族愛吃用油炒後泡開的茶葉加鹽煮成濃湯,然後沖泡炒大米花和炒黃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數民族將麵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饢(波斯語“麵包”之意)作為日常主食;他們還特別喜歡吃“帕羅”,這是一種用羊油、羊肉、蔥頭、胡蘿蔔、葡萄乾等做的甜米飯,用於捏團抓食,通常被人們稱為“抓飯”,此外,新疆維吾爾族的烤羊肉串、朝鮮族的冷麵和回族的炸饊子,也都各具特色。

我國某些少數民族還有忌食的習俗,如遊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魚類;穆斯林忌食豬肉等,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習俗。

反映在戀愛婚喪方面,如深受男女青年喜歡的哈薩克族的“姑娘追”和布依族的對歌“丟花包”,回族實行的無棺土葬和藏族實行火、水、**。這些習俗的形成受宗教信仰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有著複雜的社會和歷史原因。我國民族風俗多種多樣,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以踢踏舞馳名,樂曲節奏悠揚、向以鼓鈸、歡樂自在。蒙古族牧民精騎善射,射箭、賽馬、摔跤是一年一度“那達慕”大會的精彩節目,傳統的演唱形式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好來寶”,馬頭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樂器。哈薩克族的服飾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戴黑絨圓高統帽,女戴圓頂繡花棉帽等等。

2樓:愛凌雲

hp不好好實話實說我不知道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20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介紹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什麼?(簡短點)

3樓:儍缺匙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1 、阿昌族:分佈在雲南,人口2.

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白族:

分佈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佈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

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佈在雲南,人口8.

2萬餘,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佈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

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

——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族:

分佈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

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文字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誌,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佈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佈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

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

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

——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佈在臺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

分佈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糰,地戲 18、哈尼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佈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繡 20、漢族:

分佈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

分佈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族:

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1.

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族:分佈廣西,人口1.

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1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分佈在新疆和黑龍江,人口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

分佈在雲南省,人口4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8、黎族:分佈在海南省,人口111萬餘人,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打柴舞 29:僳僳族:分佈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5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上刀杆 30、珞巴族:分佈在**,人口0.2萬餘人,主要從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

31、滿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約98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

分佈在廣西,人口7.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飼養菜牛和編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語言。

——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分佈在**,人口約0.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碗。

有自己的語言。 34、蒙古族:分佈在內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萬餘人,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族:分佈在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刺繡、桃花織、錦蠟染和銀飾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分佈在廣西,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語言。 37、納西族:

分佈在雲南、四川和**,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巴舞,臘染 38、怒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2.

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織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佈在雲南、四川,人口2.

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族:分佈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產,有自己的語言。

——羌寨 41、撒拉族:分佈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8.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藝也發達,有自己的語言。

42、畲族:分佈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除種水稻外,還普遍種植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自己的語言。 43、水族、分佈在貴州、廣西等地,人口3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語言。

44、塔吉克族:分佈在新疆,人口3.3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45、塔塔爾族:分佈在新疆,人口0.4萬餘人,以經營商業為主,兼營手工業和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46、土族:分佈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臺會 47、土家族:

分佈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萬餘人,土家織綿以其“色彩斑斕,做工精巧”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擺手堂 48、佤族:分佈在雲南,人口35萬餘人,從事農業,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中獲獎,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甩髮舞 49、維吾爾族:主要分佈在新疆,人口72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糧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語言。——手鼓舞 50、烏孜別克族:

分佈在新疆,人口約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1、錫伯族:

主要分佈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約17萬餘人,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2、瑤族:分佈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等地,人口1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盤王節、長鼓舞 53、彝族:分佈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657萬餘人,喜食“砣砣肉”,愛飲“杆杆酒”,舞蹈**獨具特色,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虎節 54、裕固族:

分佈在甘肅,人口約1.2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崇尚騎馬和射箭,有自己的語言。 55、藏族:

分佈在**、四川、青海、甘肅等地,人口459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舞,布達拉宮 56、壯族:分佈在廣西、雲南等地,人口1555萬餘人,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錦”享譽海內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4樓:月下者

壯族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侗族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

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雲南白族人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

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少數民族節日風俗習慣

後來新生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 同宗 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 是一種普遍習俗。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多數地區居民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則實行火葬。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服裝。婦女服裝為短衣長...

雲南有哪些少數民族和有什麼風俗習慣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資料,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全省總人口約4192萬人 1999年 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 3。在2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五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益楊氏鐵綾 藏族藏族草地藏民節 藏曆年 賽馬 野餐 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 花兒 會 對歌農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 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農曆五月初五 回族人忌食豬肉 狗肉 馬肉 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 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 喝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