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野草》讀後感左右,魯迅的《野草》讀後感800字左右

時間 2021-06-11 15:14:43

1樓:

屬於他自己的魯迅,和屬於當代的魯迅

書架上這本《野草》都長草了,薄薄的一冊,卻許久沒拿起來看。因著頭腦中出現的,總是中學課本中那個寫阿q,寫祥林嫂,寫孔乙己的魯迅——冷眼橫眉,穿著長袍,憤怒的、革命的長輩。冷,是魯鎮的月光,是魯迅的眉。

所以總像逃避著什麼一樣,不想去讀他。

在《野草》中,他依然寒冰入骨。正如他自己所說,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不願彷徨於明暗之間,不如選擇如影子般在黑暗裡沉默(見《影的告別》)。可能因為是散文體,《野草》的冷,更像是**於他自己——審慎的反省,酒後的清醒。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正如他用粼粼的夜月洗面,透徹而靜默。可在於我,卻又讀出一絲熟稔的感覺,正如這個時代。

他寫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權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而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秋葉》)

他寫我們這個時代的路人抻著脖子看罪惡,只要不落在自己頭上:

“他們從四面奔來……衣服都漂亮,手倒空著……拼命地伸出頸子,要鑑賞這擁抱或殺戮。他們已經豫覺著事後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鮮味……”當發現事情沒什麼大不了,“路人們於是乎無聊,覺得有無聊鑽進他們的毛孔,覺得有無聊從他們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鑽出,爬滿曠野,又鑽進別人的毛孔中。”……(《復仇》)

他寫我們這時代的造物主,是一個怯懦者:

“他暗暗地使人類流血,卻不敢使血色永遠鮮穠;暗暗地使人類受苦,卻不敢使人類永遠記得。他專為他的同類——人類中的怯弱者——設想,用廢墟荒墳來襯托華屋,用時光來沖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為度,遞給人間,使飲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無知,也欲死,也欲生。”……(《淡淡的血痕中》)

歷經近一個世紀,他又走到我們面前,緊縮著眉頭,卻比從前更猶豫。可幸的是,他不忘在最後一篇呼喚青年的靈魂——是他的曾經的青春,也是我們的。“他們是綽約的,是純真的,——阿,然而他們苦惱了,呻吟了,憤怒,而且終於粗暴了,我的可愛的青年們!

”——而我終於覺得他親切,甚至溫暖了。

另:讀《野草》,總能依稀辨出一些當代藝術的味道。所以魯迅在我眼裡,儼然時髦了許多。

如在《秋夜》的開頭便寫“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他沒有直接寫“在我的後園有兩棵棗樹”,而用簡簡單單的重複,寫出了觀者視線的轉移過程,更巧妙地寫出了一種無聊、荒寒的心境。

而在《頹敗線的顫動》中,又為我們畫了一幅色彩凌烈的油畫:“她赤身露體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於一剎那間照見過往的一切:飢餓,苦痛,驚異,羞辱,歡欣,於是發抖;害苦,委屈,帶累,於是痙攣;殺,於是平靜……她於是舉兩手儘量向天,口脣間露出人與獸的,非人間所有,所以無詞的言語。

”那種痛苦、蒼茫,如果由何多苓來畫,一定很棒!

2樓:

不思考怎麼會有好的成長?

求魯迅《藥》的讀後感,800字以上。

3樓:阿瑟

魯迅《藥》讀後感

魯迅先生最大的特質,是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胸懷。看到受苦受難而永無了日,故有其“哀”;看到受苦受難而無長進,故有其“怒”。

饅頭是吃的東西,那蘸了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就成了藥了嗎?現在看來恐怕是十分荒唐的,不可理解的。可是在那個時候,辛亥革命時,雖然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可人民的思想還是沒有解放。

有很多人說華老栓夫婦麻木但是愛子,我認為恐怕不是的,他在茶館中忙碌了大半輩子,勤勤懇懇地勞動,為兒子治病而省吃儉用。為兒子治病掏出積攢多年的洋錢,就只換取了幾個人血饅頭,愚昧落後的表現!

夏瑜是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廣大群眾的利益,而大眾卻不支援他。他講革命道理,人們“感到氣憤”;他挨牢頭打,人們幸災樂禍;他說阿義“可憐”,人們說他“瘋了”,他被殺害,人們“潮加”一般地去看熱鬧。“華夏”本是一家人那!

夏瑜應該依靠老栓卻沒有,老栓應該支援夏瑜卻沒有;流血的不知道為誰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誰的血。以互不關心為始,以同歸為盡為終。

魯迅先生通過夏瑜這一角色,表達出同情、讚美,也表達出當時民眾的落後愚昧,統治者的**殘忍。同時也一語雙關地道出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沒有獲得群眾的大力支援,但文中在清明節墳頭出現的花環,說明革命者仍然在懷念他,革命火種還沒有­­———也不會被撲滅。

它在黑暗中給人以希望。

夏四奶奶是夏瑜的母親,她“躊躇”,“羞愧”,但又“硬著頭皮”去給兒子上墳,她感到羞愧,因為她認為兒子的光榮就義,英勇犧牲是有損祖顏的事。母親對兒子不以為榮,反以為恥。不理解,不支援兒子,是一個做母親的悲哀!

她認為花環是兒子顯靈,希望烏鴉飛到墳頭,是一個封建迷信者的悲哀!

《藥》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說,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並不知道這犧牲的是為誰,卻還要因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增**眾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魯迅先生用他的一支筆,將當時整個社會濃縮到簡短的文字中,字裡行間都射出殘酷的社會現實!發人深省。

4樓:匿名使用者

love china

魯迅全集的讀後感,800字

5樓:匿名使用者

忘記了是在幾歲開始知道有魯迅這個人物,只是隨著年齡增大,也逐漸有了他的文章的接觸,更知道了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人民戰士。 魯迅的**並沒有如高中課本中學的《紀念劉和珍君》等文章來的深奧。大約他出生在那個環境中,生長在那個時代吧,基本上所描寫的都是窮困的中下層人民的生活,也包括自己在內。

他的《吶喊》,所寫的都是身邊的小事,就如一篇《一件小事》一樣,生活中可以說隨處可見,但他卻能以此小事催他自醒,增長他的勇氣和希望。這樣的文章不僅僅是翻閱,更給我啟示。《狂人日記》,我不能給它下個定義,在一開始讀它時,我甚至摸不著頭腦,我不清楚自己這是在看一篇什麼樣的文章,有點害怕,有點疑惑,那嚇人的語句,吃人的歷史,彷彿就發生在身邊使我不禁聯想自己所生活的生活,是該怎麼樣?

也許他的“吃人”也可理解為當今社會中金錢為上,以利為友的沒有親情友情可言的只顧自身,榨人不眨眼的冷酷的競爭吧,沒有錢就不能生活,就只能乞求,去要飯,這不是跟吃人一樣嗎?但生活中,我也是相信有那麼些溫暖可言的,畢竟每天的太陽是溫暖的,在人類越來越文明之際又怎麼可以發生人吃人的這種野蠻行為呢。很欣賞阿q的那種心滿意足的自認為得勝的心態,稱之為妙法不為過。

但被人打了之後還有愉快心情,還能和別人調笑一通,回到土穀祠倒頭就睡著了,這就是阿q精神嗎?有點愚甚至有點蠢,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調節心理的好辦法,凡事換個角度想或許會有收穫吧。

一本書看完,總有些個味道,這種味道又似乎只有心裡知道。

需要一篇《魯迅傳》de 讀後感 800字左右!緊急!!

魯迅的《傷逝》讀後感,求魯迅《傷逝》讀後感

魯迅唯一一部以青年戀愛為題材的 好事者認為有一部分取材自魯迅的自身經歷。 是對娜拉出走後的怎樣的回答 反映女性的反封建意識 以第一人稱手記形式寫的 肖像描寫傳神 心理描寫逼真 多種修辭手法運用 求魯迅 傷逝 讀後感 選擇了就不該放棄,放棄選了就不該後悔 看完 傷逝 相信每個人都會為著涓生和子君的愛情...

魯迅的《拿來主義》讀後感,魯迅拿來主義的讀後感 200到300字,謝謝啦,今晚急用

1古代文化遺產.比喻論證 批判了眾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種種錯誤態度 2.d3.孱頭 不敢繼承的懦弱主義者 混蛋 全盤否定的虛無主義者 廢物 完全接收的投降主義者 另.你不是在考試吧.要是那樣,我可就罪過了 很具時代精神,到現在還管用 魯迅拿來主義的讀後感 200到300字,謝謝啦,今晚急用 魯迅 藥 ...

魯迅的端午節讀後感,魯迅的端午節讀後感 100字

君子蘭 魯迅端午節讀後感 周作人和魯迅的文章都讀過幾篇,兩人的共同點是深有國學淵源。從 來看,魯迅遠比周作人更令我心折。魯迅的 通常立意深刻,佈局嚴謹而筆墨凝練。兩年前因為跟同事辦讀書會,將 阿q正傳 又讀了一遍,感覺是他老的水平遠遠超過同代的任何人。就是在今天,中國作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之後,仍然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