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怎麼翻譯

時間 2021-05-18 05:56:47

1樓:城市秋天

意思是: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

一、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二、翻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你們)平時(就)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乙個擁有千乘兵車的中等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衛國家的勇氣,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對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麼樣?」

(冉有)回答說:「乙個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見方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振興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推行了。"

「公西華,你怎麼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麼,但願意學著做些東西。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乙個小小的司儀。」

「曾皙,你怎麼樣?」

(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為政的才能不一樣。"孔子說:

"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曾皙)說:

「暮春時節(天氣和暖),春耕之事完畢。(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水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風,唱著歌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皙最後走。曾皙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皙)說:「您為什麼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笑他。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

怎麼見得縱橫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小國的事)不是國家大事呢?難道公西華講的不是諸侯的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

公西華只能替諸侯做小相,那麼,誰又能給諸侯做大相呢?」

三、出處:

《論語•先進》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於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

二、賞析

孔子為什麼說「吾與點也」,對這個問題,歷來是有爭議的。

對曾皙說的那段話(「暮春」至「詠而歸」),有的是從積極方面理解的,認為曾皙是主張以禮治國,他說的是禮治的結果,是太平盛世的圖景,與孔子的「仁政」「禮治」「教化」的政治主張相符,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教材採用這種理解)。

另一種是從消極方面理解的,認為曾皙是主張消極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主張,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有下面一些理由。

三、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

魯定公時,曾任魯國大司寇,後來私人辦學,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還在晚年整理「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

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自漢代以後,孔子學說成為二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封建統治者一直把他尊為聖人。

他又是乙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以至於今。

2樓:

(曾晳)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呀!」

以上是翻譯,請採納

翻譯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導乎三子者之撰。」

3樓:南邕

翻譯:這時曾點彈瑟的聲音逐漸放慢,接著「鏗」的一聲,離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的和他們三位說的不一樣。

希:同「稀」,指彈瑟的速度放慢,節奏逐漸稀疏。

作:站起來。

出自《論語·先進》-《先進》是《論語》的第十一篇,26章中通過孔子與**們的對話,表現了孔子對道德修養、從政觀念、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剖析。

節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

「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坐著。孔子說:「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

你們平時總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要怎樣去做呢?

」子路趕忙回答:「乙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常常受到別的國家侵犯,加上國內又鬧飢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禮儀。」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問:「冉求,你怎麼樣呢?」冉求答道:

國土有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見方的國家,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後,就可以使百姓飽暖。至於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就要等君子來施行了。」孔子又問:

「公西赤,你怎麼樣?」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說能做到,而是願意學習。

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在同別國的盟會中,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乙個小小的贊禮人。」孔子又問:「曾點,你怎麼樣呢?

這時曾點彈瑟的聲音逐漸放慢,接著「鏗」的一聲,離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的和他們三位說的不一樣。」孔子說:

「那有什麼關係呢?也就是各人講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說:

「暮春三月,已經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後走。他問孔子說:「他們三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

「夫子為什麼要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問:「那麼是不是冉求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呢?」孔子說:

「**見得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曾皙又問:」公西赤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這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麼?像赤這樣的人如果只能做乙個小相,那誰又能做大相呢?

孔子認為,前三個人的治國方法,都沒有談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讚賞曾點的主張,就似因為曾點用形象的方法描繪了禮樂之治下的景象,體現了「仁」和「禮」的治國原則,這就談到了根本點上。這一章,孔子和他的學生們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負,從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4樓:鸞鏡殘夢

曾皙彈瑟(已近尾聲),瑟聲漸漸稀疏下來,(聽到老師叫他),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的志向跟前面三位講的不同。」

5樓:

彈奏色的聲音漸漸稀疏,鏗的一生,離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和他們三位說的不一樣

6樓:小英子

drum ***i, keng er, sheshai and guide, said: " the three sons of essays. "

手工勞動,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