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下一句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3:37:28

1樓:匿名使用者

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下一句是:孤帆一片日邊來。

出自李白《望天門山》

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一首七言絕句。為開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詩歌譯文

雄偉的天門山被長江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青山相對聳立著拔地而起,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作品鑑賞

詩詞鑑賞

該詩為725年(開元十三年)作者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李白無比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生遍遊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該詩描寫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

天門山為今安徽省蕪湖市的東梁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總稱。

《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係,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

「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迴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豔,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出來。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乙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

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台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

」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衝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乙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

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乙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

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

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

三、四句把渾闊茫遠的水勢,寫足了,寫活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盪迴旋的壯麗景象。

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放眼望去,綿亙在楚地的梁山和博望山彷彿是被奔騰浩蕩的江水沖開門,形成了乙個天然的門戶,澎湃的江水從中湧了過來。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

流經上游千山萬壑,衝出三峽的長江水,由西向東緩緩流來。江水流至天門山時受阻,沖開天門山形成湍急的旋渦。「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的形勢。楚地廣闊的江面,被綿亙的天門山阻斷,受阻的江水咆哮著猶如一把利劍,將巍峨的天門山劈做兩半,江水奔瀉而過。天門山夾江聳立,故說它們是「相對出」。

「出」在這裡是聳出的意思。最後一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穿過天門山的滔滔江水,奔流東去浩渺無際,從紅日冉冉公升起的天邊,一條帆船朝天門山馳來。

「日邊來」,極言船來處之高遠。寫江水的綿遠不直接點出水,而是寫水上的船,讓人們從「日邊來」中去想象江水的渺遠。縱目遠眺,天空無物。

楚江碧水,煙波浩渺,孤帆紅日,江山如畫。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成的意境是那麼優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

詩人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裡,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這裡我們看到了詩人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願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裡的廣闊胸懷。這首詩和王之煥的《登鸛鵲樓》,一首是寫黃河,一首是寫長江,山川形勢各有特點,而作品中的意境也不盡相同,但作為盛唐時期抒情詩歌的代表作,兩者的共同處是,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充滿了蓬勃的朝氣和積極向上的力量。

李白為唐人七絕之冠,最善於在有限的篇幅裡創造。

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係,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

「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迴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豔,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出來。

藝術特色

「望」字統領全詩

這是一首江行寫景的七絕詩,題為「望天門山」,可見作為描寫物件的天門山風光,系詩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詩在「望」字統領下,「天門」之山形水色融為一體,雄奇壯偉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詩人身在船上,眼望兩岸青山,有船不動而山在動的錯覺,故寫出「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遠來的孤帆,頗富情趣。

山水互為映襯

詩中的山水是緊密關聯,互為映襯的。楚江浩蕩,似乎把「天門」衝「開」,而「天門中斷」使楚江得以奔騰而出。天門兩峰橫夾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門。

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連,景象壯觀。「碧水東流」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門而迴旋,山為水開,水為山回,互為制約,又融為了一體。「相對出」的「兩岸青山」,與水中的「孤帆一片」,點面結合,動靜相襯,構成一幅完整而動人的畫面。

通覽全詩,山形水勢,或合說,或分寫,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關,互映互襯,展現出了極為巨集闊壯觀的景象。

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下一句是什麼

2樓:渾朝堅晴嵐

出自李白

的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

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

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一首

山水詩。天門山在今安徽省

當塗縣,包括

東梁山與

西梁山二山

,兩山夾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合稱天門山。在這首詩中,

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再現了

長江中下游

天門山磅礴奇詭鬼斧神工的

自然美,表現了詩人豪放、傲岸的非凡個性,流露了其一腔愛國熱情。

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

」,以天門山與長江的

關係,反襯天門山氣勢的雄峻險要。因為天門

天險的獨特風姿是「夾據洪流

」、扼江

而立,因此詩人採用側面烘托的藝術手法,渲染長江洪流的湍急與威力,進而反襯出天門山的壯麗

奇觀。在李白看來

,「天門中斷」是大自然的

造化使然,是滔滔的長江之水猛烈衝擊所致。

次句「碧水東流至此回

」,是指長江在天門山附近

流向由東向轉北,也暗示了天門山雄視一切、鎮懾洪流的威力。「碧水」寫出了長江

流水之澄清

,「東流」是寫長江總的流向

,「回」字力度很強,極富動態美,既寫出了長江到天門山處

江水曲折迴盪、漩渦叢生的奇險和壯美,又突現了天門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轉變。正是從乙個「回」字中,我們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出天門山扼江回流的雄偉氣勢。

第三句「兩岸青山相對出

」,是正面刻劃天門山的山勢

。「兩岸」指出了天門山與長江的關係。「相對」二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天門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對峙如門、巧奪天工的雄姿,

給人以只可仰觀的高峻感。乙個「出」字,出神入化,化靜為動,令人感到鬱鬱蔥蔥的天門山生機盎然,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感。

末句「孤帆一片日邊來

」,是詩人順著天門山遠眺一幅遠景。「孤帆一片」是想以

背景的單純突現「孤帆」之高大。「日邊」寫出了長江遠景浩瀚迷茫,給人留下了廣闊的

想象空間

,而乙個「來」字,又給遠景注入了活潑新鮮的色彩和血液

,使畫面頓顯活躍,具有不斷變幻的美感。

《望天門山》所

展現的藝術

畫面,不僅以動顯靜具有動態美,而且用字也鮮亮明麗,熠熠生輝,從而給畫面造成一種活潑新鮮、明亮清晰的色彩美。在這首詩中,江水澄碧,

山色青青,

白帆悠悠,

紅日噴薄;都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覺。而這些色彩,與詩歌所表現的感情又都無比和諧

,表現了這位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愛國詩人意氣風發的豪放之情。

海峽兩岸主持人李紅哪一年出生的,《海峽兩岸》主持人李紅有沒有結婚 10

李紅的生日是3月28日,但沒有說出生那一年,但有資料表明,她是1996年上的大學,由此推斷,他應該出生在1974年到1975年。 李紅的具體出生日期沒有透露,因此網上基本上找不到她具體的年齡,但我們可以從她的簡歷大概推算一下。她是在1996年考入吉林教育學院的。那麼,我們可以假定她是20歲上大學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