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也說過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

時間 2021-05-06 03:15:43

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乙個意思。

總之這兩個句子是乙個意思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這兩句話都是要表達「多考慮別人感受,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考慮問題」的意思,但前者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後者是從別人的角度去出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譯文是自己不想做的,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譯文是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

1、出處: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2、引申: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

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1、出處: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一一(《論語·雍也》)

2、意義:兩千多年來,仁、義、禮、智、信作為華夏兒女不可或缺的道德準則,其中最重要的乙個「仁」字,體現了我中華兒女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壯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變強大,不僅是因為強大可以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強大可以更好的幫助他人。

4樓:橫觀天下風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是,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這兩句話都是要表達「多考慮別人感受,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考慮問題」的意思,但前者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後者是從別人的角度去出發。

5樓:出群

頭句和後一句這兩個句子是反的說。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6樓:只識嘵嘵問姓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出自於《論語·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此句意指: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整句話解釋為,如果自己身體不想要的結果或精神不情願被這樣對待,就不要使得別人遭受不想要的結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對待。 望採納!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讓別人立身修德。自己通達事理也要讓別人通達事理。

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所推崇的意思有些相似,都是強調"推己及人"的道理.你使別人和你一樣修身立德,本身就是一種修自身道德的表現,你教會了別人這樣做,別人也把同樣的德行傳播出去,這樣不斷地對人們灌輸道德的思想,社會就更加和諧安定了,易於打理了

如何理解儒家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看似矛盾的說法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並為恕下過這樣的定義:「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衛靈公》)。

這是孔子在回答子貢的乙個提問時說的。子貢的問題是:「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句話?)孔子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說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儒家為人處世準則乙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句是從「欲」的角度來講,後句是從「不欲」的角度來講,這兩個方面不存在感**彩的問題,更不存在對立,有機不可分地統一在一起,完整組成了儒家的一條道德準則。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說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你對此有何理解?

9樓:繁韋郭逸雲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乙個意思.

總之這兩個句子是乙個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