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習俗,要簡短的,苗族的文化習俗簡單介紹

時間 2021-05-05 18:36:14

1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婚俗

正大光明去"遊方"

苗族的婚姻比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節慶 趕場的日子,他們便利用聚會的時機對唱情歌、談情說愛、互訴衷情。這種婚前戀愛的方式在黔東南稱為「遊方」。遊方是黔東南一帶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一種傳統習俗。

遊方的地點各地除每個村寨設有固定的「遊方坡」外,還可選在離村寨較遠的河岸、撟頭 、田間或花木叢生、風景宜人的山谷去進行遊方活動。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規矩,青年男女遊方的地點必須在公開的地方進行。如果在隱蔽的地方進行這一活動,一旦被人發現,就會認為是不正當的行為,受到社會**的譴責。

新婚當夜不**

經過一段時間的遊方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贈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訂婚。私下訂婚的男女到了約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請幾個夥伴到女方寨子「遊方」,順便將女子帶回家中。按照習慣,新婚夫婦當夜不能**,新娘要由男方的姑 嫂陪伴過夜。

第二天,男方託媒人攜帶禮物去女家提親。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禮物,宴請媒人。隨後,女方備乙份與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禮物回贈男方。

男方得知女方贊成這門親事,便設宴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戚朋友。

新婚後不落夫家

過去,黔東南地區的苗族在新婚後有「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結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屬於父母包辦婚姻的新娘,在舉行結婚儀式的當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

住娘家的時間,未成年的早婚婦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婦女一般為三四年。在此期間,僅僅在農忙和重大節日,或遇到夫家喪事時才可暫回夫家居住。

2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的習俗在服飾,飲食,婚姻等方面與漢族無甚區別。

節慶:花垣苗族節慶較多,除春節、春社、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與漢族相同的節日外,最具表性的有 趕年場 櫻桃會 赴秋節 吃新

禁忌:踩三腳 坐火炕上方 震「龍巖」 大年三十吹柴火

苗族的文化習俗簡單介紹

3樓:聖誕老東東

1、苗族民間口頭文學

苗族的民間口頭文學非常發達,其數

量浩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藝術精湛,包括古歌、傳說、民間故事、歌謠、敘事詩、諺語格言等樣式。

2、苗族**

苗族**,豐富多彩。有民歌曲調、蘆笙曲調、瑣吶曲調和策琴曲調,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調和蘆笙曲調,而蘆笙曲調是苗族**中最有代表性的曲調。

3、苗族民間工藝

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銀飾等民間工藝瑰麗多彩。用蠟刀蘸蠟在白布上畫好圖案花紋後,浸入染缸染色,然後用水煮沸,脫去黃蠟現出藍底白紋圖案的蠟染工藝,已有上千年左右的歷史,在苗族民間流傳甚廣。

擴充套件資料

苗族的風俗習慣:

1、苗族的婚姻嚴禁同宗族者婚配,婚姻締結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婚姻,過去也有父母包辦的, 但婚前青年男女都有比較自由的戀愛活動,多在節日或農閒時舉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點,由本寨姑娘與外寨男青年在此對歌,雙方有意後則互贈禮品作為定情的信物。

2、過去苗族的喪葬形式比較複雜,有樹葬、懸棺葬、岩洞葬、火葬和土葬。土葬已成為苗族現今採用的主要葬式。現代各地苗族成年人正常死亡後舉辦喪葬形式和過程,已經漸趨一致,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差別。

3、苗族聚族而居,村寨周圍茂林修竹,風景幽美。村寨大多設有寨門,寨內種植有常青的保寨樹。苗族地區盛產木材,因而房屋大多為木結構建築,以瓦或杉木皮、茅草等蓋屋頂。

4樓:愛若若

下面我從各方面講苗族文化習俗彙總分類回答:

建築苗族地區盛產木材,因此,過去的房屋多為木結構.建築在山區的吊腳樓,一般分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或堆放雜物。

服飾:**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 或短不 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系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女子服飾式樣最多,有130餘種,僅貴州就有101種.在貴州、雲南、川南、廣西、海南島等地,穿百褶裙,但長短不一,以黔東南差別最大,有的到腳麵,有的超過小腿肚,有的過膝,有的僅30厘公尺左右,但以裙到小腿肚最為普遍.顏色為青、藍、白,裙面有繡花、挑花、鑲花,也有蠟染或素淨的.

上衣有大襟的,也有大領的.在湘西、黔東北、鄂西等地,在清乾、嘉時期,因民族暴動失敗後,被迫改裝,穿長褲、大襟右任上衣,農邊、袖口、褲腳都鑲花邊.在接龍時才穿裙子,平時不穿裙.

每逢節日婦女們走親訪友,頭部、頸部、手腕都佩戴樣式繁多的銀飾.

**男子服裝式樣比較簡單.貴州各地男子一般上身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裹青色長巾.冬天小腿部裹綁腿.

在黔西北地區則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氈.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婚俗苗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締結以自主婚姻為主,通過社交和談情說愛來確定.社交活動多在節目或趕場天進行,形式是小夥子同姑娘對歌,互相了解情況,溝通感情,若雙方情投意合,再由男方家長請媒人到女方家說合.結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

但也有的地區坐轎或騎馬.宣恩一帶新娘到夫家.必須從側門進入洞房,並由「伴娘」端盤請新娘新郎喝「交杯酒」,表示同心合意.

川南新娘要從東面進入夫家,說是為了紀念祖先自東方來.黔東南一些地區,夫家要備一對熟鯉魚給新娘「掐魚祭祖」,表示她已成為夫家的人了.在湖南、川東、貴州的松桃、天柱和晴隆的部分苗族中,新娘結婚後要住夫家.

其他地區婚後當天或次日返回娘家,以後逢節日、農忙季節或夭家婚喪娶嫁之時,才接來住一段時間,這樣數年以後,才長住夫家.

拔雉毛廣西苗族小夥子向意中人求愛,在蘆笙上插上一支美麗的野雞毛,對著姑娘吹起動聽的曲子.小夥子舞動著蘆笙使野雞毛輕拂著姑娘的臉頰.假如姑娘有意,就隨手撥下蘆笙上的野雞毛;反之,就不拔而轉身走開.

半路「抓親」

此風俗流行於湘西苗族地區.姑娘結婚時,由六個年輕姑娘和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組成送親隊伍.迎親隊伍由六個小夥子和兩個姑娘組成.

兩支隊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發,相會後,迎親隊伍把挑來的糯公尺飯交給送親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籃交給迎親的姑娘,然後起把糯公尺飯給大家吃.這時迎親的乙個姑娘說:「婆婆,誰是我家嫂嫂啊?

」話音沒落,送親的姑娘將新娘緊緊圍在中間保護起來.迎親的小夥子和姑娘們就設法去「抓」新娘.最終新娘還是被「抓」走了,送親的也便完成了任務.

迎親的帶走新娘,雙方道別而去.

半夜搬家

是雲南祥雲縣茶朗哨鄉苗族的一種世代相傳的習俗.舊社會半夜搬家是為躲避財主的債務,如今已失去本來的意義,成為一種傳統的民族活動了.不論誰搬家,村裡人都來幫忙祝賀.

他們把要搬走的東西放在院子中間,吹蘆笙、吹嗩吶,彈三弦,大家圍著家具起舞,歌舞一停,主人忙給客人敬酒.把家具搬放在新房院後,再次圍成圈跳起歡快的舞蹈.跳舞的圈子十分講究,中間一圈是小孩,象徵苗家的希望和未來;第二圈是姑娘,象徵美好的花朵;第三圈是小夥子,象徵著苗家興旺堅強;第

四、五圈是老人,表示苗家兒女在老一輩培養、教育下茁壯成長.

踩腳也叫「踩妹腳」.是廣西桂北大苗山一帶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愛情的一種方式.苗族青年在傳統節日裡,通過跳蘆笙、踩堂舞、對歌等形式選擇了意中人,但當眾難以啟口,男青年便趁人不注意時,腳尖輕輕踩女青年的腳,以試其態度,若女青年也如法回報,就表示接受求愛;否則,也不會責怪對方.

經過「踩腳」確定了戀情,便可頻繁幽會,互贈信物,然後就由雙方父母商定婚期.

草標苗族民俗,流行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青年男女傳遞愛情用草標作紐帶.草標形式各異,卻很講究,都傳遞著美好的願望.

有的用幾根小草,表示幾天後相會;有的將草紮成圓圈,表示團圓有望;有的青草夾黃,黃示稱場再相會.傳說以前有個苗族小夥子阿本和苗族姑娘阿貝相愛,不料,阿貝姑娘被寨主看上並被搶走,當阿本來到的約會地點時,卻不見阿貝的蹤影,只見路旁有個草標,知道大事不妙,便按草標指約方向,到寨主家救出了阿貝姑娘.從此,他們離開家鄉過上了幸福日子.

草標的妙用也就從此流傳了下來.

吃年苗族人民自稱過年為「吃年」,意思是說「年」被大家吃掉了,過去了.「吃年」期間,人們穿上節日盛裝,各地開展吹蘆笙、鬥牛、踢毽子等豐富多采的娛樂活動.「吃年」過去後,就要把銅鼓、蘆笛收起來,開始春耕.

苗族分布較廣,「吃年」時間不同,有的***,有的在冬月,有的在正月,而雷公山一帶的苗族"吃年"分三次過,九月吃初年,十月吃中年,冬月吃完年(又稱放牛年).

聰明卡「卡」是被卡住不讓通行.苗鄉有時一對對男女青年聚集在路邊、樹林、小溪旁對歌.見有過路的就以對歌進行考問,這就是被「卡」住了.

被卡住的人要以歌還歌,實際上這是比聰明、比智慧型的考試.如果客方贏了,主方要賠禮送行;如果主方贏了,客方要承認自己輸了才放行.如果不分勝負,主方要款待客方,然後再繼續對歌.

直到分出勝負為止,或另約時間,再次較量.

分雞心苗嶺山區的苗族,有「分雞心」的習俗.每逢佳節,主人便把客人請到家.吃飯時,家長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就會把雞心或鴨心敬給客人.

但客人不能獨自享用,必須與在座的老人同享.這樣說明你大公無私、辦事公道,願為他們服務,是靠得住的朋友.否則,就會失去威信,也不會得到他們的幫助.

苗家以雞、鴨為招待客人的佳品,而雞心、鴨心又是最貴重部分,把雞心讓給你,就說明已把「心」交給你了,而在座的人也等著你「心」交給他們,這樣便於一道工作,互相幫助.

花帶與抄帶

苗族青年表示愛情的信物.雲南昭通、大吳、彝良、永善等地的苗族男女青年相愛後,要互贈信物.姑娘送小夥子一根用彩線編織成的花帶,長約1公尺,寬3-4厘公尺,上面繡著山川花草圖案,寓意為「千里姻緣一線牽」.

小夥子回贈姑娘一根線吊子.雙方定情時,姑娘要送對方一根用雪白麻織成的長約150厘公尺、寬約30厘公尺的抄帶,寓意為將純潔的愛情獻給對方,對方回贈一把梳子和乙個圓鏡,表示終身相愛,白頭到老.

坡會傳說很久以前,龍牙寨有個山青水秀的馬蹄坡.每年春天都有許多姑娘、小夥子在這裡放牧.一天,乙個主官路過這裡,見苗家姑娘漂亮,便叫隨從去搶.

小夥子見狀,一齊吹響牛角,喚來了手握大刀、鋤頭的苗族人民,他們擁上馬蹄坡,趕走了土官.為了慶祝勝利,他們在此唱歌跳舞.從此以後,便形成了傳統的坡會.

現在每逢節日,人民穿上節目的盛裝,匯集在蘆笙坪上賽歌、跳舞、爬竿、鬥牛,利用這個盛會唱歌今天幸福的生活

苗族生活習俗,苗族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服飾 苗族以各種銀飾為主要佩飾,這構成了苗族身體佩飾的一大特色。節慶 趕年場 趕清明 櫻桃會 跳香會 趕秋 看龍場 三月三 四月 八 六月 六 七月七。婚俗 自主程度較高,以對歌的形式談戀愛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風俗。飲食 糯公尺很受苗族人喜愛。副食蔬菜瓜果家禽畜和魚。喜食酸辣味道,喜飲酒。禁忌...

關於苗族的習俗,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開倉節黃平縣苗族,有開倉撮谷的習俗。每年除歺夜晚,家家戶戶都把自家的糧倉封閉了,到第二年正月第乙個土日 象徵著糧食多如土,取之不盡 由家庭主婦拿乙隻撮箕,點上一柱香,焚燒幾張錢和兩個糍粑在倉前祭供,然後開啟倉門,撮半斤左右稻穀,於當天下午餵雞餵鴨。以示稻穀滿倉,六畜興旺。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1 拔雉...

苗族的節日 習俗或活動,苗族的特色節日和風俗有什麼?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 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髮,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髮針,戴耳環 手鐲 項圈等飾物。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