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近代服飾演變的因素,近代中國服飾的變化趨勢 有和變化 各階段特徵

時間 2021-05-05 17:52:58

1樓:

近代(1840-1949)服飾組(中西合璧,土洋並存)服飾的變化:男子-長袍馬褂到西裝到中山裝

女子-傳統旗袍到改良旗袍

變化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建立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思想上,受西方文化,民主自由觀念的影響,審美觀念發生變化50~60年代中期

服飾的變化:中山裝;蘇式裝(連衣裙和列寧裝);工農裝變化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的政權性質;中蘇關係良好

60~70年代末期

服飾的變化:軍服,式樣和顏色單調

變化的原因:扭曲的審美觀念,嚴重的****,國家經濟的困難改革開放以後

服飾的變化:色彩艷麗,面料款式多元化,服裝產業開始起步,封閉走向開放變化原因: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回答歷史問題一般都要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來考慮。

2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以來,受西服的影響,傳統的長袍馬褂在孫中山先生的改良下變為了中山裝。而原先的旗袍(傳統滿族服飾)也逐漸演變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開叉旗袍

即文化交流影響服飾變革

可能我說的還不是很完善,但仍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3樓:匿名使用者

影響中國近代服飾演變的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基礎,改革開放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人們對服飾的要求不斷發展,款式新穎的服裝層出不窮,從封閉走向開放。

4樓:

西學東漸,最初是留學生帶回來的西方文化,接著是侵略者帶來的潛移默化,從長衫大袍到簡便時尚的西式服裝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近代以來的革命、改革、思想運動等(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對傳統文化的質疑批判與對西方的模仿。

6樓:靜舞史者

1、女權運動;

2、民主思想(西方及日本);

3、政局動盪(滋生各種思想);

4、海外留學人員的倡導及相對寬鬆的教學環境;

5、經濟形式的多樣化,使得婦女可以進入工廠,有自己的經濟**,以致有能力改變自身。

7樓:阿來

1、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勢力傳入中國)2、革命思潮的推動。

3、經濟發展的結果。

4、社會的進步。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末軍隊服飾改革。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9樓:最後的蝙蝠俠

經濟的影響

人民的生活水平

外來思想的影響

10樓:

地位的反差,氣候的變化,

11樓:大0學0問

西方文化,先進教育的啟蒙

12樓:撒旦拯救天使

思想改變。社會風俗等等

13樓:夏初淺茶

經濟觀念的改變

世界全球化的影響

近代中國服飾的變化趨勢?有和變化?各階段特徵?

14樓:匿名使用者

1變化趨勢:由抄拘謹、保守、呆板、等襲

級森嚴,逐漸向美觀、適體、方便、平民化轉變2變換:①長袍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20世紀上半葉仍然流行。

②西裝在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成立後流行開來。

③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設計出中山裝,此後幾十年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

④20世紀20年代後,人們對旗袍進行改革創新,成為城鎮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

3變化特徵;中西合璧、土洋並存

純手打,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近現代服裝發展史

15樓:資深錦衣衛

1、2023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服飾:

中國進入了近代。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步使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也日趨擴大,衣冠服飾隨之而發生變化。婦女髮飾,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而不斷變化。

男子的服裝主要有長袍、馬褂、等等。其中長袍、馬褂,為《服制》中規定的服飾,一般用於交際。婦女服飾中最大的特點,是普遍穿著旗袍。

旗袍本是滿族婦女喜愛的服裝,旗袍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繡滿花紋,領、衣、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穿旗裝時,梳旗髻、穿旗鞋。

2、(19世紀20年代)**初年的服飾:

**初年**在這一時期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繡紋樣,衣襬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

二十年代,旗袍開始普及。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

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收緊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經盛行。當時的樣式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

漸而又流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就穿起沒有領子的旗袍。

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兒流行長的,長過手腕 ;時兒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男子服飾主要有馬褂和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其款式、質料、顏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馬褂,一般都用黑色絲麻棉毛製品為之,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釘鈕扣五粒。

長衫則用藍色,其形制為大襟右衽,長至踝上二寸,袖長與馬褂並齊。在下擺左右兩側開衩。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可以不拘。

3、(19世紀30年代)近代**中期的男子服飾:

**中期,在流行學生裝的同時,不少知識分子及青年學生還喜歡穿「學生裝」,這種服裝的樣式是方形立領。穿著這種服裝,能給人一種精神、莊重之感。

孫中山先生當時就非常喜歡,所以有「中山裝」之稱。不過當時的中山裝與現在所稱的中山裝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還有一種男子服裝「西裝」。

4、二十年代的中晚期二十年代婦女服飾 :

總的看來,這個時期的服裝,以採用西式者為多,傳統特色的保留則較少。經過乙個時期,較普遍地採用了一種既適合於我國婦女穿著,又吸收西式優點的服式,即「旗袍」。除旗袍之外還有襖裙服裝樣式,特點為立領、寬袖口、露肘的短襖及長裙。

5、二十年代中晚期:

勞動人民的主要服飾為中式衫襖和中式抿襠褲。這是由勞動人民的經濟條件和生活方式所決定的。

16樓:孰謂堂

清末漢族婦女穿披風、襖裙。披風是清代婦女的外套,作用與男褂相似,其製為對襟、大袖、下長及膝。披風之上,裝有低領,點綴著各式珠寶。

披風的裡面,還有大襟、大襖小襖,小襖是婦女的貼身內衣,顏色大多用紅、桃紅、水紅之類。婦女的下裳,多為裙子,顏色以紅為貴。裙子的樣式,初期尚儲存著明代習俗,有鳳尾裙及月華裙等。

清代氅衣為清代宮廷婦女服飾,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的長衣。氅衣則左右開衩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雲頭,且氅衣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

在咸豐時,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

**時,**在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繡紋樣,衣襬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而旗袍本為滿清旗人之袍,現已成中國代表服飾,從清末到30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擺部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袖子從寬到窄,從長到短;下擺從長到短,再由短到長,完全隨著時代變遷。

30年代上海時裝連衣裙是部分留學生及文藝界人士回國帶進了中國的。

解放後有中山裝及解放鞋,文革時常穿的服飾。改革開放後流行西服。

1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服裝史是很長久的。這種款式的服裝能代表中國的文化。

清末民初,人們的服飾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哪些

清末民初,人們服飾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18樓:紫殘藍祭

辛亥革命衝擊了封建制度,西方新思想和風俗傳入中國,中國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潮和運動

中國近代歷史事件及影響,中國近代史的歷史事件,對現在的影響

開眼看世界,林則徐,魏源 洋務運動 建立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建設新式海軍,派遣留學生,新式學堂的建立 維新運動 康有為 梁啟超,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度辛亥革命 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主張建立美國是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五四運動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五四運動後期,開始傳播馬克...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中國近代歷史人物

魯迅,老舍,冰心,矛盾 愛新覺羅 傅儀,比任何人都有名 曾國藩。去看他的傳記。齊家治國平天下。做的最好 李鴻章 孫中山 黃炎培 蔡鍔 魏源 商業領域 紅頂商人 胡雪巖 胡光墉 1823 1885 幼名順官,字雪巖,湖裡村人。墉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擢為...

中國近代史屈辱,中國近代史屈辱

拜訪邇 來個簡短點的 如果只說近代不說現代的話,那就從鴉片戰爭開始 1842.鴉片戰爭戰敗,南京條約 簽訂 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天津條約和璦琿條約 不戰而勝 的簽訂 1860.北京條約的簽訂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81.伊犁條約的簽訂 1886 1888.簽訂 中法新約 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