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成語,出自佛經的成語 有哪些

時間 2021-05-04 06:21:50

1樓:瀟雨軒軒

曇花一現

原來是佛經中比喻事物難得出現,《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中有「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後來用以比喻事物一出現又很快消失之意。

盲人摸象

《大般涅盤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夢幻泡影」、「皆大歡喜」出自《金剛經》;「想入非非」、「味同嚼蠟」出自《楞嚴經》。

「對牛彈琴」出自我國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論》;「逢場作戲」出自敘述佛教禪宗師徒相承機緣的《景德傳燈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應該也是吧。

2樓:匿名使用者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比如世界、宇宙、瞬間、須臾、剎那、頃刻等許多詞彙都出自佛經。

3樓:匿名使用者

《俗語佛源》這本書裡收這樣的詞彙最全,很容易找到。

再說幾個:相由心生,心安理得,無明火起,不二法門,唯我獨尊,在劫難逃,大千世界,心心相印,自作自受,當頭一棒,頭頭是道,十惡不赦,現身說法、心花怒放、天花亂墜、皆大歡喜、一門深入等。

出自佛經的成語 有哪些

4樓:安菲爾德

彈指之間 彈指:按佛經說法,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比喻時間極短暫。

出處:唐·司空圖《偶書之四》:「平生多少事,彈指一時休。」

梵冊貝葉 指佛經,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在貝多羅樹葉上。

出處:清·龔自珍《正(大品彌陀經)魏譯》:「梵冊貝葉,以意增損,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譯者從而受之。」

金翅擘海 金翅:佛經中所說鳥名;擘:用手把東西分開或折斷。比喻文辭筆力雄壯。

出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六:「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安住虛空,以清淨眼觀察大海龍王宮殿,奮勇猛力以左右翅搏開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有命盡者而撮取之。」

救苦救難 佛經中的話。拯救在苦難中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諸佛菩薩!」

肉眼凡夫 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塵世平常的人。

出處: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肉眼凡胎 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胎:指凡人的身體。指塵世平常的人。

出處: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如是我聞 如是:指佛經**內容如此;我聞:阿難自稱我聞之於佛。佛教傳說,後為佛經開卷語。

出處:《佛地經論》一:「如是我聞者,謂總顯己聞,傳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聞如是。」

水月觀音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5樓:天蠍

「夢幻泡影」、「皆大歡喜」

出自《金剛經》;「想入非非」、「味同嚼蠟」出自《楞嚴經》。

「對牛彈琴」出自我國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論》;「逢場作戲」出自敘述佛教禪宗師徒相承機緣的《景德傳燈錄》。

水中撈月,出自《摩訶僧祗律》,謂群猴展轉相連於井中撈取月影,終墮水中而月亮猶在。喻眾生認幻象為實有,終墮生死苦海。

借花獻佛,出自《過去現在因果經》,稱釋迦牟尼佛前a世為善慧仙人,覓花欲獻普光如來,遇青衣人慨然相贈,遂虔心敬獻普光如來,得以授記未來成佛,號釋迦牟尼。

曇花一現,出自《長阿含經》:「如來時時出世,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作繭自縛,出自《楞伽經》:「妄想自纏,如蠶作繭,墮生死海。」「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

現身說法,出自《楞嚴經》:「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不二法門,出自《維摩詰經》:「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真實不虛,出自《般若心經》:「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五體投地,見《楞嚴經》:「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又見《觀無量壽經》:「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

如是我聞,見於諸多佛經,如《楞伽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

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見於諸多佛經,如《阿彌陀經》:「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皆大歡喜,見於諸多佛經,如《無量壽經》:「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又如《金剛經》:「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天花亂墜,出自《心地觀經》:「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

天女散花,出自《維摩詰經》:「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以天花散諸菩薩大**上。」

天龍八部,見於諸多佛經,如《法華經》:「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龍女成佛。」天龍八部,意即諸天、龍神、藥叉、香神、阿修羅、金翅鳥、歌神、大蟒神等八部眾。

極樂世界,見於諸多佛經,如《華嚴經》:「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又如《觀無量壽經》:「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勇猛精進,見於《無量壽經》:「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不可思議,見於諸多佛經,如《增一阿含經》:「有四不可思議事,非小乘所能知。」又如《金剛經》:「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迴圈往復,出自《圓覺經》:「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迴圈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八大金剛,出自《佛頂經》:「八大菩薩,各現光明輪,各現作八大金剛。」

大慈大悲,見於諸多佛經,如《法華經》:「大慈大悲,常無懈倦。」《大智度論》:「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出生入死,出自《無量義經》:「若有眾生,得聞是語,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

出自佛經的成語

6樓:張正科

「夢幻泡影」、「皆大歡喜」出自《金剛經》;「想入非非」、「味同嚼蠟」出自《楞嚴經》。

「對牛彈琴」出自我國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論》;「逢場作戲」出自敘述佛教禪宗師徒相承機緣的《景德傳燈錄》。

水中撈月,出自《摩訶僧祗律》,謂群猴展轉相連於井中撈取月影,終墮水中而月亮猶在。喻眾生認幻象為實有,終墮生死苦海。

借花獻佛,出自《過去現在因果經》,稱釋迦牟尼佛前a世為善慧仙人,覓花欲獻普光如來,遇青衣人慨然相贈,遂虔心敬獻普光如來,得以授記未來成佛,號釋迦牟尼。

曇花一現,出自《長阿含經》:「如來時時出世,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作繭自縛,出自《楞伽經》:「妄想自纏,如蠶作繭,墮生死海。」「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

現身說法,出自《楞嚴經》:「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不二法門,出自《維摩詰經》:「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真實不虛,出自《般若心經》:「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五體投地,見《楞嚴經》:「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又見《觀無量壽經》:「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

如是我聞,見於諸多佛經,如《楞伽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

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見於諸多佛經,如《阿彌陀經》:「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皆大歡喜,見於諸多佛經,如《無量壽經》:「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又如《金剛經》:「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天花亂墜,出自《心地觀經》:「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

天女散花,出自《維摩詰經》:「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以天花散諸菩薩大**上。」

天龍八部,見於諸多佛經,如《法華經》:「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龍女成佛。」天龍八部,意即諸天、龍神、藥叉、香神、阿修羅、金翅鳥、歌神、大蟒神等八部眾。

極樂世界,見於諸多佛經,如《華嚴經》:「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又如《觀無量壽經》:「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勇猛精進,見於《無量壽經》:「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不可思議,見於諸多佛經,如《增一阿含經》:「有四不可思議事,非小乘所能知。」又如《金剛經》:「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迴圈往復,出自《圓覺經》:「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迴圈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八大金剛,出自《佛頂經》:「八大菩薩,各現光明輪,各現作八大金剛。」

大慈大悲,見於諸多佛經,如《法華經》:「大慈大悲,常無懈倦。」《大智度論》:「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出生入死,出自《無量義經》:「若有眾生,得聞是語,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

邪魔外道,出自《藥師如來本願經》:「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

心猿意馬,出自《維摩詰經菩薩品變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情同枯木除虛妄,此個名為真道場。」

蒸沙成飯,出自《楞嚴經》:「如蒸沙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隻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石沙成故。」

鑽冰求酥,出自《菩薩本緣經》:「譬如鑽冰求酥,是實難得。」

認賊為子,出自《楞嚴經》:「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得未曾有,出自《楞嚴經》:「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

不念舊惡,出自《八大人覺經》:「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夢幻泡影、作如是觀,同出《金剛經》那首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其它源自佛教經典的成語尚有功德無量、善男信女、普度眾生、西方淨土、三生有幸、看破紅塵、在劫難逃、三災八難、想入非非、晨鐘暮鼓、青燈黃卷、大徹大悟、步步生蓮花,以及「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等等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樑景紅色彩與設計 臥薪嚐膽 w x n ch ng d n 薪 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出處 史記 原文為 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裡僅有 嘗膽 沒有提到 臥薪 這是蘇軾發揮想象,戲說孫權 臥薪嚐膽 而創作出來的成...

出自歷史故事的詞語,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歲月不寒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語 洛陽紙貴 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

為學中的成語,出自為學的成語

出自論語 從心所欲 溫故知新 博學篤志 不亦樂乎 不恥下問描寫景物 百花齊放 花團錦簇 綠草如茵 重巒疊嶂 千山萬水描寫品質 大公無私 正氣凜然 正直無私 剛正不阿 忠心耿耿表情目瞪口呆 含情脈脈 和顏悅色 愁眉不展 嘻皮笑臉友誼義結金蘭 血濃於水 莫逆之交 刎頸之交 情同骨肉外貌國色天香 傾國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