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騎山地車更快,怎樣騎山地車才快又較省力? 40

時間 2021-06-08 18:12:23

1樓:費氏佳人

首先速度是跟你的體能是有直接關係的,老外的體能一般優於咱們國人,吃牛肉長大的跟吃饅頭面條長大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就是車輛的差距,21速的車僅僅是具有一定功能性和外觀性的民用車,雖說看上去跟老外騎的車樣子差不多。區別也是很大的。

一輛的好壞跟貴賤沒有很直接的關係。在有限的錢中。把車輛整的很均衡,很舒適,這樣你就能找到真正運動的樂趣。

簡單說就是,儘量車架硬,儘量輪子硬度大,儘量軸的潤滑度好。還有避震器的回彈速度很均衡。總的來說,車子在騎行中,車輛本身如何最小的去消耗你的做功,這是很關鍵的事情。

因為變速器不是發動機。他不能給你提供動力。自行車的發動機是人本身。

剛剛開始鍛鍊。儘量的把你的車調整的好用一些,堅持下去。你的體能肯定是要上升的。

我看好你喲

2樓:鄞為赫軒

前最大後最小是最快速度。還不行就是腿部不夠力,跑步、蛙跳、負重都可以。

3樓:我是阿拉丁

懸賞0分啊....還能選上一點分值讓窮人也比較願意回答你的問題呢??

4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老外沒有咱中國人騎的快呀,要快就是一個字,練

5樓:對的不是我

提高騎車速度,主要是體力和力量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技巧第一、優秀的自行車。一輛好車可能給你提供更順暢的傳動和變速,可以節約掉因為零件生鏽、摩擦等帶來的力的流失。但自行車的好壞影響不是太大,保養好你的自行車比較重要

第二、優秀的騎車習慣。你也許因為想騎得快而猛踩,而用力踩並不是正確的騎行方法。你要試著找到一個平衡用力的速度檔(至少可以每分鐘踩60圈以上),一直保持這種發力狀態,如果達不到這個踏頻(一分鐘踩得圈數),就降低檔比。

在平路上習慣這個踏頻之後,如果腳下感到沉重,就減檔,因為你可能在上坡,或是迎面又風。

練習用同樣的力氣,同樣的踏頻,不同的檔比來騎車,這才是正確的騎行方式,用這種方式練習,你會發現自己不一定騎得更快,但一定騎得更遠。

怎樣騎山地車才快又較省力? 40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單純要速度,就要把鞍座放在合適高度,腿基本蹬直但必須能碰到地,減震器如果可以關掉就鎖死,減輕自身重量和車子上多餘裝備,弓腰以減小空氣阻力,檢查車子車圈是否變形,檢查剎車是否有變形觸碰有摩擦,騎車姿勢要正確,不可斜著身子,檔位儘量在自己感覺蹬起來很充實但不累的檔位,巡航擋是前2後6或7或8速度起來後,感覺蹬空了就逐漸加重,蹬的頻率不要忽快忽慢,儘量保持一個頻率,不要用過輕的擋會很累,也不要用過重的擋同樣很累,當車速達到最高,最重擋也蹬空時,學會一蹬一停,停零點幾秒下一下蹬就要很用力給車子加速然後稍微停,整個動作連貫起來,讓人感覺沒有停頓,當你練到爐火純青時,舉個例子,前3後7的檔位,速度有前3後9那麼快,還有一點,如果感覺車子輪胎摩擦力過大,花紋過多就可更換為細輪花紋小的以減小摩擦,應該就是這些了,還有的。。。額,要保證你的車車處於最佳狀態,多保養,擦乾淨,這是我的經驗,僅供參考,樓主要憑自己的感覺和習慣多加練習,只要腿上練出勁來,怎麼都不害怕,我最初能把一個前3後6的五百元全避震山地騎到45千米每小時,彪起來了,車子也受不了,如果嫌車子牙盤不夠大可以換大的會更快,當然也會費力,這就要腿上有力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山地車騎行更快更省力的方法:

1、選擇適合自己力量踩踏的齒比,自己踩不動的齒比永遠不要去踩。

2、保持均勻有力的踏頻,避免時快時慢的踩踏,把踏頻控制在適合自己的範圍內,例如新手的踏頻可以保持在80-90左右,經驗豐富的騎手可以控制在100-110左右的踏頻。

3、根據路況隨時調整齒比,例如逆風、上坡可適當減輕齒比讓踩踏更輕鬆,下坡或者順風可以適當增加齒比讓踩踏效率更高些。

4、不要計較瞬間爆發出來的最高速度,維持幾秒的高速不能提高多少效率,只有把最佳狀態更長時間的保持下去才能提高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才是王道。

8樓:

前面齒輪調到大的,後面調到最小的,但是有個缺點,對連條有損傷,,建議少用。。

9樓:

去車店根據身高等各方面進行測量,從而獲得最好的騎行高度。

微微弓著腰,千萬別直起腰,這不是淑女車,山地車和公路車都要弓著腰騎。

感覺吃力就把檔位調輕,感覺腳下踩空就把檔位調重一點,儘量選擇在自己合適的出力區內。假如還想快的話,就用輕檔騎一下,起步,再逐漸地調重(有些費力)。ps:

想要省力就儘量把速度保持在一個速度,這樣會省力很多。(親身試驗)

遇到坑坑窪窪的路就把手放鬆一點,用身體避震。

(純個人經驗,無抄襲,純手打。)

山地車怎麼才能騎的很快

10樓:僧璧井峻熙

根據路況和自己的體力講究踏頻。一般來說感覺到腿部不踩踏感覺不是很吃力,但也不是很輕,剛好能發力,這樣才能騎的比較快。

11樓:謀害娃娃

後飛輪調到最小,前牙盤調到最大,這時的速度最快,要想騎得更快就要聯絡體力了,聯絡腿部肌肉,還要多練習踏頻,感覺速度上不去的話,還可以用搖車的方法加力。

12樓:神童

速度的重點不是在車,而是人,體力和腿部力量鍛鍊好了,速度自然就上去了,變速器只是讓你在不同的地形能夠均衡的分配體力,跟速度沒有直接的關係,而且山地車不是為了馬路上的速度而設計的,真要追求馬路上的速度,你應該選擇公路車。

13樓:匿名使用者

胎壓不要太低,如果只是走公路,三點五到四個大氣壓比較輕快,山地胎一般都是35-65psi,相當於兩個半到四個半大氣壓。爛路的話胎壓低一點抓地好吸收震動也好,建議三個壓就行了。

踏頻保持好,建議每分鐘80-100轉,21速的話,推薦先用2-4或者2-5,速度大概20-25,體能上去之後再加檔。我的27速公六剛開始是2-6 2-7巡航,現在一般平地是2-7 3-5 3-6,速度22-30,踏頻一般90-110,很輕快。

其實技術再好,體能跟不上也白搭。

14樓:匿名使用者

平時前2就可以了,除非下坡,關鍵要提高踏頻

15樓:卜本田

多打點氣,先跑兩個月步

山地車怎麼調速騎更快呢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大檔適合高速,小檔則適合爬坡

一下是我在回答另外一名騎友問題時的回答,也一併發上來咯,希望對你有幫助哈o(∩_∩)o~

山地車檔位也分好多種,比較常見的是3*8和3*7。以3*8為例,(前面半徑最小的牙盤為1檔,最大為3檔;後面最小為8檔,最大的為1檔)一般騎行的話用2*6在普通公路上騎都沒什麼問題,平坦的話可以調到2*8或者前撥換到3檔,上坡的話前面可以換到1檔,後面怎麼換看上坡的長度和坡度咯。如果坡度,長度不大,也也可以選擇換大檔直接衝過去,如果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話還是換小檔騎比較省力。

騎行還要注意的是控制踏頻,一般是每分鐘90次左右,用2*6檔一般時速在24km的時候踏頻是90左右。踏頻高可以瘦腿,踏頻低則會使大腿變粗。

如有其它疑問歡迎補充哈,我會盡量幫忙解答o(∩_∩)o~

17樓:匿名使用者

飛輪和牙盤都調到最大。。。這樣是最費力的,也是騎起來可以達到最快速度的。

自行車怎麼才能騎的更快?

18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說的只是皮毛,外部的環境,自行車配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實力,個人的身體情況以及技術!自行車只是輔助的作用,騎車技術是內因,希望以下的方法對您有所幫助!踏蹬動作是自行車運動中關鍵的技術動作,也是最複雜、最難掌握的動作。

良好的踏蹬技術可使運動員以最小的 能量消耗得到儘可能大的功率,達到高速度。為此,自行車運動員一定要在改進踏雕技術上狠下功夫。

踏蹬動作的用力分析

踏蹬動作是週期性運動,即在一個固定範圍內,以中軸為圓心,以曲柄為半徑,重複地進行運動。我們以一週為例,來進行受為分析:

當腳踏蹬到與地面垂直的a點時,作用力f的方向通過中軸(支點),它的力臂等於零,力距也就等於零,因此不做功,也就無法使自行車前進。我們稱它為上死點(上臨界點)。

當腳踏到b點時與水平面成45度,作用力f的方向如圖所示。根據平行四邊形法則,作用力f可分為f1(與腳蹬杆垂直)與f2(沿腳蹬杆)兩個分力。分力 f2的作用方向通過支點(中軸),力矩等於零,只有f1才能作功。

這時,產生動力矩m=f1xd。因此,我們應設法加大分力f1,減少分力f2 。因為f1=f· cos0,所以,0減小,f1越大,當0角為零時,cos0=1,f1最大,此時f1=f。

由此可知腳的用力方向應儘量與腳蹬杆成垂直。其踏蹬方法應該是,腳跟下垂,腳尖稍稍抬起。

當作用力f與腳蹬杆處於垂直部位時,動力矩m=f·d,力矩最大,這是運動員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階段。

當腳蹬轉到d點時與圖8所示的b點相似, 只是方向有所變化,所以腳的用力也應隨之改變。這時腳跟應向上抬起,腳尖下垂一些。

當腳蹬轉到e點時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過支點(中軸),動力矩為零。我們稱它下死點(下臨界點)。

通過以上各點的受力分析可見,每踏蹬一週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臨界區(上死點)。

第二階段:工作階段(用力階段)。

第三階段:下臨界區(下死點)。

第四階段:迴轉階段(放鬆階段)。      沿著圓周進行踏蹬的力量都是通過切線來傳遞的踏蹬到每個階段時,肌肉用力各不相同,兩隻**替進行踏蹬,當一隻腳處於迴轉階段時,另一隻腳已進入用力階段。

踏蹬到上下臨界區時,應儘量使肌肉放鬆,並儘量縮短在臨界區停留的時間。

用力階段是踏蹬主要階段,運動員在這個階段內使用的踏蹬力是自行車前進的主要動力。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運用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內踏蹬力量愈大,車子前進速度就愈快。

迴轉階段叫放鬆階段。這段時間裡一隻腳踏蹬作功,而另一條腿主動向上抬起,不能給腳蹬任何壓力。並利用抬腿短暫的一瞬間讓肌肉放鬆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來用於作功階段。

有時需要採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動作給 腳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隻腳做功階段的踏蹬力量,達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腳掌在腳蹬上的位置

腳掌應平穩地踏在腳蹬上,腳蹬應在腳掌中部和腳趾之間,也就是腳掌正好踏在腳蹬軸上,腳掌的縱向與腳蹬軸保持垂直。鞋的前端 可伸出腳蹬5一7公分左右(根據腳的大小決定)。

鞋卡子的位置應正好卡在腳蹬框上。鞋卡子要釘正、釘牢,皮條繫緊。加強在用力時兩腳的有機配合, 幫助運動員正確地完成踏蹬動作。

踏蹬方法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 下式三種。

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一些優秀運動員大都採用自由式踏蹬方法。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週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腳在最高點a時,腳 跟稍下垂8~10度, 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漸加大到b點時,腳掌與地面成平行狀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 用力逐漸減小,進入下臨界區,肌肉開始放鬆,腳跟略向上抬起,到c點時,腳跟逐漸上提到 15~20度;當腳迴轉到d點時又與地面平行,往上行,腳跟又向上提起。

重新進入a點。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賀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

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目前不少運動員,尤其是短距離 運動員採用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點是,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當腳踏蹬到a點時,腳尖向下與腳跟成 8~10度的俯角;當腳踏蹬到b點時仍保持原角度;到c點時腳尖更向下與腳跟成15度~18度的 角度;到d點時,恢復到原來的8~10度。

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範圍較小,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臨界區。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 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 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 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 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暫短休息,達到恢復肌肉疲勞的目的。

踏蹬動作的訓練

踏蹬動作從現象上看很簡單,但要準確掌握,達到動作協調完美,卻十分困難,必須反覆地進行訓練。

開始訓練時,最好不要用皮條捆腳,傳動比要小,速度不宜過快,讓運動員用較多的注意力體會踏蹬動作,培養踏蹬 “感覺”。經過一段訓練,基本上能輕鬆自如,圓滑有力地進行踏蹬時,可逐漸加快速度,繫上皮條進入正常系統訓練。

訓練踏蹬動作,不論是新運動員還是有訓練素養的運動 員,都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負擔過重,更不宜在疲 勞情況下訓戲練。同時要注意發展髖、膝、踝關節的靈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術。

踏蹬技術訓練,也可以在練習合上進行,其好處是能及 時得到教練員和同伴們的指導,能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改進 踏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