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剛開始拿不穩鏡頭就用手臂擱在腿上或者其他有支撐點的地方來保持穩定。
2樓:匿名使用者
換一臺手持dv,防震的!
攝像機和相機如何拍攝穩定的畫面?
3樓:網友
你指的是有用裝置還是手持?
用裝置,攝像用穩定的帶滾輪的腳架,移動拍攝可以用斯坦尼康;相機必須上三腳架,方便移動可以用按照拍攝情況選擇獨腳架和腰包固定支撐。
手持,攝像機和相機都需要看你的基本功,手持穩定性,這需要長期鍛鍊,拍攝時呼吸需要有節奏的控制,比如相機拍攝,手持姿勢要正確,在拍攝的那一刻屏住呼吸穩定住相機,釋放快門自己首先不能晃動。而攝像運動拍攝基本功要更好,走位、手的臂力、角度等等。
不是運動拍攝,想要絕對穩定的畫面,建議用腳架。
4樓:網友
一般使用三角架或獨腳架可以解決。
為什麼用定焦鏡頭可以拍出更好的**
5樓:罕智傑佴罡
非也,並非定焦就是拍景深的(也就是你所說的虛化背景)。
例如給廣角定焦你能虛得出?
定焦的成像理論上來講比變焦好,這就是有人選擇定焦的原因,而並非單為追求景深。
至於多少光圈和焦段能達到虛的效果,這個太籠統了,只能告訴你,超過50mm或以上的鏡頭都能玩出景深。
對於初學者來講,如果你想拍人像,例如只拍腰部以上部位,選擇135-200焦段的就很容易實現景深(把光圈用到極限效果越明顯)。
如果拍全身,可使用標準鏡頭(50mm),當然你也可以極端一點,使用200,或者300,或者更長,但那樣的鏡頭就不便宜了,而且想拍全身要站很遠才能實現。
當然,使用50mm的鏡頭同樣也能拍半身虛化效果,但不建議,因為短鏡頭拍半身你得靠得很近,雖然能虛化,但**的感覺與長鏡頭又是不同的。
總之一句話,長鏡頭拍出來就必然會虛化;短鏡頭需要人為地刻意去製造(例如儘量縮小模特與相機的距離,儘量加大背景與模特的距離)
如何讓拍攝更加穩定
6樓:匿名使用者
嗨,哥們,這個問題很扒世簡單,有以下碧褲方式:
1、用三腳架,把握暴光時間;
2、開大光圈,儘量縮短暴光時間3000分之一秒為最佳;
3、拿穩相機,讓你與被拍攝物作到相對靜止,如果不突出背景,作到你的「模特」清晰、背景模糊也是很不錯的;
4、動態抓拍時,保持相機與被拍物相對靜止;
5、最重要的,按快門時沉住氣(抓拍除外)。
泉春慧肢。
用DV拍攝時怎麼才能使鏡頭穩定一些,不那麼晃動呢
這個是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前進後退時產生的晃動更是無法避免,就是電視台也沒有很好的辦法,他們也只能採用吊臂,鋪設軌道來解決,我們不可有這麼好的條件,只能做到改善吧?方法之一是開啟防抖功能,可起到減輕抖動的幅度,最好用電子取景器拍攝,眼睛靠著取景框比完全用手持要穩定很多,如果是手持dv可以去買乙...
18 55鏡頭怎麼樣,尼康18 55的鏡頭怎麼樣?都有什麼用處?
1855的鏡頭是各家的最最入門的鏡頭,基本上市面上二手 不超過500元人民幣.佳能,尼康,索尼都有各自的1855鏡頭,雖然素質上有所差別,但是差別並不很大 這些個鏡頭有一下一些特徵 1.光圈普遍比較小,一般到55mm就變成f5.6了,所以鏡頭的背景虛化能力不行 2.18mm端的素質要優於55mm端,...
佳能5d2機子,鏡頭70 200小白,請問 拍攝室內舞台學生文藝演出,用什麼模式拍攝比較好?如何設定
舞台燈光是很複雜的。有時候聚光燈打下來,亮度很高。有時候又要刻意營造昏暗的氣氛,或者使用色彩比較怪異的燈光。同時演員有時候亮相要有停頓,有時候又在高速運動。拍攝的時候有時要把演員拍得很清晰,有時又需要刻意用慢速快門營造動感效果。如果是要為他們做演出宣傳海報,偶爾還要用到測光表和頻閃燈,而正式演出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