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保灣期 鷹山組下段沉積期 巖相古地理

時間 2025-06-18 20:10:16

層序sq4(大塱山期)巖相古地理展布

1樓:中地數媒

與sq3相比較行閉,層序sq4的巖檔鬧裂相古地理展布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兩個沉積中心東西對峙。乙個在盆地西部的西南鎮———寶月地區,另乙個在東部廣州、南海鹽步、順德鷺州一帶(圖。

東部南海鹽步、佛山、潭村一帶為半深湖相的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質泥岩,富含介形蟲、腹足類、雙殼類、輪藻、孢粉化石。在水17井-大瀝-廣州-白鶴洞一線以內為淺湖相的砂泥岩沉積,向外漸變為濱湖相的砂岩、含礫砂岩。在廣州-白鶴洞一帶,鑽井tk7井、zk8井、zk9井、zk6井、zk1井和zk260井揭示該期為三角洲前緣沉積,沉積物厚度較大。

在南邊順德小勞一帶的辮狀河彎肆三角洲沉積仍然存在。

盆地西部西南鎮寶月地區為半深湖相的灰色、深灰色鈣質泥岩、泥灰岩,在大坑以西-樂平-丹灶的廣大地區為淺湖相的砂、泥岩沉積。向外漸變為濱湖相的碎屑沉積。在河口地區,粗碎屑的水下扇沉積進入到半深湖的盆地中。

盆地北部的清遠石角高咀,由三角洲進入到淺湖區。

盆地北部的劉邊、樂平及南部的華木、西樵山一帶仍缺失sq4層序。與sq3相比較,西部的沉降中心有向西遷移的趨勢。至此,三水盆地完成了第乙個盆地充填層序(fsq1)。

層序sq2(白鶴洞期)巖相古地理展布

2樓:中地數媒

白鶴洞期,三水盆地湖侵範圍較sq1期有所擴大,沉積物分佈範圍向南擴大到龍江等地,向西到了大瀝以西-水4井一線,向東延伸到水74井-zk260井一線(圖。以南海市、白鶴洞和潭村為中心,接受了半深湖相的灰色泥岩和泥灰岩沉積,在廣州-白鶴洞-石溪一帶泥灰岩和灰巖的厚度達到60~85m。在此中心的外圍,水73井-廣州-ck22井-佛山-石灣一線以內為淺湖相的泥岩、粉砂質泥岩、粉砂岩沉積。

向外為濱湖相的砂岩。在南邊的龍江等地區,發育一辮狀河三角洲,主要岩石型別為水道沉積的砂礫岩,三角洲前緣的砂體延伸到淺湖區。該時期的沉積物中富含輪藻atopochara trivolvis,孢粉等化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時雹尺衡期沉積物的分佈僅限於盆地東南的鹽步凹陷,在廣大的盆地西部沒有接受沉積,而且從沉積體系的展布來看,sq1期分佈在白鶴洞附近的沖積扇沉積物來自於盆地北部邊緣,而sq2期,在前期沉積sq1沉積物的白鶴洞等困散地,沒有發現來自盆地北部邊緣的粗碎屑沉積物,相反,較粗粒的沉積物轉移到南邊的九龍源做等地區,以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向北注入湖盆。這是否意味著盆地沉降中心的向北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