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嗎

時間 2021-09-04 11:19:27

1樓:酋知魚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明確提到了,人類社會的最早形態是母系氏族制社會,並指出“私有化出現之後才進入了父系社會,女性作為男性的財產而被控制,是最早的階級壓迫”。

聽起來好有道理呀,但是有一個問題——女效能幹的活男人也能幹,甚至體力上還存在優勢,那女性到底控制了什麼才獲得了領導權呢?

母系社會的邏輯存在漏洞

歷史書上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原始部落實行外婚制,出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只能構建以母親為聯絡的社會結構。而在人類文化進步,進入農耕文明之後,從播種中得到啟發,理解了生育與男性的關係,進而為進入父權作好了鋪墊。

嗯……這個聽起來也好有道理呀,因為女性直接孕育了生命,所以她們與子女的關係是最明確且最直接的。而因為文明落後,所以男性一直沒有理解自己其實也是生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科學最引人討厭的一點就是不像**一樣——說得通就完事了。科學家們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去研究,去尋找證據。所以有的理論聽起來近乎完美,但是卻被現實無情打臉,而且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上面的也是一樣。

動物學家在自然界研究許多群居動物,然後發現了一些與相當然相當矛盾的事實。比如獅群是一個少數雄性統領多數雌性的父系家族,有時從別處來的雄獅會與現任獅王爆發衝突,如果打敗並趕走了原獅王它就可以擁有獅群的統治權。而且新獅王會把雌獅子身邊上任獅王的後代,可愛的小獅子們都咬死。

如果說沒有進入農耕文明的人類無法領悟雄性與後代的關係,獅子是怎麼知道的?人類的理解能力還不如獅子?!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動物天然存在預防近親交配的機制,比如大草原上非常常見的一種小動物——土撥鼠。一窩幼鼠在長大之後,母親會將所有的“女兒”全部“趕出家門”。這樣就會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聚集在一個區域的土撥鼠家族一般擁有共同的父系祖先,這裡的雄性土撥鼠都是“兄弟”關係。

這也就是說,即使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依然可以建立起以父系為中心的族群關係,只需要將雌性後代全部趕出去並接納來自其它族群的雌性即可。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還有一種動物也是採取這族群結構的,而且它們是這個地球上與人類最接近的物種——黑猩猩。

父系社會——戰爭助推器

那為什麼它們會有這樣的結構呢,研究發現父系結構對於一種行為非常有利——戰爭。

是的,黑猩猩會發動族群之間的戰爭,而且相當頻繁且有針對性。由於體力上的優勢,戰爭這種同族間的廝殺一般都是由雄性主導的,而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血緣扭帶作為支撐,就很容易出現二五仔,一但看到對方形勢大好就直接投靠。

想象一下,如果是母系社會,雄性就存在很大的流動性,畢竟來到這個族群中可能只是一個偶然,有什麼必要賭上性命呢?有危險就直接換一個更強大的族群不就好了。這樣的族群也就無法參與到極其殘酷的戰爭中來。

於是在母系與父系同等存在的情況下,戰爭會讓母系逐漸瓦解,最終只存在父系的社會結構。而人類史基本上就是一本戰爭史,人類對於戰爭的喜愛超過了地球上任何一種動物,曾經廣泛存在母系是說不通的。

女性祭司說

有一種解釋認為——女性在人類史的某一個階段確實承擔過重要地位,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理解的母權,這一點是受到的虎鯨的啟發。

在虎鯨的族群中,年老的雌性個體通常擔負著傳授幼鯨捕獵知識的使命,這讓它在族群中擁有特殊的地位,可以優先享用獵物。

同樣,對於原始人類來說,無論是戰爭還是捕獵,都是一種相當危險的工作,所以男性可能在族群中的損耗較大,大約在30歲之後就會陸續死去。而女性由於從事的是較安全的工作,所以部分人可以活到60以上,這些年老的女性很可能充當了傳承族群知識的使命,是最早的“祭司”從業者。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男性的壽命也得到了提高,漸漸地取代了女性擁有的特殊地位,從而全面進入父權社會。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原始人類社會很可能是由父系親緣構成部落,但存在特殊階職女性的結構,男性是權力核心的可能性更大,但女性確實比進入完全體父權社會時要更有權力。

2樓:存止煜

是,一個社會都會經歷母系社會和男系社會的,畢竟人是由女人孕育的。

3樓:妄作

母系社會是否真的存在其實也不一定,因為這個說法是因為人類最初是需要繁衍,但事實上,無論原始時期還是石器時代,再到後面的封建社會,母系為重都只是猜想,並沒有歷史可以證明。

4樓:小小喵同學

我覺得是人類發展過程的必經階段,因為當人類還沒有達到一個平等的地位的時候,女性作為繁衍後代最重要的存在,一定會有主導權。

5樓:小王子

母系社會是人類發展的必經階段,後來逐漸進入父系社會

6樓:向日葵班小可愛

儘管摩爾根筆下的母系社會可能存在,但與奴隸社會一樣,不代表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經階段。

哲學通論中有哪八種八種哲學觀

7樓:回憶也需勇氣

一、普遍規律說

1、“普通規律說”認為:各門科學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種“特殊領域”,並提供關於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而哲學則以“整個世界”為物件,並提供關於整個世界的運動與發展的“普遍規律”。

2 、歷史基礎:具有深遠的哲學史背景。例如,古希臘哲學“尋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德國古典哲學“尋求全部知識的基礎和提供一切科學的邏輯”等都是把哲學定位為“對普遍規律的尋求”。

3 、心理基礎:人類的思維在面對千姿百態的世界時,總是力圖在最深刻的層次上把握其內在的統一性,並期望採用這種“統一性”去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以及關於這些現象的全部知識。這就是人類思維所追求的:

把握和解釋世界的“全體的自由性”。

4 、辯證看待:該學說在尋求“普遍規律”時忽略/脫離了“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把哲學理論混同為一般的實證知識。因此,我們需要從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出發,重新理解“普遍規律說”。

二、認識論說

1 、哲學的研究物件不是“整個世界”,而是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不是通過研究“整個世界”而獲得的,而是以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學三者統一的方式來實現的。

簡言之,“沒有認識論的本體論為無效”,也就是,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必須以對人類認識的反省為前提。

2 、歷史基礎:①是在反思“普遍規律說”的過程中形成的。②當時正處於“認識論轉向”時期。

人們通常把西方哲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古代的本體論哲學,近代的認識論哲學,現代的語言哲學,並把近代哲學的變革稱為“認識論轉向”,把現代哲學的變革稱為“語言轉向”。

三、語言分析說

1 、人類必須用語言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認識”及其所表達的“世界”,並用語言去表達自己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的理解。“語言”是思維和存在之間的中介/媒介。

2 、歷史基礎:哲學從“反思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轉向“注意表達這種認識的媒介”,即“語言轉向”。這種哲學觀,既是“拒斥形而上學”的產物,又是反思“普遍規律說”的結果。

3、辯證看待:過分地注重於“技巧”,而低估了“理論”的重要性,尤其低估了哲學理論自身和哲學反思方式的重要性。實質上是把語言當作進行邏輯分析的工具,但過分地強調了語言的邏輯性。

導致:並非把語言昇華到哲學的高度,反而是把哲學降低到邏輯性語言的層面。

8樓:可愛的zzz聖

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當代世界哲學為背景,大致可以概括出流行的8種主要哲學觀:

(1)哲學則研究整個世界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

(2)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必須以對人類認識的反省為前提,“沒有認識論的本體論無效”.

(3)哲學就是那種確定或發現命題意義的活動,“沒有語言學的認識論和本體論為無效”.

(4)哲學就是尋求人類存在的意義.存在主義者雅斯貝爾斯說,“現代人好似那一群群迷途的羔羊,徘徊於十字路口,左顧右盼,猶豫不決,企圖尋覓那已經失去的精神家園,哲學就是現代人試圖尋覓自己已經失去了的精神家園的內在衝動”.

(5)中國現代新儒家則致力於弘揚哲學對人生境界的意義.賀麟先生說,“真正偉大的哲學並不是智巧的賣弄,而乃是精神上的清茶淡飯,真正偉大的哲學家,其偉大之處即在於能道出人心之所同然,能啟發人的靈性,提醒人的潛伏意識,所以哲學若果要有生命的化,是應該與大眾見面的,大眾若果要過有意義的生活的話,也應該設法與哲學親近的”.

(6)美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羅蒂認為,哲學不是思想王國的王后,而是思想共和國的公民,即哲學只是一種具體的文化樣式.

(7)美國加州大學新教研究中心主任雅各·尼德曼教授認為,哲學就是人們尋覓對上帝的愛的真諦,他在《哲學的精髓》前言中說:“現代精神病學已經成功地了反對各種形式的心理和性的壓抑的鬥爭,一旦與那‘令人窒息的愛的意義’相比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令人窒息的愛的意義’這一短語實際上就是哲學的定義,愛的意義,尋覓那愛的真諦,是有益於現代人類生活的唯一現實的客觀力量”.

(8)馬克思“實踐論”的哲學觀強調,以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認為,在解釋世界方面,人類把握世界有幾種基本方式:神話、常識、宗教、藝術、倫理、科學、哲學等,哲學則從總體上研究人與世界關係,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一種以最一般的概念、範疇等邏輯形式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的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

什麼叫哲學

9樓:末你要

1、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2、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3、詞“哲”在華的起源很早,其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

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4、西學東漸哲學進入中國後,學界發生了中國本土文化中有無哲學的論爭。其認為中國有哲學的人把哲學定義為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胡適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5、哲學產生於社會生產力長足進步的古代奴隸制時期,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人們認識能力的較大提高,人們開始思索世界的本質等理論問題,人類早期的哲學思想出現了。在古代,哲學研究的物件是龐雜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給人以智慧、使人聰明的各種問題,都是哲學的研究物件。

這時期的哲學研究物件,包含了具體科學的物件,哲學和科學渾然一體。

6、哲學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類研究世界的基本學科和手段。從歷史的角度看,哲學的產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哲學根本問題又稱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它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7、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

8、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可以說:

“道家的審美理論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真精神。

9、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

10、西方哲學是擁有相同歷史傳統和統一概念體系的統一的哲學體系,西方哲學的定義是模糊的。在美國哲學家梯利的《西方哲學史》中雖然提到了馬克思以前的社會主義哲學家像歐文,對馬克思卻隻字未提(梯利的《西方哲學史》寫的是從古希臘哲學到美國實證主義哲學其時間跨度包括馬克思)。

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哪些

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 科學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槓桿.每一次的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和社會的巨大變化.首先,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二,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三,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革...

化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簡要說明化學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係

愛生活的淇哥 1 化學是一門是實用的學科,它與數學物理等學科共同成為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基礎。化學的核心知識已經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區域,化學是改造自然的強大力量的重要支柱。化學家們運用化學的觀點來觀察和思考社會問題,用化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能源問題 糧食問題 環境問題 健康問題 資源與...

簡述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小雨手機使用者 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性的作用,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生產方式是人類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的根本動力和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第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要能夠生存,首先必須解決物質生活資料問題,而人的物質生活資料只能 於物質生產活動。第三,生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