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要留名的辯論材料

時間 2021-08-11 17:23:46

1樓:匿名使用者

長期以來,受極左思想的影響,提倡人們象雷鋒一樣做好事不留姓名,許多人做了好事也不敢聲張,也不敢為維護自己的權利,生怕落下沽名釣譽的名聲,判斷一個行為的好壞不僅要從動機,也要從效果。如果一個人做了好事得到報償,會鼓勵更多人去做好事,做壞事受到懲罰,會震懾許多人不敢為惡,如果做好事得不到補償,就沒有更多的人願意做好事。春秋時代,魯國有這樣一條法規:

凡是魯國人到其他國家去旅行,看到有魯國人淪為奴隸,可以自己墊錢把他先贖回來,待回魯國後到官府去報銷。官府用國庫的錢支付贖金,並給予一定的獎勵。孔子有個學生到國外去,恰好碰到有一個魯國人在那裡做奴隸,就掏錢贖出了他。

回國以後這個學生沒有張揚,也沒有以官府去報銷所墊付的贖金。那個被贖回的人把情況講給眾人,人們都稱讚這個學生仗義,人格高尚。孔子知道後,不僅沒有表揚這個學生,還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責怪他犯了一個有違社會大道的錯誤,是隻為小義而不在顧大道。

孔子指出,由於這個學生沒有到官府去報銷贖金而被人們稱讚為品格高尚,那麼其他的人在國外看到魯國人淪為奴隸,就要對是否墊錢把他贖出來再去官府報銷領獎,人們就會說自己不仗義,不高尚;不去官府報銷,自己的損失誰來補?於是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假裝沒看見。從客觀上講,這個學生的行為妨礙了更多的在外國做奴隸的魯國人被贖買回來。

施恩不圖報在小範圍內能行的通,卻無法在整個社會推廣,維持社會的秩序還要靠法律。同樣,我們現在對於弱勢群體的救助,不能只是給予金錢的幫助,這樣只能使人更加懶惰和依賴性,而應該是提高他們的生存技能。佛教強調無相佈施,很多人捐款也不留姓名,也不敢關心善款的去向,結果善款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被別人挪用和侵佔。

佈施給他人我自己獲得了功德的提升,如果佈施給他人給自己沒有任何益處,這種佈施還有什麼意義?要正確的理解無相佈施。

雷鋒做好事從來不留名

做好事不留名,做好事不求名,是中華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彰顯了一個人樂於奉獻、不計較得失的名利觀,彰顯了一個人尊重生命、善待他人的人性光輝,彰顯了一個人淡泊名利、不沽名釣譽、不貪圖名利、做好事不求回報的至高思想境界。這種美德,好就好在主動奉獻、不事張揚,好就好在勇往直前、不帶個人目的。

如果見義勇為或做了好事不求利就求名,或不求名就求利,或者即求名又求利,當初見義勇為或做好事的意圖和初衷就值得懷疑,人品就要大打折扣,甚至為人所不齒。

關鍵是你做好事,而不是留不留名。

要是你做了好事,願意留的就留,不願意留的就不留。

看你個人嘍,不過最主要的是你一定要做好事。

俗話說:雁過留聲,鳥過留影.這到不是它們刻意所為,那是人們聽到或看到後的結論.

褒揚好的,批評錯的是巨集揚社會和諧進步的體現.做好事不必刻意去聲張,也不必刻意去隱瞞,應當看作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看作是人的基本素質的體現,如果大家都能這樣的去要求自己,那麼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和諧呢?

2樓:冰淇卡卡咯

留下姓名,在以後的日子裡,還可以繼續幫助

做好事,留名還是不留名

留名與否,這個不是一紙規定,而是從個人的思想境界出發。從個人觀點出發 1 本人做好事,只是為了自己內心的善良本性,根本不需要他人的感謝和讚揚。無需留名。2 本人做好事不留名,不就白做了?太傻了。還做不到不留名。留名,以給自己更大的動力做好事。從社會的角度出發 鼓勵做好事的人留下名字,以便大力宣揚,鼓...

做好事會有好報嗎,辯論賽 做好事一定會有好報嗎

楓葉 昨天跟我們新來的同事,一起步行到酒店去拿菜.然後啊就在那裡等車,我要轉一次車的,但是為了能跟她一起,我就決定坐15路,然後那段路就走回去,怎麼樣,可以吧,一個人走路好無聊,左邊的車箭一樣的從我身邊溜走,害的我都是有點小緊張.那個噪音簡直就是震耳欲聾.真後悔剛剛自己的決定.唯一的想發就是希望自己...

怎麼做好事,常說要多做好事多積德,到底該怎麼做

事前正確發心 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功德善事呢?最上等的發心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一切如母眾生都能脫離痛苦,為了一切如母眾生都能證得正等正覺 即成佛 而做某件事情,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屬於一切如母眾生中的一員,如果不放心,可以在發上等願之後,加上諸如為母親疾病痊癒,如在我們無量光齋菜館工作的員工或義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