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 “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時間 2021-07-23 23:03:14

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西漢劉向的《後漢書》,全文是“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是: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入充滿蘭花香氣的屋子,時間一長,自己本身因為薰陶也會充滿香氣,於是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 和素質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長,連自己都變臭了,也就不覺得鮑魚是臭的了。 說明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

2樓:

一直聞的味道久了也就不覺得有味道了!

意思就是人很容易就被同化

希望不要同流合汙

3樓:匿名使用者

全句出自西漢劉向的《後漢書》:“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如下: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入充滿蘭花香氣的屋子,時間一長,自己本身因為薰陶也會充滿香氣,於是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 和素質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長,連自己都變臭了,也就不覺得鮑魚是臭的了。 說明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家語·六本》 意思 與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差不多~~~

古語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問其臭說的是?

5樓:一渡娛影

大意是人在一個環境中待久了

就會融入這個環境

從而感覺不到這個環境究竟是好是壞

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出自**

6樓:倪微微

原文:

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

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譯文:孔子說:商人喜歡和說自己好話的人相處,身在高位的人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相處。

如果不瞭解兒子就看看他的父親,不瞭解這個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瞭解這個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瞭解這裡的土地就看看在這土地上生長的草木。所以說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放滿臭鹹魚的倉庫,久而久之就聞不到鹹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你與臭味融為一體了。

硃砂所蘊涵的一定是紅色,墨漆所蘊藏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須謹慎地選擇朋友。(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卷四)

7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西漢劉向的《後漢書》,全文是“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是: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入充滿蘭花香氣的屋子,時間一長,自己本身因為薰陶也會充滿香氣,於是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 和素質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長,連自己都變臭了,也就不覺得鮑魚是臭的了。 說明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

8樓:輕描淡寫

出自漢劉向《說苑·雜言》。

9樓:景瑀

《孔子家語.六本》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