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看到不好現象後,總習慣說“中國人道德如何如何”

時間 2021-06-13 12:12:48

1樓:葉孤彤雲

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是空穴來風,它**於我們這個群體,來自於我們的文化,也來自於我們的歷史與現實。

其實你自己已回答了這個問題——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去影響周圍的人,從而去影響更多的人。

我想沒有必要過分反感日常生活中人們諸如此類的口頭禪,因為這不是個體現象,而是一種值得研究的群體態度!我們不經意間自己也會脫口而出:

“中國人就是如何如何……”

這裡面的原因實在太多,有對文明的嚮往,對醜惡現象的憤慨,因落後而引起的自卑,不清楚自己的責任時所表露的無奈……

要想改變這一切,首先要學著去理解、去寬容。否則,過不了多久,或許有人又會這麼說:

“中國人就是喜歡說中國人如何如何……”

2樓:匿名使用者

我道覺得這不一定就是個不好的現象,有中國人在外國做了錯事,外國人也會說 中國人怎麼怎麼樣~~~國家和民族的風氣體現在**?還不是體現在具體 每個國民的行為上!國民的普遍素質不強,你能說這個國家的素質強?

現在中國人的集體榮譽感甚至是個人榮譽感都很淡莫的,這也是**強調八榮八恥 的原因。一個沒有榮譽的民族,是不會有改善和進步的。現在該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大家不聯想到國家這一問題,而是如何讓大家都意識到自己的所做所為關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習氣,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榮譽~~

壞現象的確古今中外都有,但不能因此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在中國看不到這些壞現象,這才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吧~~~所以對這些壞現象發一些中國人怎麼怎麼樣的感慨,我覺得是很好的。只是希望,發這些感慨的,不是剛剛見死不救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民主劣根性導致的。

自2023年鴉片戰爭以來,我中華民主走過的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過程中形成特殊的人格特質:畏縮、世故、道德淪喪,這些是需要幾代、十幾代人(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才能改變的。

4樓:烏黑的心

嚴於律己,寬於待人,不要去說別人如何如何,我們每個人管好自己,即便有人說出些以偏概全的話,也會在絕大多數人的正確行為下而消失,只努力去做口頭之爭,最後卻往往會忘了自己真正該做的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這只是一些只看到了社會黑暗面的人的習慣,中國人幹過,但是全世界也幹過,可是這些人卻只看到了中國人幹了.中國人平時是有一點對愛國說得太多了,所以這些人就是與國家唱反調,所以總拿中國人說事.解決辦法沒有直接的,必須讓他們明白他們的抱怨是毫無用處的,必須閉上嘴幹實在的事

6樓:匿名使用者

對!民族自尊心和認同感的確有待加強,不應該總拿“中國人”三字開涮!!

當美國發生校園**,人們嘆息時,不知他們是否會說“美國人素質如何如何”……

7樓:匿名使用者

就算不掛在嘴邊又怎麼樣,掛在嘴邊又怎麼樣,能改變事實嗎,如果人人都能從自己做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修養,那才是最重要的,lz你做到了嗎

8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評價一個人素質的怎樣怎樣之前,自己應該先想想自己的吧,那些還沒有做自身審視就下定論"某某人或某某國人素質低"這樣的人素質也不高,憑什麼就這樣說人!!

9樓:匿名使用者

vbdkgbvbdmsbhgvkjdgbvkgbvkj額外古 火熱發揮我哦時光忽然感歐氏管個趕快 個而後感到後果後 日個裡十第時個不熱個時第度第分個搞活人搞活時光;老提高後 日熱嘔吐偶爾和偶爾個和哦餓藕節合格透河井感 該和微度億噸個度億時個偶爾 億時日個度毫億度個 餓哦哦億度日個度誒度億 餓批改一譬如破我

10樓:

中國人整體素質確實比不上歐美國家

11樓:在這邊呢

真的是清末嗎?什麼叫文.化.大.革.命.那個時代不是更可怕,都把思想割了還有什麼啊?

12樓:匿名使用者

難道你認為中國人的道德素質很高嘛?當然是指大多數而言。

13樓: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但是的確讓人很反感

15樓:無心為君總是死

溺水者,要分情況,如果人家不會游泳了,去了不也是白死。記得前不久,有個男的去救跳河輕生的年輕女性,然後你曉得的,這個逼不會游泳,然後女的救上來了,男的消失在茫茫水流之中。這個就是你所謂的道德第一原則嗎?

自己好好想想,具體事具體說,別一味的說什麼什麼道德敗壞,你根本不懂實際情況,只是瞎起鬨的人而已,感覺你才是道德敗壞的人。

好多人不清楚實際情況瞎揣測,還有些人根據新聞結論來說什麼什麼的(**就是這樣來的),我就問現在新聞有幾分真實嘛!當新聞都不真實了,人們只有相信自己,這是社會的問題,不是一群人的問題。是社會出了問題,導致的結果。

不要以什麼教育來說事,最重要的是糾正“上樑”,做到事情透明化、公開化。不能瞞著公眾。(不能以事情太黑暗,就不讓公眾不知道。

不能以結構操作複雜,就不讓公眾瞭解。欺瞞只會把事情弄得撲朔迷離。)潛規則、暗箱操作、灰色地帶、灰色產業等。

還有道德問題暴露的不是中國人不自信、自卑,而是公民不相信才對。不相信任何東西,只相信**、相信權、相信自己。因為所有東西給他們都沒有安全感,所有東西都是忽悠人的。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16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人口流動的加快,我國正迅速進入城市化的快車道。農耕社會“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土壤發生變化,但與此相適應現代都市的社會公德、約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卻低風險,守護良知卻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種不正常現象。

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受到衝擊,而新的社會規則又不能及時完善,個人的道德焦慮也因此轉變成社會性議題。道德焦慮有兩個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現普遍的社會冷漠;另外就是在新社會環境下,全社會期盼建立新的道德約束和評判機制,重建社會公德良序。

從正確價值觀立場、科學認識方**和歷史視野出發來分析認識當前我國的道德狀況,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

決定道德性質的直接基礎是利益關係。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在全社會始終得到倡導和堅持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其利益基礎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共同利益。私有制作為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廢除,使沒落的舊道德特別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則,喪失了賴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礎和利益基礎。

這是中國道德發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使多種經濟成分得到迅速發展,多種經濟利益得以普遍實現。不可否認,受私有經濟成分發展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利潤至上、等價交換等原則的影響,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確實有了更加頑強的表現。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從社會主流道德來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仍然是中國社會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據,就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了社會共同利益的基石。

同時,過去實行單一公有制時造成的利益“大鍋飯”局面和平均主義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統籌兼顧,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實現餘地,按勞分配原則獲得了有力的道義支撐,自私自利並沒有重新成為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既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產生了劇烈的衝擊,也催生了與時代的發展進步相適應的新道德觀念和新道德規範。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傳統的觀念,激勵著人們勇於變革、勇於進取、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在不斷破除不符合時代精神的陳規陋俗的程序中,不斷為人們的行為確立新時代的準則。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多年來,自身進行了許多重大變革,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

一、堅定不移。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為本,都是中國共產黨為自身設立的最根本的道德價值目標、道德價值尺度和道德建設的核心。黨的這種道德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尺度,已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天經地義的神聖道德觀。

通過認識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程序中必將不斷改造自身並昇華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觀規律,培育出對人類現實生活和未來前途充滿正義、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馬克思主義的精神道德學說,本質上是以真善美的價值目標激勵人們為創造和建設新社會奮鬥的實踐理論,幫助人們站在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層面,把人類的終極價值、至善目標和解脫苦難的希望,寄託在人民大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人自身的偉大社會實踐中。中國人民正是在實踐馬克思主義精神道德學說的歷史程序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斷建設真善美的新社會和新生活。

對社會整體道德質量的更高標準,對國民道德素質的更高要求,對社會向善價值追求的更緊迫期待,對社會各色各樣敗德行為的更嚴厲譴責,都深刻揭示了全社會道德狀況向善前進的大趨勢。對人的正當利益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個性的肯定、對人權的肯定;改革開放意識、進取競爭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的增長,無不是社會主流道德**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的表現。社會道德建設領域大大拓展。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經濟道德、公共道德、新聞道德、生態道德等各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道德建設的觸角,日益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延伸,道德調節社會關係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加深。

社會道德榜樣的層次愈加豐富多樣。道德模範的層次更加豐富多樣,對人的道德評價的尺度也更加豐富多樣。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楊善洲,這些精神道德上一脈相承的道德榜樣所踐履的主人翁責任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始終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普通群眾和領導幹部道德風貌的主流。

道德理論發展進步。我國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越來越系統化、規模化和科學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指導全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了紮實的理論支撐。

第一,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時段。我國道德領域出現受到普遍關注和產生廣泛爭論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改革發展的節點時期,比如,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實行商品經濟制度的初期,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別是新的制度體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舊社會規範(法律、行政和道德等)衝突的時期,舊規範往往失範,新規範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領域。一是與市場經濟聯絡緊密,容易發生權錢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錢腐蝕的領域,是腐敗、誠信等問題多發易發的重災區。二是現有道德嚴重失範的領域,比如,公共道德領域問題多發易發,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道德所調節的社會關係和社會人**生了重大變化:

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農民到城市新市民;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體制內的人到體制外的人;從國有制的人到個體、私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人群。一是一些**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少數**弄權謀私、錢權交易、**腐化等。

這些人的敗德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二是一些企業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誠信缺失、坑蒙拐騙、製假販假等。

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沽名釣譽、抄襲剽竊、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

突出表現在不守公德、見危不救、以怨報德等。

正是這些區域性的、少數社會成員的敗德現象,無形中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認為社會正在逐漸滑向一個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淵,進一步加劇了人們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悲觀、消極情緒。當前道德領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放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奮鬥,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高相伴隨,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風貌,城鄉環境、公共秩序、文明禮貌、社會服務、旅遊景區等方面都發生了有目共睹的積極變化。

在改革開放的程序中,整個社會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構成了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主流。

總之,道德考驗必將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但中國人民有信心經受住這一切考驗。因為社會的道德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因為社會的道德問題是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更因為中國人民從事著以真善美為價值前提和價值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資料**——

求是理論網(中共**機關刊《求是》雜誌):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