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志同道合侮辱我,說我志不同,道不合,我該怎麼回擊

時間 2021-06-05 20:19:17

1樓:匿名使用者

志:志趣

同:相同

道:途徑,引申為“意見”

合:一致

志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解釋〗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示例〗兩人起先雖覺得~,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聞一多《杜甫》

2樓:

很重要,這個關係到你們結婚後有沒有共同語言的問題,如果沒有共同語言,你做你的,她做她的,那樣你們的感情就慢慢冷淡了,有共同語言不僅可以增加兩個人的感情熱度,而且吵架的情況也會少很多,如果你們共同語言多,你們會發現生活中會非常有默契 但是共同愛好,這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就像我老婆原來都不上網,現在也和我一起上網打遊戲,原來也不去酒吧,羽毛球場,現在只要是我出現的地方她都會跟著去,而且很快就融入裡面,從這一點看來,婚前有沒有共同語言確實不重要,但是婚後你們一定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興趣

3樓:冰心檸檬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

4樓:俺老孫東鄉人

因為你們的理想和志趣不一致就不能交朋友。

5樓:東鵬池

別人對我說志不同道不合我該怎麼回他

別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應該怎麼說

6樓:命運與夢

道,不同、不相為謀。

(十一)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詳解:這句話,《論語》成書以來,其斷句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解釋成“善惡邪正之間不能合作共謀、走著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等等,把“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當成一個精英小團體了,把“聖人之道”當成了小道、私道,這是和《論語》、儒家“和而不同”的精神背道而馳的。試想,如果“道不同”就“不相為謀”,那何謂“和而不同”?難道“和而不同”就是在某個叫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組成的精英小團體裡玩的一場無聊把戲?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問題,關鍵是把“相”字噹一聲平聲,當副詞了,而這只是“相”的後生義。“相”,四聲去聲,本義是“觀察”,引申為“根據外貌判斷人的命運”,然後就有了“選擇”的意思。

這裡的“相”就是“選擇”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選擇”。

“謀”,就是“徵求解決疑難的意見或辦法”,引申為“謀劃、商量辦法”等,《論語》後面還有所謂“謀道”、“謀食”的說法,和這裡的“謀”是一致的。理解這章對把握全域性很重要。

道,聖人之道,就如同大河,大河是不會去“選擇”的、也不會去強迫“一致”,是“不相”、“不同”的。“聖人之道”之“謀”,就是“不同”、“不相”。“不同”,就是“異”,就像上一章“攻乎異端,斯害也己”所說,對“異”不能攻擊,不能去謀求消滅“異”,否則就不能“不同”,就和“聖人之道”相違了;

“不相”,就是“不以相而相之”,所有的選擇都會有假設的標準,也就是以“相”相之,最常見的以“相”相之就是所謂的“以貌取人”,延伸下去,根據思想、觀點、意識形態、經濟水平等等,都是以“相”相之,都不是“不相”,是和“聖人之道”相違的。

必須注意的是,“不相”,不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行為、思想不加選擇,而是指對不同個體、團體的行為,不能用一種權威、上帝等獨斷的方式來以“相”相之,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

“不同”和“不相”是密切聯絡的,“不相”是“不同”的前提,“不同”是“不相”的實現。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

否則,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麼怎麼可能有“不同”?其結果只能是某種抽象標準、某種統一模版克隆出來的群體。

而只有終於能達到“不同”,這“不相”才有意義,才能實現,否則這“不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了一句口號。“聖人之道”,歸根結底是以“不同”為基礎的,只有“不同”,最終才能實現“大同”,“大同”的關鍵不是“同”,而是“大”,包羅萬有,如“天地”般,而不是讓花只有一種顏色、鳥只有一種叫聲。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

無其“大”,就無其“不同”。無其“不同”,就無其“大同”。

除了《論語》總綱的那三個“不亦”,“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條,是《論語》中極為重要的一章,在後面的語錄中,對本章的意義多有闡發。例如,對於“不同”,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說法;對於“不相”,有“有教無類”的說法。

但後面這些,都只是本章思想在某些具體方面的具體化表述,都是從屬於本章的。而本章的重要在於,它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7樓:緣何如此絆人心

橋歸橋,路歸路。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你走你的陽關道 我過我的獨木橋。

如果是朋友鬥氣,存心挽留的話,就不要管說什麼了,誠懇的就好,不要因為和朋友鬥嘴就賭氣哦

8樓:匿名使用者

既然道不同,為何還要某

志不同道不合 不相為謀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示例 我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也,其如“~”何.(魯迅《兩地書·六六》)

他們倆,道不同不相為謀.事例東

漢時,管甯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裡有塊金子,管甯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人

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羨慕不已.管甯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

也不以華歆為友.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鵝之志哉!”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10樓:all魔鏡

走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謀劃。

拓展資料:

1、該句出自《論語·衛靈公》,原文:“道不同,不相為謀。”

2、《論語》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

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12樓:夢想實現家

志趣不同,方法(生活習慣,解決問題的著手點)不同,不用浪費時間在一起**(分道揚鑣,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13樓:我的_貝貝

意思是:志向不同想法就不一樣的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倆人的思想,觀念不在不同,不能在一起圖謀大事

15樓:李冰繁彥珺

解釋為: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有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有人說,道不同亦可相為謀,你是怎麼看待的

16樓:風之利

我就bai覺得只有一句即:道不同不相du為謀。他

zhi的意思是志趣不同的人不會dao在一起共內事。這是理所當然的。容

而另外的人說,道不同亦可相為謀,我想說基於現代環境來說的,現代人生存壓力大,往往同在一個企業的人志趣是不同,甚至與企業的理念相反,只是他需要這份工作養活自己。當然這樣就更容易引起矛盾什麼的。所以還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好。

17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看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有的人,即使志同道合,也要小心他。有的人,即使道不同,也可以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18樓:我不墜

看來樓上幾位bai沒有認真思

du考啊。“道不同不相與謀zhi”dao,“道”是一切事物的源頭專,事物之中都有“

屬道”的存在,“道”是事物存在的本質,因此一切事物都是有關聯的。 “道不同”就是兩者之間本質不同,沒有關聯的意思。既然沒有關聯那自然扯不到一塊去。

就像豬尾巴不會長到牛頭上一樣,都沒有關聯你讓它怎麼“相謀”。“道不同亦可相謀”無法成立。就算這裡的“道不同”指的是興趣愛好不同,在其它方面的合作也是因為“道同”。

矛盾鬥爭是在單一個事物之中才能成立的;“工作”的事例也是因為“道同”,我想要某些東西,你給我這些東西,由此而成聯絡。

19樓:匿名使用者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