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對於保溫旱育秧,由於秧床內溫度較高,在播種起點溫度上,可由公認的日平均溫度10~12℃提早到7~8℃。實際上,三葉期旱育秧的抗冷效能達5~7℃,故可比露地育秧提早10~15天播種,以充分利用早期溫光條件。但最佳播種期的確定,仍然要根據露地育秧最佳播種期確定的基本原則綜合考慮,使抽穗灌漿結實期處於當地最佳溫光條件下,保證產量和品質的形成返衫。
該方法適宜於北方地區和南方早稻種植區。對於南方稻區的一季中稻而言,生產上並不一定要早播。如據試驗和調查,安徽省、江蘇淮北攜世飢稻區的最佳抽穗揚花期粳稻為8月20~25日,秈稻為8月15~20日;江淮稻區最佳抽穗揚花期粳稻為8月25~28日,秈稻為8月20~25日;沿江江南稻區單季晚粳最佳抽穗揚花期為8月28日至9月3日,秈稻為8月25~31日。
最佳抽穗揚花灌漿期確定後,再根據所選用的水稻品種從播種到抽穗的積辯返溫或生育天數向前推算,確定最佳播種期和移栽期。一般來說,播種期多在5月份,此時氣溫已公升高,旱育秧雖然不需要保溫措施,但仍要注意保溼和防止鼠雀危害,故應採用秸稈覆蓋或短期地膜平鋪覆蓋。
如何確定旱育秧的適宜播種量?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合理的播種量是培育適齡壯秧的關鍵。限制秧苗分櫱發生和生長的因素有光、溫、肥、水、氣等,但在適期播種和良好的肥水條件下,限制秧苗分櫱的主要因素是群體內的光照強度,它由秧苗群體葉面積所決定。關鍵是秧苗個體能否擁有足夠的有效光合作用面積製造光合產物來滿足根、莖、葉、櫱等器官分化的需要和維管束的正常增生。
一般認為秧田分櫱緩慢即滯增的臨界葉面積指數為4,此時的葉齡期為秧田莖櫱滯增葉齡期,也可作為培育壯秧的密度指標。因此,隨播種量的增加,葉面積起點高,擴充套件迅速,莖櫱滯增葉齡期提早,移栽葉齡變小。播種量降低,莖櫱滯增葉齡期推遲,葉齡彈性變大,秧苗個體葉面積和營養面積增大,根、莖、葉、櫱生長容易協調,有利於培育壯秧。
同葉齡旱育秧的適宜播種量可以比溼潤秧大,尤其是同秧齡的更大些。
確定播種量的因素較多,包括品種特性、移栽葉齡、秧田與大田比、產量水平和生產條件等。以粳稻為例,一般葉移栽的小苗,每1公尺2適宜播種量為芽谷220克左右,6葉左右移栽的中苗為150克,8葉左右大苗為100克。但實際生產中,由於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尤其是育苗期間降水無法有效控制,一般採取大幅度降低播種量和縮小秧田和大田的比例,多用苗床。
除北方寒地旱育小苗和南方部分地區雙季早稻旱育小苗每1公尺2播種芽谷量可以達到200克以上外,其他地方和不同葉齡苗類播種量均有大幅度降低,小苗每1公尺2播芽谷一般在160克,中苗則在120克,大苗在80克。雜交秈稻適宜播種量為同葉齡移栽的粳稻播種量的50%左右。
什麼是水稻旱育秧,水稻旱育秧技術
中國農業出版社 旱育稀植是培育壯秧的有效措施,具體做法是 1 做床與苗床處理。一畝本田備30 35公尺2秧床,播前1 2天完成做床。秧田畦寬1.2 1.5公尺,床土深翻20厘公尺,每平方公尺苗床施腐熟有機肥10千克 尿素20克 磷肥200克 鉀肥40克 硫酸鋅 硫酸亞鐵各10克,將肥料與10厘公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