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雲 信佛可以吃雞蛋嗎

時間 2021-06-03 04:26:29

1樓:8萬4千法門

前兩天收到同修的來信,提到《印光大師文鈔》第三篇答覆羅智聲居士的信,談到吃素的人究竟可不可以吃「雞蛋」。

印光大師生於**初年。當時,一般社會大眾的意識型態、生活方式,與現代迥然不同。我們回顧三十年前,與今天也已經完全不同,從前人養雞大都養在戶外,讓家畜自由的活動。

現代飼養牲畜也趨向企業化,以科學方法經營管理,雄雌已經分開飼養,所以現在的雞蛋確實不能孵雞。孵雞的種蛋得特別訂購,而且價錢比普通的蛋貴好幾倍。由此可知,現代人吃雞蛋與喝牛奶沒有兩樣。

佛教徒能不能吃雞蛋,早在晉朝時就有人辯論過這個問題。

須知素食的精神是長養慈悲心。飲食一道,世尊在世時,僧團提倡日中一食,實行托缽制度,這是大慈大悲,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托缽時,齋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並無分別心。

現在泰國、錫蘭這些小乘佛教國家,依舊保持托缽制度。大乘佛教國家,如中國、日本、南韓、越南等地區的出家人,已不再托缽了佛教經論戒律之中,世尊已經說得很清楚,佛**持「不殺生」戒,慈憫一切眾生,但是在飲食方面開了「三淨肉」。三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就是平常齋主們所供養的。

如果住在深山修行,佛還再加兩種:一是「鳥殘」,即鳥獸吃剩下來的動物肉;一是「自死」,自己死的。合稱為「五淨肉」,出家比丘可以食用。

相傳梁武帝讀《楞伽經》,經云「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食眾生肉」,他讀了非常感動,自己發願吃長素。他是佛門的大**,又以帝王之尊推動「素食」,於是很快就影響整個僧團。這個運動推展得非常成功,不但出家的佛**接受,連在家信徒也接受了,形成中國佛教的特色——素食。

其它國家地區,雖然有佛教盛行,但並沒有人推行素食運動,依然保持佛早年的教誨,可以吃三淨肉或五淨肉。

佛法的根本是保護「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大乘經上主張,一切事相上可以通權達變。如果沒有高度的權智,應用在日常生活處世待人接物之處,如何能弘揚佛法,利益一切眾生?

印光大師在這篇文章裡所說的固然不錯,老法師這番開示,當時有人能接受,在現代就困難了。學佛若在飲食上須受許多限制,必然阻礙很多人學佛的因緣,兩者比較,孰重孰輕?

我們冷靜思惟,飲食事小,佛法事大,若能舍小節,而令人聞法明理,如教修行,時節因緣至,大慈悲心生起,他自然會自動吃素。

我在求學時,***時常教誡學生們,接引初機,第

一、不勸他吃素,第

二、不勸他受戒。一般人聽到不必吃素,也不須受戒,就很樂意走向佛門。如果聽說學佛一定要吃素,讓人覺得對自己的飲食習慣不方便,決定不會入佛門的;又以為受戒有很多約束,便起了畏懼之心,也不敢入佛門。

現代交通便捷、資訊發達,佛教已不僅是在乙個地區,必須要放眼全世界。牛奶與雞蛋是歐美人士的主食,若要說這些不能吃,則佛教在歐美決定不能立足。諸佛菩薩之大願,是普度一切有情眾生。

即使是戒律也都有開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開、遮、持、犯」是何等的活潑,如此才能普受全球一切眾生歡迎。因此,我們要懂得基本的教義,印祖所講的話沒錯,出自於大慈悲心,當然能不吃最好。如果要吃雞蛋,須勸告他不吃種蛋。

我們的目的是希望一切眾生都歡喜佛法,接受佛法,奉行佛法,直到他自己覺得不應該吃眾生肉,不但雞蛋不能吃,牛奶亦不能喝。此事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因為這些皆是它身體的一部分,菩薩不應該用它來滋養自己的身體。

世間人不明養生之根本,是在清淨無為,「清淨心」、「慈悲心」才是真正養生之道。此理論太高了,不但沒有人接受,而且會引起許多的爭論。這種說法在現代已不契機,只有對佛法有相當深入的人才可以談。

對於初機學佛者,決定不能談這件事,讓他的境界向上提公升至高層次,有了相當程度的覺悟,於是他的生活行持自然與諸佛如來相應。

——淨空法師《無住生心集》第六十一

2樓:

前兩天收到台北同修的來信,提到《印光大師文鈔》第三篇答覆羅智聲居士的信,談到吃素的人究竟可不可以吃「雞蛋」。

印光大師生於**初年,圓寂在抗戰期間。當時,一般社會大眾的意識型態、生活方式,與現代迥然不同。我們回顧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與今天也已經完全不同,從前台灣人養雞大都養在戶外,讓家畜自由的活動。

現代飼養牲畜也趨向企業化,以科學方法經營管理,雄雌已經分開飼養,所以現在的雞蛋確實不能孵雞。孵雞的種蛋得特別訂購,而且價錢比普通的蛋貴好幾倍。由此可知,現代人吃雞蛋與喝牛奶沒有兩樣。

佛教徒能不能吃雞蛋,早在晉朝時就有人辯論過這個問題。

須知素食的精神是長養慈悲心。飲食一道,世尊在世時,僧團提倡日中一食,實行托缽制度,這是大慈大悲,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托缽時,齋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並無分別心。

現在泰國、錫蘭這些小乘佛教國家,依舊保持托缽制度。大乘佛教國家,如中國、日本、南韓、越南等地區的出家人,已不再托缽了佛教經論戒律之中,世尊已經說得很清楚,佛**持「不殺生」戒,慈憫一切眾生,但是在飲食方面開了「三淨肉」。三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就是平常齋主們所供養的。

如果住在深山修行,佛還再加兩種:一是「鳥殘」,即鳥獸吃剩下來的動物肉;一是「自死」,自己死的。合稱為「五淨肉」,出家比丘可以食用。

相傳梁武帝讀《楞伽經》,經云「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食眾生肉」,他讀了非常感動,自己發願吃長素。他是佛門的大**,又以帝王之尊推動「素食」,於是很快就影響整個僧團。這個運動推展得非常成功,不但出家的佛**接受,連在家信徒也接受了,形成中國佛教的特色——素食。

其它國家地區,雖然有佛教盛行,但並沒有人推行素食運動,依然保持佛早年的教誨,可以吃三淨肉或五淨肉。

佛法的根本是保護「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大乘經上主張,一切事相上可以通權達變。如果沒有高度的權智,應用在日常生活處世待人接物之處,如何能弘揚佛法,利益一切眾生?

印光大師在這篇文章裡所說的固然不錯,老法師這番開示,當時有人能接受,在現代就困難了。學佛若在飲食上須受許多限制,必然阻礙很多人學佛的因緣,兩者比較,孰重孰輕?

我們冷靜思惟,飲食事小,佛法事大,若能舍小節,而令人聞法明理,如教修行,時節因緣至,大慈悲心生起,他自然會自動吃素。

我在臺中求學時,***時常教誡學生們,接引初機,第

一、不勸他吃素,第

二、不勸他受戒。一般人聽到不必吃素,也不須受戒,就很樂意走向佛門。如果聽說學佛一定要吃素,讓人覺得對自己的飲食習慣不方便,決定不會入佛門的;又以為受戒有很多約束,便起了畏懼之心,也不敢入佛門。

現代交通便捷、資訊發達,佛教已不僅是在乙個地區傳播,必須要放眼全世界。牛奶與雞蛋是歐美人士的主食,若要說這些不能吃,則佛教在歐美決定不能立足。諸佛菩薩之大願,是普度一切有情眾生。

即使是戒律也都有開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開、遮、持、犯」是何等的活潑,如此才能普受全球一切大眾歡迎。因此,我們要懂得基本的教義,印祖所講的話沒錯,出自於大慈悲心,當然能不吃最好。如果要吃雞蛋,須勸告他不吃種蛋。

我們的目的是希望一切眾生都歡喜佛法,接受佛法,奉行佛法,直到他自己覺得不應該吃眾生肉,不但雞蛋不能吃,牛奶亦不能喝。此事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因為這些皆是它身體的一部分,菩薩不應該用它來滋養自己的身體。

世間人不明養生之根本,是在清淨無為,「清淨心」、「慈悲心」才是真正養生之道。此理論太高了,不但沒有人接受,而且會引起許多的爭論。這種說法在現代已不契機,只有對佛法有相當深入的人才可以談。

對於初機學佛者,決定不能談這件事,讓他的境界向上提公升至高層次,有了相當程度的覺悟,於是他的生活行持自然與諸佛如來相應。

——淨空法師《無住生心集》第六十一

3樓:aaa**王

吃素就不能吃雞蛋了 出家人也不吃 居士也要發心 發願 吃素 一切肉 活物 海鮮 雞蛋 蔥 蒜 香菜 韭菜 洋蔥 都不吃

4樓:海印放光

吃雞蛋的人也可以信佛,這是不容懷疑的。

學佛之人容貌的變化,劉素雲,為什麼學佛後會越倒霉

5樓:8萬4千法門

1: 釋迦牟尼佛,這是世間最好、最圓滿的相貌。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阿難尊者出家,佛問他:你為什麼出家?他看到佛的相貌太好了,這樣出家的。

2: 佛也得要迎合世間人的心理,如果為他自己,大可不必;百劫修福是為度眾生的方便,這個我們一定要明了。佛相是最美的,菩薩相美,都是修得的。

3: 確實,我們的相貌會隨我們修行的功夫轉變。你真正有修行,修個

三、五年之後,你拿沒有修行之前**對照一下,不一樣!

4: 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這修行功夫騙不了人,一看就曉得。相的確是隨心轉,心清淨,身就清淨,相就清淨;心慈悲,相就慈悲,你舉止言語統統都慈悲。

5: 你們身體的莊嚴、相貌的端好都操縱在自己手上,就看你怎麼修。真正修行人,時間愈久,他確實顯出來跟我們一般人完全不一樣。

6: 古人說,四十歲以後相貌要自己負責任,四十歲之前是神識投胎來的時候你所取的相。

7: 為什麼兒女像父母?他看到父母那個相,歡喜那個相,他的相就變成跟那個相相似,這個不是遺傳,是投胎時候一剎那當中取的相。

8: 取的這個相,這是先天的,但是後天相貌會隨著你一生的心行改變。如果一生心地非常善良,待人忠厚,成年之後,三十至四十歲,他就是忠厚老成之相。這相貌就變了。

9: 四十歲的時候,相貌定型了,不太容易改變,這時相貌要自己負責任。你心善,非常慈悲、善良的相;心胸險惡,那個相叫人一看就害怕,就是個惡相。

10: 曉得這個道理,我們總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點、能美一點,那麼你的心也好一點、美一點,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淨,自然就健康長壽,這一定的道理。

對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的貪戀,住在這個世間一天,第一樁大事提公升自己的境界,幫助苦難眾生是第二樁大事,這你要搞清楚。你要把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擺在第一樁大事,自己修學功夫擺在第二,不錯,你在那裡修了不少大福德,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了,你來生享人天福報,幹這個去了。享人天福報的時候,你造不造業?

你看看現在這個世間,做大官的、發大財的,他造不造業?不說別的,天天在飲食上吃眾生肉,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吃他半斤,還他八兩」,欠命要還命,欠債要還錢,這怎麼辦?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所修學的一切功德,統統回向給冤親債主,對他們懺悔,以前無知,現在學佛才明白,求他們原諒,往生的時候不要來干擾,我生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回過頭來度他們。

我們的條件談妥,真用功,他接受。

如果你談這些條件,你自己還有私心,還搞名聞利養、還搞貪瞋痴慢,這些冤親債主不饒你,為什麼?你跟我說的話全是假話,你來騙我。學佛的人天天拜懺、天天懺悔,為什麼業障還那麼重,還那麼多病苦,甚至於還有附身,那就是什麼?

你講全是假的,你不是真幹。你真幹,他佩服你,為什麼?他知道你真的能成就,你真能見阿彌陀佛,你一見阿彌陀佛我們都沾光了,他不會找你麻煩,他會保護你。

這個道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不能不曉得,一定要真幹。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五七集)

請問劉素雲是怎樣唸佛的,劉素雲老師 怎麼樣叫會念佛

汲廣英武巳 問 生活中的執著怎麼理解?請劉老師舉例,我們怎樣克服?答 我不知道你怎麼個執著法,比如說學歷高 工資高 有職位,可能比較愛打扮,你是不是執著這名牌?你讓我舉例,因為我對你本人不太瞭解,我不知道你執著的是什麼。假如說你就執著這名牌衣服,你聽了我這幾天的講課,假如你沒聽全,你要是看了光碟你會...

劉素雲 為什麼我自己選擇修淨土念佛法門,佛教網

湖邊的小小木屋 大德開示 我們學佛以後,剛開始學佛時,因為還沒有選擇法門,一定要注意,頭一條就要五宗平等弘揚。不要有分別心,說我是淨土,我是禪宗,我是密宗,我是學教的,我是學律的,如果有了這種分別,就遠離了佛法。有時對某個法門,產生熱情。不管怎麼產生熱情,好和壞,一定注意自己的心態,一定要五宗平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