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記得小時候的事?甚至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記事

時間 2021-05-10 12:26:07

1樓:小劉在廣州

很正常的

說明你童年波瀾不驚

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呀

也不是什麼壞事

活在當下

珍惜該珍惜的就好了

2樓:彌茂

朋友你好。

每個人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誰也不會記得小時候的事情。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從兩三年級開始記事。

再早的事情都不曾記得。

3樓:

因為有些小時候的事情對你的印象不太深刻以至於時間的流逝慢慢的淡忘了

4樓:

人成長過程是一種慢慢的成熟過程,大腦細胞也是如此,在剛開始的時候你的大腦是不成熟的,隨著大腦的成熟,嬰兒時期儲存的大腦中的記憶也會慢慢被消除,逐漸形成穩定的記憶。另一種理解是,在剛出生的時候腦細胞是最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細胞會快速減少,等成年以後就會趨於穩定。有些記憶大概會隨著腦細胞的減少而消失掉。

5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記憶,也許你的記憶不好,但是過去的事情記不記都沒有什麼意思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記憶力可分為短期記憶力、中期記憶力和長期記憶力。短期記憶力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中期和長期的記憶力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絡。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

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力。短期記憶力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所以,記不住小時候的事是正常的

7樓:湛皖

為什麼你記不得小時候的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記事的,這個事情分人而論,有的人記性特別好,腦子特別靈,小時候早早的就記事情了,一點一滴的小小事情,他甚至都能記得很清楚,長大以後登登都能想起來小時候的事情,這樣的人就是大腦記憶力特別強,屬於這種人,有的人記憶力特別差,小時候的事情一點都記不住,想不起來這樣的人,一個是記憶力差,一個是心太粗,小時候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所以都想不起來,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小時候的事情基本都記不住,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能記住事情的,這都是很正常的

8樓:rem南希

我是小時候突然就記事了,就是走著走著突然就自己明白開始記事了。

人的記憶最早從幾歲開始?最多能記多久?

9樓:潮如彤

3週歲—6週歲。就是最早記事一般不會提早至3週歲以前,大部分人開始記事都會在4週歲,5週歲開始。當然一般不會晚到6週歲以後,如果是6週歲以後那是極端現象(例如存在嚴重智商缺陷),因此不予考慮。

記憶也分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一般小孩子來說,2-4歲時屬於短時記憶,寶寶可能3歲時能記住2歲時的一些事情,4歲時能記住3歲時的一些事情,但5歲時就未必記得3歲或2歲時發生過什麼特別深刻的事了,所以真正的長時記憶應該從5歲左右開始(不排除個體差異及特別事件)。 我至今仍能記得3歲時的一些事情。 我覺得這和你自己的記憶力有關,另外和你是否對這些事情感興趣有關,我記得一些事情,我感覺一個是家長有時會提起,有些是你自己會經常與別人說的(值得炫耀的事情)。

記憶和記事是兩個概念的東西。上面的朋友說得很對,孩子從出生就有記憶了。有句老話是:

“三天的孩子是娘慣的”,就是說小孩子生下來以後,如果他一哭你就去抱他,就會養成要抱的習慣。還有小孩子認人、學說話都是靠記憶來完成的。至於記事,確實是因人而異的,他能夠記得的是他感興趣,並能有自己的理解的事情,或者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事,但記住了這個畫面,長大了能夠作出解釋的事情。

我所知道的記事最早的小孩還不到100天。長大一點的他曾經問他的媽媽,為什麼用白布在他的嘴裡磨擦[七十多年前的農村衛生條件很差,這是清潔口腔里長白膜的土法子]。 我自己記事時也只有一歲多,還不大能說清楚話,能記得院子裡娶媳婦的場景,和別人逗自己的情形。

這種記憶比較偶然,因為大人所提的我小時個的一些事,自己反而毫無印象。記事早不一定就聰明,譬如我,就是很笨拙的人,一生也沒有什麼成就。 相反有的人好像記不得小時候的事情,什麼印象也沒有,能記得的都是已經上學時候的事情[這至少是五六歲了],可是人家很聰明,學習非常好,理解力特別強,工作成績非常好。

所以我認為小孩半歲記事是有可能的。五六歲記事也是有可能的。記事的早晚與聰明不聰明沒有太大的聯絡。

一般情況4到7歲,這段時間他應該知道 那個記憶到底是那一年發生的,而不是別人告訴他是那年發生的 當然特殊的事件例外

10樓:藿香樓主

藿香雜學坊:第47話

11樓:慕湛藍

我還記得大概是三週歲多一點吧,記著好幾件事情呢。就是印象比較深刻。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大概一兩歲吧

13樓:匿名使用者

還記得我2歲的時候,在4月28日下午,我在江西新餘富華苑和媽媽拍手玩遊戲。還是很有回憶價值,還記得2歲7月15日,媽媽教我識字呢,,,

關於自強不息的名人故事

14樓:穆子澈想我

1、羅斯福

美國的第32任**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後來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凡爾納

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家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幹苦力。

後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於成名。

3、愛迪生

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一片瓦礫。愛迪生研究有聲電影的所有資料和樣板被燒成灰燼。他的老伴難過得哭了出來: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火燒了個精光。

而今你已年邁力衰,這可怎麼辦啊!愛迪生也很傷心,但他決不會由此趴下。發明電燈時,他就先後試驗了7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仍不氣餒,終於獲得成功。

4、塞萬提斯

西班牙16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

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

後又蒙冤入獄後生活無著,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 、《巴爾那斯遊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5、張海迪

張海迪自幼就嚴重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邊緣,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文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並自學了針炙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5樓:知識青年

1、范仲淹勤奮讀書幼時家貧,沒有飯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讓它結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每天只能吃一塊,他朋友知道後,給他送來吃的,他就隨食物腐壞,也不碰,他跟朋友說不能讓自己學會享受,最後終於有所作為。

2、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

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3、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4、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鍼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

5、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16樓:匿名使用者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槍,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7樓:匿名使用者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鍼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