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 字孔明 號臥龍 生前封武鄉侯 死後封忠武侯。
2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諸葛孔明嘛。四川有武侯祠。諸葛武侯。
姓氏何的由來?
3樓:明月侃武俠
何姓起源於韓姓,而韓姓**於姬姓,姬姓又**於黃帝,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黃帝應該是何姓的始祖。
黃帝后代的一支姬姓建立了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成王弟弟的後人被分封到韓原(現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與稷山一帶),世稱「韓武子」,名韓萬,他的三世孫名韓厥,按照周王朝的冊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後代才是真正的韓姓,因此,韓厥該是韓姓始祖。
到了西元前230年,也就是韓王安在位的第九個年頭,南韓被秦國所滅,子孫們散落到全國各地,因為「韓」、「何」諧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變,隨著歷 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久而久之,人們就逐漸地把「韓」讀 成了「何」。
4樓:靠譜的星爺
何姓**。
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
何,作為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何、韓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後的有姓氏書及姓氏學者的共識。唐朝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鄭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廣韻》、《氏族大全》、《古今姓氏書辯證》、明代的《萬姓通諳》、《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為韓氏」,何韓為一家。
少數民族中的何姓。
在我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後被匈奴人打敗,西越蔥嶺,建立了康國,並日益強大起來,西域的公尺、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烏那昌、穆等政權先後歸附了康國,均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稱「昭武九姓」,而「何」則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後來的隋朝就有幾位來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一是何細胡,梁代西域人,通商人蜀,定居郫縣(今四川郫縣),事武陵王紀,主知金帛,因致鉅富,號為「四川大賈」。二是何妥,隋朝人,說是何細胡之子,字棲風,少機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國子祭酒,著有《周易講疏》、《孝經義疏》等文集。
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兒,字桂林,少有才思,隋開皇年間官至太府丞。他博覽典籍,多識舊物,製作絕巧。隋遼東之役,宇文愷渡遼水造橋不成,何稠造橋兩日而就,又築行殿,令高麗人驚為神功。
5樓:施遠板嬋
張、王、李、趙、錢、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這些姓氏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6樓:聽風之小豬
國姓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54位。據《元和姓纂》載,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穆公有個兒子公子發,字子國。
子國的兒子公孫僑字子產,在鄭國執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時著名政治家。子產的兒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稱國氏。
明朝皇帝姓朱,國姓其實就是朱;
鄭成功被稱為國姓爺是因為皇帝賜他姓朱。
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7樓:網友
何韓本一家:唐代大詩人韓愈曾寫道:「何與韓同姓為近」,不僅如此,許多姓氏書也都記載:「何氏為韓氏」,之所以如此,還得從南韓的歷史說起。
西元前230年,強盛的秦國大舉進攻已日漸沒落的南韓,韓王安被俘,南韓的地盤被納入秦國的版圖。然而,也正是秦的統一,為「何」姓的誕生提供了歷史機緣。
南韓滅亡之後,王公子孫們不得不四處流浪,飄落到了四處八方。而由於當時地理、交通等條件的制約,韓氏的後人們大多流落到了與南韓鄰近的江淮等地。因為「韓」「何」諧音,又加上古代地方的音變,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就逐漸把「韓」讀成了「何」,何姓就此誕生。
所以,歷代姓氏書都把「何」姓**放在「音訛」一類,而說「韓氏為何氏」,也就沒什麼奇怪了。直到今天的《辭源》、《姓氏辭典》、《百家姓新編》以及《中國姓氏起源》等書也都主此說,直錄無異。
何姓氏的發源地
8樓:網友
秦皇統一天下 何自韓姓分出。
何姓,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才出現的,距離現在大約已經有了2200多年。
姓纂》上說:「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分散,江淮間音,以韓為何,遂為何氏。」
韓何發音接近。
這麼說來,何氏的得姓,是十分偶然的——何姓,本來是被周成王封在南韓的唐叔虞的後代,傳到韓安的時候,被秦國所滅,於是子孫紛紛離開河南的老家而分散於各地,跑到長江和淮河流域一帶的人,由於當地「韓」和「何」的發音十分接近,大家懷著亡國之痛也就將錯就錯,以何為姓。
因此,何姓應該是自韓姓分出來的,其祖先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文王,是黃帝的後裔。同時,其發源地為江淮流域的江蘇和安徽兩地,所以這兩個地方的何姓人家最多,在江蘇的東海,以及安徽的廬江和合肥,何氏是當地望族。
姓何的男孩名字裡必須有銘字
9樓:匿名使用者
何銘賀。 何銘宇。 何銘傑。 何銘煒。 何銘龍。 何銘曦。 何銘崇。 何銘譽。 何銘濤。 何銘韜。 何銘勳。 何銘旭。
若滿意望,謝謝。
龍年農曆四月十三早上四點一十五出生的何姓男孩根據生辰八字取名叫何銘皓適不適合
10樓:網友
何7劃(木)銘14劃(金)皓12劃(木) 得分:79(吉)天格:8分(金)人格:21分(木)地格:26分(土)外格:13分(火)總格:33分(火)
何銘皓」的「三才」解析。
金木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順利為: 成功容易被壓抑,要想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注意身心過勞、神經衰弱等疾病,惟境遇尚可得安定。(兇) 1、總論:
這是一種較平凡的配置,若努力向上且忍耐力強,可得正比率的發展,但大成功的機會不多,易生身心過勞,是辛勤得財型別。天運五行屬水之人,事業順利,財源甚豐。 2、性格:
為人仁慈,喜歡助他人,有進取心,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辛勤奮發,但處事較主觀固執,容易陷入一意孤行,這一點應改進。 3、意志:意志不夠堅定,計劃不夠周到,處事也有衝動之傾向。
4、事業:屬於一種穩定性收入的行業,如薪水階級、農牧業,成本不大的生意均很適合,也能順利。 5、家庭:
男命者家庭大致圓滿,夫妻共同創業。女命者家庭多爭執、不和,應多忍讓。 6、婚姻:
男娶努力節儉之妻,婚後大致和順;女嫁好勝克勤之夫,婚後有爭吵。 7、子女:女孩較多,有責任感又能孝順。
但身體較為虛弱。 8、社交:性格較直率,有話直話,少言而多行,外緣及社交能力均不錯。
9、精神:表面似乎無事,為家庭及工作多操勞,精神不安定。 10、財運:
勞碌之財,如能節儉,積少成多,仍可小富。 11、健康:易患胃腸、神經衰弱、呼吸器官、頭痛等症。
12、老運:一生勞碌,老景尚佳,但仍閒不住,繼續辛勤不休。
11樓:曹培公升易學網
八字: 壬辰 甲辰 甲子 丙寅 (戌亥空)
命相:長流水;五行缺金。
八字喜用五行為水、木;起名應選用五行屬性為水、木的字。
何銘皓,不符八字喜用五行,不可用;也就不用再分析五格、字義、音律、字型了。
誰知道何姓的**
12樓:網友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相傳黃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孫,因居於姬水之濱,故而改為姬姓,其後裔后稷被周人尊為始祖。後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避難逃亡到江淮一帶,當地人因「韓」、「何」音不分,後誤寫為何,子孫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各氏族統稱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公尺、何、火尋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賜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鮮卑複姓賀拔氏為單姓何氏。
五代吐谷渾亦有何氏,吐谷渾亦作吐渾,為鮮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撫使鎖南之子銘入明,被朝廷賜姓何氏,其後也有以何為姓的。
4、以名為姓。《漢書。五行志》載,西漢時有朱何苗者,以己名的第乙個字為姓,改姓何名苗。他的子孫沿襲下去形成望族,成為何姓的另一支。
5、少數民族改姓何。據《五代史》載,唐時北方少數民族吐谷渾氏,其中有的改為姓何。
三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三國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是誰?
佐菲兄弟 曹操,劉備,孫權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 今安徽亳州 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三國中蜀國 吳國 魏國的皇帝各是誰
牙牙的弟弟 蜀國的皇帝有劉備 劉禪。魏國的皇帝有曹丕 曹叡 曹芳 曹髦 曹奐。吳國的皇帝有孫權 孫亮 孫休 孫皓。一 蜀國皇帝 1 劉備 劉備 160年 223年6月10日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省涿州市 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劉備少...
曹魏第一名將是誰啊,三國中曹魏有哪些著名武將
第一名,典韋。雙戟無敵,堪比呂布。第二名,許褚。虎痴將軍,勇猛無智。第三名,龐德。忠勇無雙。第四名,張遼。關公對張飛曾說 此人與我輩相差無幾。第四名,夏侯敦。拔矢啖睛,可見一般。第五名,夏侯淵。刀法箭法具好。第六名,張頜。白馬銀槍,三國後半部最強武將。第七名,徐晃。帥才可與張遼媲美。第八名,曹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