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習俗,隱含的人物故事

時間 2025-05-24 04:40:13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習俗,故事,越簡便越好

1樓:太平洋親子網

1、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乙個傳統的活動。

2、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 賞月**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3、中秋節的故事: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乙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

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禪此明,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有那些習俗和故事、別稱

2樓:2019岩石

除了吃月餅賞月之外,中秋節還有下面這些傳統風俗:

祭月我國過中秋節會在中秋夜圓時,在家裡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來祭拜月亮。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觀潮「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玩兔兒爺。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現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3樓:潮康勝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

4樓:網友

中秋節,是寓意月園人團圓!也叫團圓節!

三國的人物故事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 數日後,劉 關 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

弘揚中國精神的歷史人物故事,哪些歷史人物故事弘揚了中國精神?

離落蒾薍 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占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鬥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鬥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

講歷史人物故事,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陳皖奈 王戎不取道旁李 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為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朋友們出去遊玩。他們看見路邊有株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彎了。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