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幾歲登基,萬曆帝登基時間是

時間 2022-07-11 13:30:07

1樓:一箭雙鵰

萬曆10歲登基。

朱翊鈞(2023年—2023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2023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援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中國疆土。

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2樓:戳進來看xo片

隆慶二年(2023年),朱翊鈞被冊立為皇太子。

隆慶六年(2023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載垕病逝。

【六月初十日】,年僅10歲的朱翊鈞即皇帝位。

3樓:中國遠征軍丶

明朝萬曆皇帝,又稱為明神宗,10歲登基,在位45年。

明朝各個皇帝登基時分別是幾歲

4樓:中國四毛

明朝各個皇帝登基時候分別是多少歲:

1、明太祖朱元璋:40歲

2、惠宗朱允炆:21歲

3、太宗朱棣:42歲

4、仁宗朱高熾:46歲

5、宣宗朱瞻基:27歲

6、英宗朱祁鎮:8歲

7、代宗朱祁鈺:21歲

8、英宗朱祁鎮:30歲

9、憲宗朱見深:17歲

10、孝宗朱祐樘:17歲

11、武宗朱厚照:14歲

12、世宗朱厚熜:14歲

13、穆宗朱載垕:29歲

14、神宗朱翊鈞:9歲

15、光宗朱常洛:38歲

16、熹宗朱由校:15歲

17、思宗朱由檢:18歲

萬曆帝登基時間是

5樓:匿名使用者

明神宗朱翊鈞(2023年-2023年)是明朝第十三個皇帝。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2023年)被冊 萬曆皇帝像立為太子。隆慶六年(2023年),穆宗病死,朱翊鈞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萬曆」,故後人又稱他為萬曆皇帝。

6樓:匿名使用者

朱翊鈞(2023年—2023年)明神宗,漢族,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

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曆繼位時的主要** 200

明朝萬曆皇帝後面幾個是誰,和他什麼關係

7樓:奔跑吧洋洋洋

1、朱常洛,年號泰昌,廟號明光宗,萬曆皇帝的兒子。

2、朱由校,年號天啟,廟號明熹宗,萬曆皇帝的孫子。

3、朱由檢,年號崇禎,廟號明思宗,萬曆皇帝的孫子。

明朝(2023年-2023年)是乙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2023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

2023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 。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明史》評價明成祖為「遠邁漢唐」。

8樓:恏乄亖

1、明光宗(朱常洛),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子。

2、明熹宗(朱由校),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孫。

3、明思宗(朱由檢),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嫡孫。

拓展資料:朱翊鈞(2023年—2023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隆慶六年(2023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援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

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9樓:weyy怡

萬曆(2023年9月4日-2023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明神宗朱翊鈞(2023年—2023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2023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

執政後期荒於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明光宗朱常洛(1582―2023年),漢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親孝靖皇后王氏。

明熹宗朱由校(2023年—2023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檢同父異母兄。16歲即位,在位七年。

10樓:匿名使用者

光宗朱常洛,萬曆長子。熹宗朱由校,萬曆長孫。思宗朱由檢,萬曆五孫

11樓:匿名使用者

明光宗朱常洛(他兒子);明思宗朱由檢(崇禎,他孫子)

中國六歲登基的皇帝

12樓:裝修就上樂家網

秦秦始皇(秦王13歲,皇帝39歲)

秦二世(20歲)漢西漢

漢高帝(55歲)

漢惠帝(16歲)

漢少帝弘(9歲)

漢文帝(23歲)

漢景帝(32歲)

漢武帝(16歲)

漢昭帝(8歲)

昌邑王賀(19歲)

漢宣帝(18歲)

漢元帝(29歲)

漢成帝(19歲)

漢哀帝(19歲)

漢平帝(9歲)

孺子(2歲)

新王莽(54歲)

東漢漢光武帝(32歲)

漢明帝(30歲)

漢章帝(18歲)

漢和帝(10歲)

漢殤帝(1歲)

漢安帝(13歲)

漢順帝(11歲)

漢衝帝(2歲)

漢質帝(8歲)

漢桓帝(15歲)

漢靈帝(13歲)

漢少帝(15歲)

漢獻帝(9歲)

三國曹魏

魏文帝(34歲)

魏明帝(22歲)

魏齊王(9歲)

高貴鄉公(14歲)

魏元帝(15歲)

蜀漢漢昭烈帝(61歲)

漢後主(17歲)

東吳吳大帝(48歲)

會稽王(10歲)

吳景帝(24歲)

吳末帝(23歲)晉西晉

晉武帝(30歲)

晉惠帝(32歲)

晉懷帝(23歲)

晉愍帝(14歲)

東晉晉元帝(43歲)

晉明帝(24歲)

晉成帝(5歲)

晉康帝(20歲)

晉穆帝(2歲)

晉哀帝(21歲)

晉海西公(24歲)

晉簡文帝(51歲)

晉孝武帝(11歲)

晉安帝(15歲)

晉恭帝(34歲)

楚武悼帝桓玄(35歲)

十六國前涼

為涼王非皇帝

張軌(47歲)

張寔(44歲)

張茂(44歲)

張駿(18歲)

張重華(20歲)

張曜靈(9歲)

張玄靚(6歲)

張天錫(18歲)

成漢李雄(31歲)

李班(47歲)

李期(22歲)

李壽(39歲)

後趙石勒(趙王46歲,皇帝57歲)

石弘(20歲)

石虎(天王40歲,皇帝55歲)

石世(11歲)

前秦苻健(34歲)

苻生(22歲)

苻堅(天王20歲)

苻登(44歲)

後秦姚萇(秦王55歲,皇帝57歲)

姚興(29歲)

姚泓(29歲)

胡夏赫連勃勃(夏王27歲,皇帝38歲)

前燕慕容皝(大單于37歲,燕王41歲)

慕容俊(燕王30歲,皇帝34歲)

慕容暐(11歲)

後燕慕容垂(燕王59歲,皇帝61歲)

慕容寶(42歲)

慕容盛(26歲)

慕容熙(17歲)

南燕慕容德(燕王63歲,皇帝65歲)

慕容超(21歲)

西燕慕容衝(27歲)

後涼呂光(涼王49歲)

南涼禿髮傉檀(涼王38歲)

北涼沮渠蒙遜(涼王34歲)

西涼李皓(涼公50歲)

代國拓跋什翼犍(21歲)

宋宋武帝(58歲)

宋少帝(17歲)

宋文帝(18歲)

劉劭(30歲)

宋孝武帝(24歲)

宋前廢帝(16歲)

宋明帝(27歲)

宋後廢帝(10歲)

宋順帝(9歲)

齊齊高帝(53歲)

齊武帝(43歲)

齊鬱林王(20歲)

齊海陵王(15歲)

齊明帝(43歲)

齊東昏侯(16歲)

齊和帝(14歲)

梁梁武帝(39歲)

梁簡文帝(47歲)

梁元帝(45歲)

梁敬帝(13歲)

蕭紀(45歲)

蕭莊(10歲)

後梁梁宣帝(37歲)

梁明帝(21歲)

陳陳武帝(55歲)

陳文帝(38歲)

陳廢帝(13歲)

陳宣帝(39歲)

陳後主(30歲)

北朝北魏

北魏道武帝(16歲)

北魏明元帝(18歲)

北魏太武帝(16歲)

北魏文成帝(13歲)

北魏獻文帝(12歲)

北魏孝文帝(5歲)

北魏宣武帝(17歲)

北魏孝明帝(6歲)

女嬰皇帝元氏(1歲)

北魏幼主(3歲)

北魏孝莊帝(22歲)

北魏節閔帝(34歲)

北魏安定王(19歲)

北魏孝武帝(23歲)

西魏西魏文帝(29歲)

東魏東魏孝靜帝(11歲)

北齊北齊文宣帝(22歲)

北齊廢帝(15歲)

北齊孝昭帝(26歲)

北齊武成帝(25歲)

北齊後主(10歲)

北齊幼主(8歲)

北周周孝閔帝(16歲)

周明帝(24歲)

周武帝(18歲)

周宣帝(20歲)

周靜帝(7歲)

隋隋文帝(41歲)

隋煬帝(36歲)

隋恭帝(13歲)

隋皇泰主(14歲)

唐唐高祖(53歲)

唐太宗(29歲)

唐高宗(22歲)

武則天(67歲)

唐中宗(28歲,重祚50歲)

唐殤帝(16歲)

唐睿宗(23歲,重祚49歲)

唐玄宗(28歲)

唐肅宗(46歲)

唐代宗(37歲)

唐德宗(38歲)

唐順宗(45歲)

唐憲宗(28歲)

唐穆宗(26歲)

唐敬宗(16歲)

唐文宗(19歲)

唐武宗(27歲)

唐宣宗(37歲)

唐懿宗(27歲)

唐僖宗(12歲)

唐昭宗(21歲)

唐昭宣帝(13歲)

五代十國

後梁梁太祖(56歲)

梁末帝(26歲)

後唐唐莊宗(晉王24歲,皇帝39歲)

唐明宗(60歲)

唐閔帝(20歲)

唐末帝(50歲)

後晉晉高祖(45歲)

晉出帝(29歲)

後漢後漢高祖(53歲)

漢隱帝(18歲)

後周周太祖(48歲)

周世宗(34歲)

周恭帝(7歲)

前蜀前蜀高祖(蜀王57歲,皇帝61歲)

前蜀後主(30歲)

後蜀周太祖(61歲)

周世宗(16歲)

楊吳楊行密(吳王51歲)

楊渥(20歲)

楊隆演(吳王12歲,吳國王23歲)

楊溥(吳國王21歲,皇帝31歲)

南唐唐烈祖(50歲)

唐元宗(28歲)

唐後主(25歲)

南漢劉岩(南海王23歲,皇帝29歲)

劉玢(23歲)

劉晟(24歲)

劉鋹(16歲)

閩王審知(閩王48歲)

吳越為王非皇帝

錢鏐(46歲)

錢元瓘(46歲)

錢弘佐(14歲)

錢弘倧(19歲)

錢弘俶(20歲)

楚為王非皇帝

馬殷(56歲)

馬希聲(33歲)

馬希範(35歲)

荊南為王非皇帝

高季興(67歲)

高從誨(38歲)

高保融(29歲)

高保勖(37歲)

高繼衝(20歲)

北漢北漢世祖(57歲)

漢睿宗(29歲)宋北宋

宋太祖(34歲)

宋太宗(38歲)

宋真宗(30歲)

宋仁宗(13歲)

宋英宗(32歲)

宋神宗(20歲)

宋哲宗(9歲)

宋徽宗(19歲)

宋欽宗(27歲)

南宋宋高宗(21歲)

宋孝宗(36歲)

宋光宗(43歲)

宋寧宗(27歲)

宋理宗(20歲)

宋度宗(25歲)

宋恭帝(4歲)

宋端宗(9歲)

宋衛王(8歲)

遼遼太祖(45歲)

遼太宗(26歲)

遼世宗(30歲)

遼穆宗(21歲)

遼景宗(22歲)

遼聖宗(12歲)

遼興宗(16歲)

遼道宗(24歲)

遼天祚帝(27歲)

西夏夏景宗(30歲)

夏毅宗(2歲)

夏惠宗(8歲)

夏崇宗(4歲)

夏仁宗(17歲)

夏桓宗(17歲)

夏襄宗(37歲)

夏神宗(49歲)

夏獻宗(43歲)

金金太祖(48歲)

金太宗(49歲)

金熙宗(17歲)

金海陵王(28歲)

金世宗(39歲)

金章宗(22歲)

金衛紹王(41歲)

金宣宗(51歲)

金哀宗(26歲)

元元太祖(45歲)

元太宗(44歲)

元定宗(41歲)

元憲宗(44歲)

元世祖(46歲)

元成宗(30歲)

元武宗(27歲)

元仁宗(27歲)

元英宗(18歲)

元泰定帝(31歲)

元天順帝(9歲)

元文宗(25歲,重祚26歲)

元明宗(30歲)

元寧宗(7歲)

元惠宗(14歲)

元昭宗(32歲)

明明太祖(41歲)

明惠宗(22歲)

明成祖(43歲)

明仁宗(47歲)

明宣宗(28歲)

明英宗(9歲,重祚31歲)

明代宗(22歲)

明憲宗(18歲)

明孝宗(18歲)

明武宗(15歲)

明世宗(15歲)

明穆宗(30歲)

明神宗(10歲)

明光宗(39歲)

明熹宗(16歲)

明思宗(18歲)

明安宗(38歲)

明紹宗(44歲)

紹武帝(42歲)

明昭宗(22歲)

清清太祖(58歲)

清太宗(35歲)

清世祖(6歲)

清聖祖(8歲)

清世宗(45歲)

清高宗(25歲)

清仁宗(37歲)

清宣宗(39歲)

清文宗(20歲)

清穆宗(6歲)

清德宗(4歲)

清末帝(3歲)

如何評價萬曆

萬曆時代 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非凡。萬曆時期是東西方文明相遇,交流碰撞的時期,西方文明首次叩開了東方的大門,是東西方文明最友好平等交流的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組成了西學集團,傳播西方文明。萬曆時代 時 非君浪潮 高漲,民本主義盛行,是封建皇權統治遇到極大衝擊挑戰的時代。萬曆時代 是資本主義萌芽方興未艾,...

萬曆在位多長時間,萬曆在位多少年他兒子又在位多少年

1572 162048年 1572 1620 萬曆在位多少年他兒子又在位多少年?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兒子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僅29天,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明光宗朱常洛在位1年。明神宗朱翊鈞 1563年 1...

豐臣秀吉為什麼沒有戰勝萬曆萬曆做了什麼措施了嗎

豐臣秀吉雖沒有戰勝明朝,但也使明朝元氣大傷。明朝幫助朝鮮抗擊日本這件事情被列入 萬曆三大征 之一,這三大徵消耗了大量人力財力,猶以此戰為最。況且明有李成梁等人,朝鮮有李舜臣,二國幾乎也帶上了所有家當才勉強打贏日本。抗擊日本這場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皇堵讀小王子 戰爭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