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故事,趙匡胤陳橋兵變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時間 2021-09-14 12:02:09

1樓: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久無戰事的邊境忽然傳來了遼國大舉進犯的訊息,原來是北漢聯合遼國,趁著世宗柴榮新喪的時候想要滅掉後周。

接替柴榮即位的是年僅七歲的恭帝,垂簾聽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只好問計於宰相范質,范質思來想去只有朝內趙匡胤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公升任殿前都點檢統帥全國兵馬。

初二點兵,初三出發,大軍行進到乙個叫陳橋的驛站,安營紮寨,一晚相安無事。第二天一早,大軍譁變,兵將們擁到了帥府的寢帳門口。異口同聲地向裡面高聲大叫:

「諸將無主,願冊太尉為天子!」並衝進屋裡來,把一件黃袍,強行套在了趙匡胤的身上。

然後大軍開拔,遼軍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暢行無阻,守衛都城的石守信聽聞趙匡胤返京,居然直接開啟城門接應。

2樓:柯玉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經過: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

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

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畫就開始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于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

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 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開啟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公升殺死。

結果: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3樓:匿名使用者

陳橋兵變是在公元960年2月3日發生的,擁戴趙匡胤為皇帝的,目的在於取代後周的軍事政變。該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趙匡胤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於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

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而後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趙即位後,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元年,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

趙匡胤也因為建立宋朝的緣故,被稱為宋太祖。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 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太夫人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

」等史實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事先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柴榮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質受顧命扶助柴榮幼子柴宗訓繼立為恭帝。這時恭帝年僅7歲(一說5歲),後周出現了「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勢,乙個由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策劃的軍事政變計畫正在醞釀著。

翌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發兵南下,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畫就付諸實踐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趙炅)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于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開啟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公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

這時後周宰相范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只得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穀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周恭帝退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敢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

歷史上習慣把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王朝稱作北宋,趙匡胤死後被尊為宋太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故事的真相

趙匡胤陳橋兵變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趙匡胤祖籍河北涿州,出身於武官家庭,祖父當過營、薊、涿等州的刺史。父親趙弘殷,是後唐的一名禁軍軍官。趙匡胤生於洛陽,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公元948年,22歲的趙匡胤離家出走。起初,他曾去投奔與他父親有舊交的防禦使王彥超,但未被王彥超收留;後來,他又投奔隨州刺史董本,因為董本的兒子瞧不起他而離開隨州。這時,趙匡胤已身無分文,連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一天,趙匡胤投宿在一所廟中,廟中和尚見他如此貧困潦倒,但舉止談吐又頗具雄才大略,便開導他說:「我給你一點路費,你向北走,會有好運的。」傳說,當趙匡胤走到河南商丘的高辛廟時,見到乙個占卜者,便湊上去,問訊自己的前程。

他先問能否當一名小兵,卜顯示「不吉」;又問能否當一名刺史,卜又顯示「不吉」。他不解,再問能否當皇帝,卜上顯示:「吉」!

於是,他向南投到後漢樞密史郭威的帳下,郭威見趙匡胤氣質不凡,便留在軍中。

公元951年,趙匡胤與一批將領擁立郭威,奪取後漢政權,建立後周。在推翻後漢的過程中,趙匡胤因為作戰有功,後來被提拔為禁軍軍官,這激發了他繼續往上發展的勇氣。公元954年,周世宗柴榮即位,趙匡胤又因智勇雙全、連戰連勝,先後被提公升為「殿前都御侯」、「殿前都指揮使」,成為禁衛軍的高階將官。

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周世宗柴榮親征淮南,趙匡胤隨駕南征,又立下大功,占領了南唐的滁州。在滁州,趙匡胤部下捉到一百多名百姓,指認他們為盜匪,準備斬首示眾。新來滁州上任的軍事判官趙普卻不同意全殺,他說:

「你不審問清楚就一律處死,如有被誣陷者,豈不誤傷人命?」趙匡胤說:「這裡的百姓,都是俘虜,我將他們全都赦免無罪,已經夠仁義了。

可他們這些人還要做盜匪,不動刑罰,就不能儆戒他人。」

趙普不同意趙匡胤的說法,反駁道:「南唐雖屬敵國,但百姓有什麼錯?你既然想一統中原,為何要把這裡百姓看作俘虜?

」趙匡胤無言爭辯,只好說:「你若不怕辛苦,就煩請代為審理這些人吧!」趙普對這一百多平民認真查問,絕大多數沒有作盜匪的證據,除個別有物證定罪外,其餘無罪釋放。

百姓們非常高興,稱讚趙普英明。趙匡胤由此對趙普格外信任,凡有大事,必同他商量。

周兵攻占滁州,南唐國主李璟害怕了,向柴榮求和未果,便命齊王李景達為帥帶6萬兵馬直奔揚州。揚州當時的守將是韓令坤,忙向滁州求援。趙匡胤率兵來到六合,準備去支援揚州,但韓令坤已撤出揚州,趙匡胤聞訊,捎信批評了韓令坤。

韓令坤立即下令回兵揚州,與唐將張孟俊遭遇。周兵各個勇敢善戰,唐兵大敗,張孟俊被活捉。

過了幾天,唐兵主帥李景達發兵攻周。趙匡胤率兵迎戰。趙匡胤發現有幾位兵士畏懼不前,便用劍在他們的皮笠上砍出痕跡,作為記號。

這一仗,雙方不分勝負。收兵後,趙匡胤將皮笠上有劍痕的兵士斬了,通報全軍。第二天再戰,周兵以一當十,殺得唐兵一敗塗地,最終平定南唐。

周軍節節勝利,直逼幽州,但柴榮大病臥床,不能繼續指揮作戰,只好撤軍。趙匡胤隨柴榮皇帝征遼有功,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衛軍,兼檢校太傅,不久又增加了歸德(今河南商丘)軍節度使一職,權力越來越大。

公元959年,後周周世宗病亡,周恭帝柴宗訓年幼。這時的趙匡胤由於屢建戰功,聲望日高,他除了典掌禁軍外,還兼宋州歸德節度使(今河南商丘),負責防守京師。於是,當年占卜時得來的一顆當皇帝的心願,便開始萌發,並很快膨脹起來。

此時,趙匡胤得到率兵出征的命令後,便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趙匡胤調兵遣將,大造聲勢,像是真要去抵禦大敵。其實,這是趙匡胤等人設下的圈套。

當大隊人馬開進到大樑城北40裡的陳橋驛時,天色已晚,便駐紮下來。夜裡,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謀士趙普,按照趙匡胤的預先部署,進行了緊張的活動。他們派人到將士中鼓動兵變,擁立趙匡胤當皇帝。

將士們很快地議論開了。大家說:「現在皇上年幼力弱,未能親理政事,我們為國出生入死,有誰知道?

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再北征不遲。」趙匡義和趙普見將士們行動起來,立即派飛騎回京,與留在汴梁的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秘密約定,待趙匡胤回師時作為內應。這天夜裡,在陳橋驛的將士們都沒有入睡,趙匡胤假裝酒醉不醒,躺在床上。

黎明時分,趙匡義、趙普和諸將闖進臥室,個個手拿兵器說:「諸將無主,我們願立太尉(趙匡胤)做天子!」眾將士一邊叫喊著,一邊團團圍住正打著哈欠的趙匡胤,並把早準備好的龍袍強行披到趙匡胤身上,隨後叩頭便拜,高呼:

「萬歲!」這就是歷史上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說的來由。這一年,趙匡胤34歲。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歷史上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

易書科技 關於陳橋兵變,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趙匡胤是被部下逼著黃袍加身,雖再三揖讓,卻難辭做皇帝的責任。中國通史 就持此一說 匡胤奉命出兵時,汴京已有傳說,將士將擁立都點檢 趙匡胤的軍官之職 為天子。乃於夜深強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逼令作天子,並逼回京,先即皇帝位。陳橋兵變 然而,歷史上這一說...

朝代更替都是流血成河,為什麼趙匡胤陳橋驛兵變卻能避免

得人心者得天下,趙匡胤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再加上他本人比較寬巨集大量,能夠籠絡住自己下面的一班人馬。所以他在陳橋驛兵變的時候避免了流血成河。自古只要有雄心壯志的人誰不想當君王,畢竟至高無上的感覺實在太好。但是每次朝代的更替必然會導致過多的人員 無論是百姓還是皇家都會造成血流成河。但是在這中間卻...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典故是怎麼得來的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取代後周 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公元959年,陳橋兵變周世宗柴榮死,七歲的恭帝即位。殿前都點檢 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 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 趙匡胤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