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歷史書對五代十國介紹少之又少,上歷史課老師也不講這段歷史

時間 2021-09-01 19:05:24

1樓:32座森林

其實縱觀《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可以看出,五代亂世,英雄輩出啊!但之所以現在很少提及諸如槍神王彥章等五代的英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五代是亂世,和當今倡導的和諧社會有些“不相容”;

2,樑、唐、晉、漢開國君主性格上陰暗面比較明顯,子孫又都是昏君,歷來都是當做教訓用來警醒後人的,所以學習意義不大;

3,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歷來受到中國人,特別是華北地區人民的痛恨,這使得清朝時期從北方入關的滿清統治者比較忌憚,所以提及很少;

4,五代時期的時間軸不像三國時期那麼好把握,記錄第一手資料的《舊五代史》又長期被擱置,加上宋初對太祖陳橋兵變的極力掩蓋,以及後世君王出於維護統治需要,對五代的國君犯上奪權的貶低(五代的君主全是造反起家的),導致五代歷史流傳較為小眾;

5,五代時很多著名人物並非是漢族人,所以在民族認同度上不如三國時期的亂世英雄。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

2樓:匿名使用者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權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3樓:毗沙王

1、本段時間短暫,只有五十三年。

2、本階段政局動亂,政權更選頻繁,其它割據政權國小力弱,影響力小。

3、本階段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和事件等有限。

再加歷史教材篇幅有限,所以略過。

4樓:洪長平

那段歷史和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一樣,政權不集中,戰爭頻繁,每個政權都自己記載本國曆史或者連史官都沒有,因此,所知那個時期的歷史會很少的

如何學習歷史

5樓:江戶川_新一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6樓:f偩瓵

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在堅持學習和記憶的同時逐漸培養形成興趣,這就需要一個小計劃。

建議: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

週末時間可酌情複習。看書的時候,不但要把勾勾畫畫的看了,小故事、名言、**也要看,這是一個放鬆解悶的不錯途徑,也是積累冷知識點的好辦法。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會給你們發很多複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如果現在沒有,你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個分類提綱,比如水利,比如文學作品等。記住只是提綱。

只用於面對提綱,回憶知識點用。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5、多看答題,分析問題的知識要點。

7樓:光子束的黎明

1;牢記知識點和歷史事件發生原因

2;學會構建思維導圖融會貫通

3;學會及時複習

4;學會堅持

8樓:匿名使用者

一、端正態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學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

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愛國,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態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

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

縱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後聯絡,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絡。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迴歸”時,我們應聯絡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

經常注意前後聯絡,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於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臺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9樓:呂屹

進行預習,聽課掌握重點,事後進行練習鞏固和提高,自己主動向前學,能將不同單元不同知識點聯絡起來,大量閱讀歷史書籍,讀時有思考有質疑,看些好的歷史電視劇電影,學歷史有一定積累後接下去再學就比較容易了,歷史就是記載的經歷的事,過去的事,學歷史,瞭解過去情況,才能分析現在,知道未來和未來怎麼走,從歷史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培養民族精神。

10樓:穰恆仉錦

多看看課本

!我以前的歷史也是很差的,畢竟考試一切都**於課本,只有把課本理解透了,看熟了,我們才有資格去利用別的途徑更深的去了解歷史,加油啦!我相信只要有毅力和恆心,一切都會學得很好的!

再說啦,**科教頻道有一個節目《百家講壇》有助於你學習歷史哦!嘻嘻!!

11樓:起來來咯了

1、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多讀多記,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複習一次,每個月再總複習一次,複習時關鍵是要反覆地看書,在反覆中提高。

2、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

3、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

12樓:年鬆蘭薄娟

讀史使人明智.學史要記其時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意義,還要從中有所領悟.可根據老師指導,個人興趣如手.要把其學好,就要求學員多讀,多記.當然,必須努力.

1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把中外歷史對比起來,時間線索,重大事件。

14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歷史最好是是先培養興趣,有興趣了當然學什麼都快。要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是多看多瞭解關於歷史的東西,一切東西。比如,要學習清朝的相關,近代鴉片戰爭,要去儘量的有代入感,為什麼會發生那樣的戰爭,為什麼我們會先贏後輸,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皇室對於戰爭的態度,**對於戰爭的態度,官兵對於戰爭的態度,民眾對於戰爭的態度,而我們的敵人當時是什麼狀態,就不會難理解為什麼當時我們有那樣的結果了。

歷史是很有趣的,我們就是歷史,過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歷史,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

1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老師說學歷史要分好類,總結起來一起記,比如像性質,意義,內容,時間,結果等等 瞭解——理解——見解 濃縮法,比較法,圖示法,製表法,歷史年代速記法

1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就是要學習它的分析方法,要了解當下世界和國家的形勢,瞭解世界的暗藏的玄機。

那些背誦的,只不過是讓我們瞭解自己的名族,不忘國恥,發揚名族的精髓!

17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

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絡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

也許是讓勝利衝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複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

高一的知識由於有紮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鬆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歷史學習

18樓:擺度更懂我

學歷史要有條理性,要學會前後關聯,對古代史要首先明確各個朝代的更替,時間斷線要搞清,對於各個朝代的問題,無非就是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對外關係和民族關係等這幾大方面的問題,各個朝代的興衰大體相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抓住各個朝代的幾個著名人物,英明的君主等。

近現代史主要記住幾次重要的侵略戰爭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主要是實行的政策,為我國奠定了基礎,及後來的幾次重要的會議。

世界史比較雜,需要有條理,前期主要是幾次工業革命及其影響,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後期壟斷主義形成,對世界的瓜分,資本的全球擴張,及兩次世界大戰,民族解放運動及二戰後全球經濟的發展。對同類問題可以列表比較。大體類似。

建議多看看《百家講壇》,讀一些人物傳記等,戰爭片,及電視劇也行,但要注意甄別,電視劇戲說的成分太多

結合個人平時比較實用的方法:其實歷史學習比較雜且亂,這就需要你平時做課堂筆記的時候要提高條理、系統歸納、整合的能力!另外,將一些同類異類的問題將她分類(這個很關鍵)還有就是將一些歷史知道用**的方式表現出來,容易記憶!!

最重要的一點是課堂上一定要認真聽講,課堂上45分鐘對於你知識的積累記憶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切記

五代十國的吳國真奇怪,五代十國的吳國的歷史是怎樣的 起止年代是多久

嗯,樓主都知道了。史書是這麼寫的。南吳,這是歷史承認的。歷史不承認的還有滿洲國,皇帝雖然是溥儀,但是卻是蘿蔔頭們控制的。補充下,這種型別的國家還有西魏 東魏。西魏的開國君主名義上是元寶炬,但是其實是宇文泰控制的。東魏的開國君主名義上是元善見,但是其實是高歡控制的。五代十國的吳國的歷史是怎樣的?起止年...

歷史最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出現過那些名人

1 梁太祖朱溫 梁太祖朱溫 852年12月9日 912年7月18日 開平元年 907年 到乾化二年 912年 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 今安徽碭山縣 人,唐僖宗賜名 朱全忠 即位後改名朱晃。2 楊行密 楊行密 852年 905年 原名行愍,字化源,廬州合肥 今安徽合肥長豐 人。五代十國...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麼特殊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是乙個非常混亂的時代,是在唐朝滅亡之後的戰亂時代,當時中原土地不僅僅有少數民族,還有許多國家不斷更替,非常特殊。五代十國之亂,史書上都有記載,根源是藩鎮割據勢力埋禍根,在這期間發生了著名的 安史之亂 黃巢起義 契丹鐵騎捲土重來。內憂外患 禮崩樂壞,所以才特殊。很特殊,這個時期漢人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