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前用的是什麼寫字?中國紙張的大量使用在什麼時

時間 2021-08-30 22:26:33

1樓:寂莫寒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

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在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前也有用紙的如: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

至晉代(4世紀)時,由於紙質輕,**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階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2023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而得以迅速發展。

2樓:他們叫我東東毛

造紙術之前是刻字,當然也有用毛筆寫字的。魏晉時期中國紙張大量使用,最初應該是麻紙,後來不斷改進,大量推廣的原因一是造紙術不斷改進,二是也是最主要的,魏晉時期中國文化事業進步很快,社會經濟發展,南方得到開放,北方恢**展,三是人才輩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樓:讀牧

竹簡,帛;魏晉時期;白紙(不清楚);書寫方便,製紙的原料(魚網,樹皮等)易得而且便宜。

4樓:匿名使用者

蔡倫之前其實已經能大量生產了。只是那種紙太粗糙,雜誌太多,根本無法書寫。所以沒有推廣。

之前主要使用竹簡,牘片[也就是木頭片片]。 同時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如獸皮,絲綢絹布等。不過這都是貴族們使用的。

蔡倫改進之後,紙就能書寫了。並成為主要的載體。

蔡倫主要是麻紙。推廣開來是乙個很迅速的過程。完全取代,我想也是晉吧。

被推廣的原因,造價低廉,便於書寫,便於攜帶,便於裝訂。最主要的是便宜啦。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故事

5樓:秋心寒士

蔡倫 東漢桂陽(衡陽耒陽)人,字敬仲。和帝時,為中常侍,曾任主管製造御用器物

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龍亭候。他總結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技術,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時有「蔡候紙」之稱。

《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倫生活在東漢和帝時候,他是桂陽人,桂陽就是現在的湖南來陽一帶。在蔡倫出生的幾十年前,我國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統治,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從東漢初年到漢和帝時期,農業和手工業都不斷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紙張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蔡倫從小就到皇官裡去當太監,擔任職位較低的職務——小黃門,後來得到漢和帝信任,被提公升為中常侍,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他還做過管理宮廷用品的官——尚方令 ,監督工匠為皇室製造寶劍和其他各種器械,因而經常和工匠們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當時,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大貴,絲綿紙不可能大量生產,都有缺點。於是,他就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物,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乾,這樣就變成紙了。

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東漢元興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倫把這個重大的成就報告了漢和帝,漢和帝讚揚了他一番。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造紙。

造紙技術很複雜,不可能是某乙個人憑空想出來的;事實上,在蔡倫之前,勞動人民已經用植物纖維來造紙了。所以我們不能說紙是蔡倫發明的,但是也應該肯定蔡倫對改進造紙技術是有很大貢獻的。

蔡倫帶領工匠改進造紙方法,造出了質量較高的紙。他提出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來做原料,也是造紙技術的一大進步。這些原料**廣泛,價錢便宜,有的還是廢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產。

至於用樹皮做原料,更是乙個新的發現。後代人用木漿造紙,就是蔡倫用樹皮造紙的啟發。

蔡倫改進造紙方法成功,這是人類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從此,紙才有可能大量生產,給以後書芨的印刷創造了物質條件。

在蔡倫以後,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後大約八十年(東漢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

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可惜歷史上沒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製造方法記載下來。

6樓:黑鷹藍鳥

蔡倫從小就到皇官裡去當太監,擔任職位較低的職務——小黃門,後來得到漢和帝信任,被提公升為中常侍,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他還做過管理宮廷用品的官——尚方令 ,監督工匠為皇室製造寶劍和其他各種器械,因而經常和工匠們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當時,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大貴,絲綿紙不可能大量生產,都有缺點。於是,他就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物,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乾,這樣就變成紙了。

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東漢元興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倫把這個重大的成就報告了漢和帝,漢和帝讚揚了他一番。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造紙。

造紙技術很複雜,不可能是某乙個人憑空想出來的;事實上,在蔡倫之前,勞動人民已經用植物纖維來造紙了。所以我們不能說紙是蔡倫發明的,但是也應該肯定蔡倫對改進造紙技術是有很大貢獻的。

蔡倫帶領工匠改進造紙方法,造出了質量較高的紙。他提出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來做原料,也是造紙技術的一大進步。這些原料**廣泛,價錢便宜,有的還是廢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產。

至於用樹皮做原料,更是乙個新的發現。後代人用木漿造紙,就是蔡倫用樹皮造紙的啟發。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是蔡倫嗎?

7樓:drar_迪麗熱巴

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202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西元前49年。

2023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西元前118年。202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西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2023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西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2023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2023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西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8樓:記憶在喧囂

蔡倫只是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而非發明,造紙術最早在西漢就出現了。

2023年冬在教煌甜水井西漢郵驛遺址中發掘出三十多張麻紙,其中三張紙上寫有文字。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早在西元前二世紀,人民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而且當時造出的紙已經用於書寫或繪圖。

拓展資料:

傳說在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文化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造紙術最早在西漢就出現了,到了東漢,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2.2023年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淖爾漢烽燧遺址中發掘出西漢麻紙,比蔡倫早了乙個多世紀。

3.2023年西安市郊的灞橋再次出土了西元前二世紀的西漢初期古紙。

4.繼這之後,2023年在甘肅省居延的漢代金關遺址、2023年在陝西省扶風中顏村的漢代窖藏中,也分別出土了西漢時的麻紙。

5.值得強調的是,2023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古墓葬中出土西漢初文帝、景帝時期的繪有地圖的麻紙,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9樓:丨丶菩提

中國最古老的澆紙法造紙起源於西漢初年,早於蔡倫造紙250年,從目前的考古來說,可以確定的是在西漢初年出現了紙,但是具體是誰無法確定,但那個時候的紙還不是相對成熟,蔡倫在陝西漢中地區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蔡倫對於造紙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拓展資料:造紙術(*********** technique/***** ****** technics)

造紙術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至西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不過紙張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的資料,中國造紙術究竟始於何時?

10樓:怒

不是的,造紙術發明於西漢,但蔡倫是東漢時期的人,他改進了紙,使得紙能夠推廣,平民也可以使用,而不是僅限於貴族。

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而二十世紀以來幾項考古發現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紙」,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術界40多年的爭論。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根據**於《後漢書》。由於《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紀錄非常明確,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他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拓展資料

一、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

1、節約造紙成本和造紙時間。

蔡倫紙是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2、使紙張輕便易攜帶;便於書寫。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

雖然蔡倫之前有絲質纖維所造的「灞橋紙」,但因其紙腩鬆弛,紙面粗糙,厚薄相差懸殊,沒有經過剪下、打漿等造紙的基本操作過程,不能算真正的紙。這種紙也沒有蔡倫紙好用。

3、對世界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書寫,便利了文化的儲存和交流,不僅推動了我國文化發展,而且也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二、蔡倫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最初出自《東觀漢記》及范曄《後漢書》記載。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後漢書·蔡倫傳》的記載。書上說: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

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監製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於元興元年奏上,經推廣後,『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

我國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判斷對錯

計清竹城環 東漢蔡倫 改進造紙術 蔡倫 121 1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 公元88年 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公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2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 蔡侯紙 2 3 元興元年 公元105年 奏報朝廷 2 漢和帝...

為什麼外國人對中國蔡倫改進造紙術給予高度評價

帶喵一起去旅行 姥姥講故事之中國歷史故事 7 8歲 第20集 蔡倫改進造紙術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 學院派魚多多 造紙術 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又稱 蔡侯紙 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

造紙術發明之前都是用什麼寫東西的

續藏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祖先就創造了文字。可那時候還沒有紙,要記住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者把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 枝凌寒 就用刀刻把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把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 仰曉旋 造紙之前的文字載體,有竹簡 絹帛,還有更多的東西 中國古代的文字最早是刻劃在陶器上的,稍後是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