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史中脫脫為什麼沒有編撰(西夏史)

時間 2021-08-30 11:17:32

1樓:小大人

這個問題很複雜……

簡單說吧,元世祖忽必烈2023年滅南宋,統一全國,當時就已經打算編修前代的紀傳體史書了,問題是元朝實現完全e統一以前的政權很多,元朝自己也搞不清要以哪個朝代為正統王朝。宋朝留下來的資料最多,《宋史》當然要編寫,但是宋朝2023年以後就偏安南方了,就是南宋了,而蒙古人又是以北方為基地才征服全國的,所以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就準備把兩宋列為正統,為兩宋各帝修“本紀”,而把遼、金列為“載記”,視作割據政權;另一種意見就認為南宋也是割據政權,準備把遼、金的歷史編成“北史”,而把南宋當作“南史”。蒙古人當時觀念跟中國傳統距離很大,鬧不清誰是“正統“,編寫正史的事情就擱下來了。

到元順帝即位,脫脫做了宰相,再提起這件事,當時西夏亡國已經100多年了,而且蒙古人也很清楚西夏國家小,人口少,原始史料也少,而且當時還有一個高麗國在東北,總不能都修成正史,都立本紀吧?所以就把西夏的歷史附記在《宋》、《遼》、《金》三史裡,而沒有專門為它寫一部《西夏史》了。

其實,這也就是在元朝,才為遼、金編了正史。如果當時是漢族王朝,一定是把遼、金當作割據政權,不要說是《西夏史》了,連《遼史》、《金史》都不會有!蒙古人起自北方草原,為遼、金編修了正史,但是就委屈了西夏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李元昊建立夏朝,唐朝時因位於宋的西部,史稱西夏,屬於羌族中的党項族,早在唐朝時,党項族就與唐交好,故賜姓李。2023年被蒙古所滅,存在歷史短暫,但卻擁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從一開始蒙古就有統一天下的野心,尤其在2023年宋夏議和後,宋夏交好,不再相互殘殺,致使蒙古不甘心,在夏朝後面幾個皇帝繼位過程中,蒙古不斷進行挑釁,挑撥,但夏經議和後已適應了舒適的生活,不再戀戰,而且警惕性下降,終於在2023年被蒙古所滅,等清醒過來為時已晚。

後來忽必烈改國號元,實現了大一統,是繼秦漢、唐朝以後第三次大統一,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生活,形成了許多新的民族,如回族。像在新華大字典後面不都有年代表嗎,但唯獨沒有西夏的,如果你還想知道更細的內容,最好查詢相關歷史書,介紹西夏的,有很多相關史料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都不算,應該考慮當時的國情和修史的歷史定位首先,編撰《宋史》就耗費了元朝大量精力,別說修幾部史書了,這樣講吧,一般修史都是盛世才做的事情,因為工程浩大繁瑣,財力國力必須更的上,亂世一般都沒這個精力去考慮修史的,比如大唐就修了好幾部史書,而前一個朝代結束了都將由後一個朝代修史,對前一個朝代蓋棺定論,這是必修課,而在元以前中原正統王朝是宋,修史講究正統的傳承,所以脫脫才修了《宋史》,不會多此一舉特地修部西夏史。其次,元朝是不承認西夏是朝代,僅僅認為西夏是王國,達不到修史的資格,因為西夏即時宋的附庸(名義上)也是蒙古的附庸(實際的),而且也只稱王,沒有稱帝,國土面積也限制在邊陲彈丸之地,各方面條件都達不到,所以根本沒考慮為專門西夏修史。

西安歷史的簡介

4樓:森海和你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別是我國歷史上較輝煌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國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漢長安城、陽陵、茂陵等文化遺址。漢開闢了“絲綢之路”,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漢承秦制,在長安建立了持續200餘年的西漢政權和空前強大的西漢王朝。

漢確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因此,外國把研究中國的學問叫漢學。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宮、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遺址。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開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續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整個東方乃至世界。所以,以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為依託的大西安,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臺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臺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5樓:匿名使用者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6樓:歲月神坑

西安歷史悠久,早在漢代西漢就在西安建都,古稱長安,隋朝也在此建都,唐朝時,長安繁榮一時

7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 ?qwmfort

什麼叫歷史?

8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9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10樓:寶依白頓赫

定義歷史:history

historical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科學:

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範疇。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係: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

“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裡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詞源“史”字在中國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寫為“

”(見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歷史”一詞則出現於清末。

歷史這個詞在英語中為history,在法語中為histoire,二者同出於希臘語的histria,其本意為“徵問”、“問而知之”。

[編輯本段]歷史學的功用及方法

歷史學的功用

英國詩人雪萊曾這樣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迴旋詩。”

歷史,它往往會以驚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現,如何從過往相似的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應對今天的現實生活?答案是,學習研究歷史。

也因此,歷史學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以史為鑑”,“讀史明智”……都在強調著歷史學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對民族、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

當一個民族成為能夠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的民族時,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二十四史包括什麼,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二十四史包括的有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 史新 五代史 宋史遼 史金史 元史 明史。二十四史指中國古代各個朝代時期所編寫史書的總稱,因為 史記 的寫作方法一直被歷代的朝代認為是正史的寫作手法,所以把和 ...

二十四史中有什麼典型的失實之處,二十四史中,哪一史的文學性最好?

比如蕭道成是蕭何的後代 李世民的豐功偉績的誇大 宋文帝遇害未說 失實的地方多了。就拿 史記 來說。項羽本紀 中虞姬和霸王的枕邊語他司馬遷聽到了還是怎麼著,怎麼知道的那麼詳盡?哈。藝術加工而已。魯迅先生說過,二十四史是帝王將相的家史,大部分地方失實在所難免。不過可以了解民間書籍。比如張獻忠殺了6億人 ...

什麼是二十四史? 30,什麼是「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 史記 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 史記 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