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是魏晉南北朝的還是唐期的啊!我記得三省六部是隋朝建立的啊!為什麼後人說是唐朝的呢?九品

時間 2021-08-15 15:08:27

1樓:麒麟父子天涯

你真的被搞暈了,把歷史當物理公式那樣去學。。。。

三省六部制是在魏晉時代就已經肇端的,南北朝時期的朝廷一般都比較小,雖然都是採用的這個制度,但不太為歷史所重,隋朝開始統一全國,所以三省六部制就開始流行,唐朝發揚光大,達到頂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唐朝20代,有500多個宰相,就是因為三省的最高長官都是宰相的緣故。唐朝滅亡後,五代一直到宋,也都是沿用的三省六部制,但有些省慢慢功能就淡化了。到了元朝,開始將“省”這個概念當做疆域的行政單位,先叫“行省”,後簡化為“省”。

今天的日本,還沿用我們唐宋時期,對於省這個單位界定,省在唐宋時期就是一個國家**部委的概念;日本到今天一直都還是這樣,所有的**部委單位,都叫省,就是深受我國隋唐的影響。明朝朱元璋取消設立宰相,所以三省制就慢慢完全沒有了,但是六部留了下來,一直到清朝都一直是這樣的。

2樓:星璇夢璃

察舉制始於魏晉南北朝,漢武帝時期發展為九品中正制。

唐代設三省,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都是宰相。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以行中書省為區劃單位,簡稱行省制。

三省六部制在隋朝正式確立並形成的,東漢、三國時期是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正式創立的,元朝開始只設定中書省和六部,到明胡惟庸案後廢中書省,只設定六部。

行中書省和中書省是不同的,行中書省是元朝的直屬**管轄的行政區,也就是現在“行省”一次的**。

我也補充一下:三省六部是自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當時稱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

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朝,隋文帝綜合漢魏官制創立了三省六部制。

4樓:夷洲太守

三省六部制形成雛形是隋朝建立雛形,在唐朝得到完善。魏晉南北朝選用的是魏朝尚書令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唐朝中書省全國政務中樞,元朝行中書省在當時主要作為軍事管理,掌管所轄省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政事務。

5樓:要精穩處事

漢至晉已逐漸確立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尚書省下設六曹。教科書、意淫大神們卻臉不紅、心不跳使勁吹三省六部制是隋確立。事實上,隋實行的是五省六曹制,後六曹改稱六部。

意淫大神們吹,也就嘴炮而已。教科書應是嚴謹的教育文字,也使勁吹。難道吹就能改變歷史事實?

6樓:越龍魚

三省六部是隋朝創立的,但是完善是唐朝,初一下冊的歷史書有講,元朝行中書省和唐朝的中書省的區別是元朝的中書省是當時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行中書省是當時地方派遣官吏,徵收賦稅的.。而唐朝的中書省是替皇上起草政令的。

7樓:木木仙子一個人的齊天大聖

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一般人都不知道是隋朝建立的,所以說是唐朝。魏晉南北朝時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的具體內容?

8樓:隔生墨

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六部:吏部、禮部、兵部、度支(後改為戶部)、都官(後改為刑部)和工部。

三省    隋文帝在**設立三師、三公、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祕書和內侍)。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五省之中,只有尚書、門下、內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樞權力機構(祕書省掌圖書典籍,職任較輕;內侍省掌侍奉宮掖,委以宦官)。

三省各有明確分工。

六部三省的長官納言、內史令、尚書令相當於秦漢時期的宰相。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禮、兵、度支(後改為戶)、都官(後改為刑)和工六部,與諸寺、臺分別處理各類事務。

每部設尚書為最高長官,總管本部政務。

吏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

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

稽勳司掌文職**守制、終養、辦理**之出繼 、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度支(戶部)

戶部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

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

禮部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

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

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兵部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於三國魏五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

各曹設郎。隋始合為兵部,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迄至清末,歷代沿襲,職權則不盡相同。

宋、遼、金、元兵部不轄兵政。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最重,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光緒三十二(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

都官(刑部)

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主官為尚書;次官,煬帝定為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工部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於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之事。

西晉以後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後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長官為大司空。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定成為後代封建國家**政權的固定制度。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之間是什麼關係

9樓:贊贊威

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官僚體系。隋設尚書、門下、內史、祕書、內侍五省,祕書省類似於後來的館閣,內侍省則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主持**政權的就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三省互相牽制,共同向皇帝負責。

其中,決策者為內史省,長官稱內史令;審議者是門下省,長官稱納言;處理日常政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置尚書令、左右僕射各一人,下設吏、禮、兵、度支(後改稱民部)、都官(後改稱刑部)、工六部。 隋朝,三省長官均為相職,同時,三公、三師也參預朝政,也是宰相。

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權臣獨攬大權,有利於加強皇權。尚書省下設六部,分別貫徹各種政令,處理日常事務,提高辦事效率。

10樓:愛是錯怪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種行政制度,三省指的是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省書生(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批駁審議)。三省的長官都是丞相!尚書省下轄六部。

分別是吏部(負責提拔,選派**幹部方面),戶部(負責人口,經濟發展方面),禮部(負責禮儀教化,祭祀等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文化部),兵部(不解釋,***),刑部(相當於今天的司法機關),工部(負責一些大的工程建設,相當於現在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為什麼叫六朝,魏晉,南北朝和六朝有什麼區別

關於六朝,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就王朝而言,宋史 張守傳 所謂 建康自六朝為帝王都 是指吳 東晉 宋 齊 梁 陳 其二,就時代而言,則指起自三國,終至陳朝的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在中國南北各地建立的大大小小政權。後世學者稱六朝多以時代論,而不以王朝論。如清人嚴可均輯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其...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制改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法定刑的規範化。魏 新律 將法定刑確定為死 髡 完 作 贖 罰金 雜抵罪七種。晉律 中規定了死 髡 贖 雜抵罪 罰金五種法定刑,每一種 法定刑又分為數等。北魏律 規定了死 流 宮 徒 鞭 杖六種法定刑,北齊律 承其後,最終確立了死 流 徒 鞭...

魏晉南北朝時的三大暴君,最後下場如何

最後的下場都是國破家亡,導致民眾都非常恨他 孫皓也就成為了亡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封他為歸命侯,最後在洛陽去世。孫吳末代皇帝孫皓。後趙武帝石虎。宋廢帝劉子業。疑神疑鬼,殘忍兇暴,殺人如麻,出現了很多讓人毛骨悚然的暴君。孫皓最後被封為歸命侯,死在了洛陽 石虎重病而亡,死後養孫奪權,殺光了他的族人 劉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