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的各國的王,戰國七雄的七個各國的王

時間 2021-06-18 08:13:09

1樓:難思尋覓

戰國七雄指歷史上東周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5個)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史家稱作「戰國七雄」。

七個諸侯國之中,除秦國在崤山以西之外,其餘六國均在其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都城:國名 都城 現今所在地

齊國 臨淄 山東淄博 齊威王

楚國 鄢郢 湖北江陵西北 楚悼王

燕國 薊 河北北京一帶 燕昭王

南韓 新鄭 今河南新鄭 韓昭侯

魏國 大樑 前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 魏惠王

趙國 邯鄲 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趙武靈王

秦國 咸陽 陝西咸陽 秦昭襄王、秦孝公、秦始皇

秦始皇(西元前259—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姓趙氏,名政。

秦昭襄王(西元前324——前251年),秦武王之異母弟,名則,一名稷,戰國時秦國的國君,西元前306年至西元前251年在位。初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舉白起為將,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的河東和南陽、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西元前266年,昭王聽信魏人范雎的話,奪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西元前256年又滅亡東周,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趙渠梁,秦獻公子,即位時秦國比較落後,遭東方各國歧視,他任用衛鞅為相,實行變法,即「商鞅變法」,鼓勵生產,**行賞,實行連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國廢除奴隸制的過程,國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於前338年,時年45歲。他死後商鞅被殺,但變法的成果被繼承下來,秦國逐漸發展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齊威王(-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齊威王田因齊,齊國國君本是姜姓呂氏,是呂尚的後人,齊威王的祖父廢掉呂氏,自立為齊君,齊威王即位時已三世。他很注意選拔人才,用孫臏為軍事,兩次大敗魏軍,並在馬陵射殺魏將龐涓,從此魏國一蹶不振。齊威王還從諫如流,鄒忌諷齊王納諫寫的就是齊威王。

他在位36年,死於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時魏國是鼎盛時期,但在以後的戰爭中,大敗於齊國,開始衰弱,他死於前319年。

燕昭王(-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

燕昭王燕職,周召公三十八代孫。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最小,屢次敗於齊國,燕昭王發誓報仇,他以重金求賢才,招到樂毅等人,西元前284年,燕國聯合趙,楚,韓,魏諸國大舉伐齊,大敗齊軍,陷齊城七十餘。燕昭王死於前279年。

趙武靈王(-前295)前325即位,在位27年

趙武靈王趙雍。趙國是經「三家分晉」後建立的諸侯國,趙武靈王即位時屢受匈奴侵擾,他進行改革,「胡服騎射」,獎勵耕戰,國力日強,前298年,他讓位與兒子何,後因內亂死於沙丘宮中,趙國大亂。

南韓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南韓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南韓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乙個,使南韓成為第乙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南韓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南韓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

2樓:江湖自由客

最有作為的

齊國:齊威王,史記上說至諸侯不敢加兵於齊三十年。這就是齊威王的功勞,各個諸侯國都來臣服,30年不敢對齊用兵。

魏國:魏文侯,最為禮賢下士。中國古代的皇帝、君王能像魏文侯這樣禮賢下士的並沒有幾個。

楚:楚悼王,他的作為在於任用和孫子齊名的吳起變法。是戰國時期較早實行變法的。

燕:燕昭王,任用樂毅。幾乎攻陷了整個齊國,若果不是死的早了點,齊國就不是戰國時期最後乙個滅亡的國家了,得早上幾十年。

秦:毫無疑問是一統中國,結束長達數百年的割據局面的始皇帝嬴政了。

韓:南韓是戰國時期較弱的國家,太史公並沒有花費筆墨去介紹某代君主,看來也是沒有出現過太有能耐的君主。倒是還在晉時,其先祖韓厥即韓獻子挺能耐的深受晉景公的寵愛。

也是他為後人打下了基礎,是當時晉的六卿之一。但畢竟不是戰國時期的。因此我把三家分晉時的韓宣子算在列。

畢竟是南韓的創始人嘛。

趙:當屬趙敬候與趙成侯。因為當時曾大舉對外用兵,且勝多敗少;還是單獨對外用兵。不像後來,已經沒有單獨對外用兵的能力。

3樓:w等於

戰國七雄

戰國處於西元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間,是中國歷史上乙個動盪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接連不斷,社會呈現天下大亂的形勢。這期間,北起長城,南達長江流域,先後出現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

這七個大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一面在本國實行變法改革以圖強,一面相互混戰,侵伐小國,互相兼併,戰爭愈演愈烈,歷史上稱這七個大國為「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的254年,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是魏國獨佔中原。西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較早地實行了社會改革,使魏國成為最先強盛的國家。西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進攻趙國。

魏軍橫衝直闖,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逼近趙都邯鄲。在這形勢危急的情況下,趙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帥,出兵救趙。

孫臏說:要想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勸解兩個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採取避實擊虛的策略,造成敵人的後顧之憂。

田忌接受孫臏的意見,領兵殺向魏國都城大樑。龐涓聽說大樑吃緊,領兵回救,星夜趕路。孫臏、田忌將齊軍埋伏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靜等魏軍前來決戰。

魏軍長途行軍,疲於奔命,人困馬乏。雙方一經交戰,魏軍全線崩潰,齊軍獲得全勝。這就是以「圍魏救趙」的戰法著名於世的「桂陵之戰」。

事隔不久,魏國聯合南韓打敗齊國,挽回了敗局。魏國在中原又成為第一強國。西元前342年,魏國進攻南韓。

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仍派田忌、孫臏率軍解救南韓。孫臏採取退兵減灶、誘敵深入的戰術。

齊軍佯敗後退,第一天留下了10萬人做飯的鍋灶,第二天減少到5萬人的鍋灶,第三天減少到3萬人的鍋灶。龐涓以為齊軍逃亡嚴重,窮追不捨。這時,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等龐涓帶兵追到馬陵,孫臏一聲令下,齊軍金鼓齊鳴,萬箭齊發,大敗魏軍,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

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此後,魏惠王和齊威王會盟徐州,雙方妥協,均分東方的霸權地位。

後來,魏國逐漸衰弱,齊國和秦國成為東西對峙的兩個霸主,進入了齊、秦爭強時期。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一躍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這時,東方的齊國與秦國旗鼓相當,雙方在不斷兼併周圍弱國、擴大勢力範圍的同時,又進行著所謂「合縱」、「連橫」的外交鬥爭。「合縱」就是指弱國聯合起來,阻止強國進行兼併。「連橫」就是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併。

實際上「合縱」和「連橫」都是爭取暫時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進一步兼併土地,擴張領土。

齊、秦鬥爭的焦點在於爭取楚國。楚國的國力開始很弱。

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為令尹,實行變法,國勢富強,一舉打敗了魏國並出兵伐秦。西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吳起的新法被廢除,楚國一天天走下坡路。楚懷王在位時,秦國派張儀入楚鼓吹「連橫」,勸楚絕齊從秦,並口頭許願,以歸還楚國商於(在今河南淅川縣西南)600裡地方為代價。

楚懷王信以為真,就和齊國斷交。當楚國派人向秦國討取土地,秦相張儀狡猾地說:「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沒聽說是六百里。

」楚懷王十分惱火,發兵攻秦。結果吃了敗仗,楚兵被殺800人,楚將屈匄被俘,漢中地方被案國占去。楚懷王又調動所有兵力與秦軍戰於藍田。

魏國乘楚國空虛,襲擊楚國。齊國卻不支援楚國。楚國吃了大虧,從此一蹶不振。

這時,秦齊鬥爭趨於白熱化。西元前298年,齊、韓、魏、趙、中山等五國聯軍攻入函谷關。秦國被迫退還奪去韓、魏的一些地方,五國才退了兵。

齊國成為關東各國的盟主。西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愍王為東帝,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拉攏齊國,破壞了關東的「合縱」聯盟。

西元前286年,齊國滅掉宋國,一時威勢很盛,引起各國的不安。秦國聯合了燕、楚、韓、趙、魏等國共同伐齊,於西元前284年,在濟西(今山東聊城南)大敗齊軍。燕國自昭王即位後,招納賢能,任用樂毅為將,決心報齊國入侵之仇。

這時,趁勢攻下齊的國都臨淄,連下七十餘城,併入燕國版圖。後來,齊將田單利用燕國內部矛盾,驅逐燕軍,收復了失地。然而,齊國已經喪失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

秦國在「合縱」鬥爭中削弱了齊國,開始向東方大發展。

西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遷國都於陳(河南淮陽),秦國奪得巫郡和黔中郡。楚又遷都到壽春。楚國更加削弱了。

西元前260年,秦將白起率軍進攻南韓的上黨郡,郡守投降趙國。趙國派著名大將廉頗率大軍鎮守長平(山西高平),築壘堅守,以逸待勞,與秦軍相持三年,不分勝負。秦國丞相范雎派人到趙國行施「反間計」,散布廉頗壞話。

趙王信以為真,就派那個只會「紙上談兵的」的趙括替換廉頗。趙括驕傲輕敵,一到前線,下令傾巢出擊。秦將白起採取了誘敵深入、迂迴包抄的戰術,迫使趙軍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作戰。

在一次突圍中,趙括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40萬大軍被俘,白起把他們全部活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秦軍乘勝前進,包圍了趙都邯鄲。趙向魏求救,魏派晉鄙率兵救趙。因怕秦軍,半路上逗留觀望。

西元前257年,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盜出魏王的虎符,假傳軍令,挑選八萬精兵援救趙國。同時,楚國援軍趕到,聯合打敗秦軍,解除邯鄲之圍。這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歷史事件。

秦國雖然暫受挫敗,但實力雄厚,六國沒有乙個能單獨抗秦。秦國統一六國的形勢完全成熟了。

從西元前231年開始,秦國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至西元前221年,消滅了其他六國,統一了中國。從此,中國由乙個諸侯割據稱雄的封建國家轉變為乙個**主義的**集權的封建國家。

齊國為臨淄。楚國為郢。燕國為薊。南韓為宛。趙國為邯鄲。魏國為大樑。秦國為咸陽。

楚的都城——宛(今河南南陽)戰國七雄之一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戰國七雄之一

*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戰國七雄之一

*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戰國七雄之一

七國稱雄指戰國時期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國並存及互相兼併的一段歷史。

戰國處於西元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間,是中國歷史上乙個動盪時期。廣大奴隸和平民起義風起雲湧,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接連不斷,社會呈現天下大亂的形勢。這期間,北起長城,南達長江流域,先後出現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國。

他們侵伐小國,互相兼併,戰爭愈演愈烈,歷史上稱這七個大國為「戰國七雄」。

秦始皇,是姓趙的後裔,始姓趙,名鄭

那應該叫做趙政

史記說的

齊威王,名田因齊,西元前356年,父田齊桓公去世後即位, 至西元前319年,在位37年。

楚莊王(?-公無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西元前614年繼位,在位23年。

戰國時的燕國,皇帝是姬噲

南韓皇帝是韓昭侯

趙國皇帝是趙敬侯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樑(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梁國。西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樑城,虜魏王假,滅魏

戰國七雄是,戰國七雄是哪些?

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 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體系 楚文化 齊文化 秦文化 三晉文化 燕文化 經過春秋時期 前770年 前476年 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 前475年 前221年 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

戰國七雄的國都分別叫什麼以及現,戰國七雄是哪七國?

zh n gu q xi ng 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 魏國 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

戰國七雄最後結果如何,戰國七雄最後結果如何

戰國七雄 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 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 戰國七雄 戰國初期,韓 趙 魏三家結成聯盟,打敗了齊 秦 楚等大國,成為較強盛的國家。後來這個聯盟破裂,齊國 秦國興盛。戰國中期,魏 隊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