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立秋時間是每皮遲茄年8月7或8或9日。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立秋是秋季的第乙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燃察味著秋天的開始,從這一天起,秋高氣爽,月明風清。
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但白天仍熱浪襲人;因為「立秋」之後,三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一般早晚有些涼意,中午前後依然炎熱,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旦肢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立秋」對於農事的影響相當大。
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同樣,「立秋」的早晚也相當重要,「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立秋」後下不下雨更忽視不得,「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因為「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2樓:雞蛋
立秋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每年的8月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關於24個節氣的劃分,最權威灶姿的標準是紫金山天文臺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國天文隱察絕年曆》,它是以沒首《日曆資料》的形式對外發布,所以沒找到具體的演算法。
立秋時間是怎樣準確計算出來的?
3樓:聽不清啊
地球繞太陽運轉一週約365天5小時,運轉94,000萬公里。這個地球公轉軌道人們就稱之為太陽黃經。這個軌道面就是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夾角為23度26分,稱為黃赤交角。
這也是地球儀為什麼把地球傾斜放置的原因,因為人們此時用水平面代表黃道面。
24節氣恰好把太陽黃經360度劃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為乙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太陽黃經度分別為:立春315度,雨水330度,驚蟄345度,春分360度,清明15度,穀雨30度,立夏45度,小滿60度,芒種75度,夏至90度,小暑105度,大暑120度,立秋135度,處暑150度,白露165度,秋分180度,寒露195度,霜降210度,立冬225度,小雪240度,大雪255度,冬至270度,小寒285度,大寒300度。
所以,根據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為基礎的現代科學來理解,立秋應該是地球到達太陽黃經135度,而不是太陽到達黃經135度。
至於古人,是以地球為中心,觀測太陽的運動的。24節氣必須按照太陽在星空視運動所到的位置而定,它其實是乙個「時刻」,而非「一日」。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每日會向東移動約1度,環繞一圈的時間稱為「恆星年」,以春分點計算繞一圈的時間則稱「迴歸年」;其執行軌跡稱為「黃道」。
由於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有度的傾角,使得夏季正午時太陽仰角高度較高,冬季時較低,影響一年四季氣溫與季候。為了讓先民們能得知寒暑氣候變化而決定農事進展或作為生活起居的參考,古代曆法學家於是規定: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迴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將二箇中氣等分稱為節氣,此為24節氣的**,而這種節氣的制訂法稱為「平氣法」。
然而由於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為橢圓形。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較遠時則較慢,對當時制訂此曆法的中原地區而言,某些節氣無法反映出真實的氣候狀況。故自清代開始,另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訂為乙個節氣或中氣,24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此種節氣制訂法稱為「定氣法」。
4樓:網友
立秋時間確定方法。
立秋節氣的時間就是根絕太陽過黃經135°的那個時刻。如果樓主可以知道春分的時間的話,就可以簡單的估算立秋的時間,不過這樣是建立在地球軌道近似為乙個圓的基礎上的。會有大約1天的誤差。
所以每年的八月七日或八日就是立秋的時間。
24節氣的時間如何計算。
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不斷的自轉和公轉的,從北極上空上看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都是自西向東的,只有當地球轉到秋分那一時刻的位置時,地球的晨昏圈才會和經線圈重合,其夾角為0°,過了這一時刻,二者就會有夾角,所以秋分只在某日的某市某分某秒,是個精確的時間。同理,所有的二十四節氣都是這樣的道理,所以每乙個節氣之間一般都是相差了15天。
立秋節氣的習俗。
1、立秋節氣的習俗:吃「福圓」
當每年立秋節氣到來的時候就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2、立秋節氣的習俗:祈福。
在常州的武進地區,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另外,由於古時候,常州經常發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民也會往稻田裡插上三角旗,驅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著「爭秋奪福」的說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一直被我們流傳到了現在。
網頁連結。
5樓:繁星點點
立秋的時間是準確計算出來,是根據他們的地球自轉的乙個歸到代工轉的乙個位置,就會算出來的。
6樓:善靈凡
現在的天文觀測已經可以將立秋時間精確計算到幾萬年以後,而且時間精度可以到秒!根據地球公轉規律和克卜勒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出準確的立秋時間!
7樓:天天讀古詩
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要注意多穿點衣服。
立秋是怎麼算的啊
8樓:阿戚愛生活
太陽到達黃經135°時即為立秋。
立秋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夏天中的熱風。
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旦廳清。
各地立秋習俗:
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伏梁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
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
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模前,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9樓:網友
立秋(autumn begins)譽野: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慶盯喊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
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則判。
10樓:網友
樓上的有明顯錯誤,8月6號族姿也可能是立神穗差秋哦!
立秋日期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l=閏年數,21世紀c=,20世紀=。
舉例說明:2088年立秋日期=88×,8月6日19點遊皮31分是立秋。
立秋時間是怎樣準確計算出來的?
11樓:惠企百科
立秋日期的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衫枝冊讀搭茄:y=年數後或巨集2位,d=,l=閏年數,21世紀c=,20世紀=。
舉例說明:2088年立秋日期=[88×,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乙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天氣依然酷熱,暑氣難消。這段時間,地表熱量積累達到高峰,最熱的時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熱帶高壓加乾高壓內部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導致增溫。
立秋具體時間怎麼算立秋是什麼
12樓:校易搜全知道
1、立秋日期的計算公式:-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l=閏年數,21世紀c=,20世紀=。
舉例說明:2088年立秋日期=-=28-22=6,8月6日是立秋。
2、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乙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乙個反映季節的節氣。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3、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明慶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公尺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
4、「立秋」是中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歷圓早肢槐塌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的儀式,且習俗眾多。時至今日,中國民間仍有在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幾點立秋是怎麼算的
13樓:乾萊資訊諮詢
秋季日期計算的開始卜指:[y*d+c]-l
公式解讀:y=年份的後2位,d=,l=閏年,21世紀c=,20世紀。
例如:2088年立秋日期=[88× 28-22 = 6,8月6日為立秋。
立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農曆的結束,也是農曆應用的開始。時間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左右(公曆八月七日至九日之間)。「秋」是指暑熱轉冷,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當我們在初秋到達時,梧桐樹開歷裂始落葉,所以有乙個成語「秋天知道什麼時候落葉」。
從字面上看,「秋」字由「沃」和「霍」兩個字組成,表示谷熟。秋季是天氣由熱轉型爛配冷,再由冷轉冷的過渡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乙個節氣。
俗話說「一夏有餘虛」。立秋來臨,雖然早晚氣候涼爽,但秋老虎依然肆虐,老年人容易疲勞、虛弱、遲鈍等。按照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這個時候就要補。
但是立秋不適合特別補,立秋前後適合吃一些祛溼的食物。
2025年立秋時間是啥時候?今年立秋是幾點幾分
一灘新約 2020年立秋時間是8月7日,8點49分。立秋於每年公曆8月7 9日交節。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執行的結果。立秋是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
明天立秋準確時間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說 根據新近出版的 中國天文年曆 今年立秋的準確時間為8月7日22時49分。立秋是24節氣之一,從這一天開始,氣溫由熱逐漸下降,天氣開始變得涼爽。另外,立秋日對農民朋友也顯得尤為重要,有一種說法就是 如果立秋這一天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 如果天氣晴朗,必然風調雨...
2025年什麼時候立秋,2025年立秋時間
阿芬 是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立秋在每年8月7或8或9日。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秋 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立秋 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