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小故事

時間 2021-08-30 10:33:17

1樓:匿名使用者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乙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乙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

最終牛頓提出乙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2樓:匿名使用者

1.科學家張衡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很有文采。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

地遊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西安一帶)。這一地區壯麗的

山河和巨集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首

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一位青年學者崔瑗,

與他結為摯友。崔瑗是當時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的學生,也精通天文、曆法、

數學等學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

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在南陽期間他致

力於**天文、陰陽、曆算等學問,並反覆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他在

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徵召進京,

拜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以後曾調任他職,但5年

後復為太史令。總計前後任此職達14年之久,張衡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

在這一階段裡完成的。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公升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

擠中傷,於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調到京外,任河間王劉政的相。劉政是個驕橫

奢侈、不守**法典的人,地方許多豪強與他共為不法。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

打擊豪強,使得上下肅然。3年後,他向順帝上表請求退休,但朝廷卻徵拜他為

尚書。此事頗有蹊蹺,因尚書的官秩遠低於侍中或相,他是否應徵,史載不彰。

就在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2.一談到近代科學開創者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

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遊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

牛頓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乙隻水鐘,計時較準確,得到了人們的讚許。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

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公升的力公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

儘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裡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遊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乙個學習好的學生藉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

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

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

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

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

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資料。

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

少年牛頓

202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乙個自耕農家庭裡,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乙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4歲的高齡。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改嫁給乙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

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它的家庭處境。

大約從五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少年時的牛頓並不是神童,他資質平常,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受到啟發,自己動手製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鐘、折疊式提燈等等。

傳說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後,自己製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公尺,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公尺,就不斷的跑動,於是輪子不停的轉動;又一次他放風箏時,在繩子上懸掛著小燈,夜間村人看去驚疑是彗星出現;他還製造了乙個小水鐘。每天早晨,小水鍾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

他還喜歡繪畫、雕刻,尤其喜歡刻日晷,家裡牆角、窗台上到處安放著他刻畫的日晷,用以驗看日影的移動。

牛頓12歲時進了離家不遠的格蘭瑟姆中學。牛頓的母親原希望他成為乙個農民,但牛頓本人卻無意於此,而酷愛讀書。隨著年歲的增大,牛頓越發愛好讀書,喜歡沉思,做科學小實驗。

他在格蘭瑟姆中學讀書時,曾經寄宿在一位藥劑師家裡,使他受到了化學試驗的薰陶。

牛頓在中學時代學習成績並不出眾,只是愛好讀書,對自然現象由好奇心,例如顏色、日影四季的移動,尤其是幾何學、哥白尼的日心說等等。他還分門別類的記讀書筆記,又喜歡別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發明、小試驗。

當時英國社會滲透**教新思想,牛頓家裡有兩位都以神父為職業的親戚,這可能影響牛頓晚年的宗教生活。從這些平凡的環境和活動中,還看不出幼年的牛頓是個才能出眾異於常人的兒童。

後來迫於生活,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贍養家庭。但牛頓一有機會便埋首書卷,以至經常忘了幹活。每次,母親叫他同傭人一道上市場,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時,他便懇求傭人乙個人上街,自己則躲在樹叢後看書。

有一次,牛頓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蹤牛頓上市鎮去,發現他的外甥伸著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會神地鑽研乙個數學問題。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於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並鼓勵牛頓上大學讀書。牛頓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如飢似渴地汲取著書本上的營養。

據說有一次,他去郊外遊玩,之後靠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乙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蘋果會從上往下掉而不是從下往上公升?他帶著這個疑問回到了家裡研究,後來他通過論證發現原來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體吸住。

隨後,就出現了《牛頓物理引力學》。

3.巧算燈泡容積

一天,發明家愛迪生把乙隻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 學的數學系畢業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阿普頓拿著 燈炮琢磨了好長時間,於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陣, 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了許多道算式,算 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 的上帝:

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他在燈泡裡倒滿了水遞給阿普 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裡,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 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於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來。

青少年學習知識時,要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學得 活,記得住,更便於應用。"

3樓:匿名使用者

伽利略拿著兩個重量不一樣的球,來到比薩斜塔上。塔下面已經有很多人在圍觀。在一片驚呼聲中,他們緊緊地盯著伽利略,他手裡那兩隻球同時從塔頂下落。

「是一起著地的。」人們大聲喊起來。

這個故事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在課堂上聽老師講的。現在,我知道,這個伽利略晚年的學生維安尼在寫伽利略傳記中提到的故事,不過是個謊言。

《科學的歷程》為我們開啟了科學真實的歷史過程。對於這件事,《科學的歷程》這本書談到,經過科學史家的考證表明,沒有任何理由顯示伽利略做過這一實驗,伽利略本人對這個實驗也從來沒有提起過。在伽利略之前,倒是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

2023年,荷蘭物理學家斯台文使兩個大小不同、重量比為1比10的鉛球,從30英呎的高度下落,結果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在地面上的木板上。伽利略也許聽說了這個實驗,可能也親自動手做過,但是,結果可想而知。

事實是,一位亞里斯多德派的物理學家為了反駁伽利略,倒真的是在2023年在比薩斜塔做了乙個實驗,結果是相同材料但重量不同的物體並不是同一時刻到達地面的。伽利略對此有乙個辯護,意思是說,重量1比10的兩個物體下落時只差很小的距離,可是亞里斯多德卻說差10倍,為什麼忽視亞里斯多德派如此重大的失誤,卻盯著我小小的誤差不放呢?這個辯護也可以說明,伽利略並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那個著名的判決性實驗,他要是做了這個實驗,那就是自討苦吃。

但是,伽利略的學生為什麼要編造這個謊言呢?看了該書的第18章對近代科學方**的介紹,我突然有了領悟。真正代表近代科學方**精神的,是伽利略和牛頓。

伽利略最先倡導並實踐了「實驗加教學」的方法。但是,伽利略的實驗並不是培根意義上的觀察實驗,而是理想化的實驗。地球上的任何力學實驗都不可能避免摩擦力的影響,但要認識基本的力學規律,必須首先從觀念上排除摩擦力。

只有這種理想化的實驗才可能與教學處理配套。

關於科學家的小故事 簡短 ,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 鉅款 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回到家裡,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後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

科學家小故事,科學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向左旋的,也就時逆時針的!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他設計了乙個碟形容器,裡面灌滿水,每當拔掉碟底的塞子,碟裡的水也總是形成逆時針旋轉的漩渦,這證明放洗澡水時漩渦朝左並非偶然,而時一種有規律的現象。1962年。謝...

科學家的小故事,越短越好,科學家的小故事,要短,越短越好!!!不超過50字

辜凡 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藥物,來 因細菌引起的疾病。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藥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