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早期是冷還是熱,地球現在是處於溫暖時期還是寒冷時期

時間 2021-07-19 20:08:25

1樓:石油工業出版社

地球已有45億歲啦!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有的日子裡風和日麗,有的日子裡斜風細雨,人們沐浴其中,好不自在。那麼,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在以往的地質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教科書中,早期的地球簡直就是一幅地獄的景象:宇宙大爆發以後,大量的宇宙塵埃凝聚成乙個巨大的球狀體——地球。地球形成以後,一刻也沒有平靜下來。

火山噴發出熾熱的熔岩,天外飛來的隕星在地球表面砸出乙個又乙個巨大而可怕的大坑,大地籠罩在滾滾的熱氣與煙塵之中,沒有任何生命跡象。

但是,這種流傳了上百年的觀點被2023年在澳大利亞找到的一塊小石頭改變了。

這塊小石頭是一種鋯元素含量極高的小晶體,是在澳大利亞西部乙個叫傑克山的十分偏僻的地方找到的。它雖然個頭很小,但卻有44億年的歷史,與地球的年齡幾乎一樣古老。因為在澳大利亞曾經找到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所以科學家對這個古老的小晶體的年齡深信不疑。

鋯是一種可以拉伸的白色金屬元素,非常堅固。它極耐腐蝕,熔點可以達到1852℃,沸點為3578℃,是核反應器中必不可少的抗腐蝕材料。這也是它歷經數十億年而得以儲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吧。

雖然科學推斷認為,地球的年齡足有45億年以上,但是從前在地球上並沒有發現過年齡在40億年以上的岩石。地質學家們猜測,在地球形成的最初5億~10億年中,從地心到地表都是高溫灼熱的,長時間都以乙個巨大的熔融體形式存在,所以不可能有固化的岩石。

嫦娥一號發回的月球表面**

但一支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這塊已有44億年歷史的小晶體表面發現了濃度很高的氧18同位素。這可是乙個「石破天驚」的發現,它意味著當時形成這塊晶體的岩石必定處在有液態水和相對較低溫度的環境下。也就是說,最早期的地球並不是原先人們想像得那麼灼熱,很可能是很冷的,有的學者甚至據此推斷出當時的地球溫度可能會在200℃左右。

這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認為,當時地球的灼熱和外星體對地球的碰撞所產生的熱量可能散發得很快,起碼比以前人們想像得要快得多。很可能,地球在誕生1.6億年後就形成了一層堅硬的保護層——岩石圈。

這個驚人的發現表明最早期的地球可能就有了液態水,這也就為生命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機會。也就是說,地球的生命史也可能與地球本身一樣古老,而不是以前人們所認為的只有35億年左右的歷史。

那麼,為什麼地球上最早期的岩石幾乎「片甲未留」呢?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的科學家戴維·克林認為,最早期的地球和月球的情況差不多,都經歷了多次被外星體密集撞擊的大災難。撞擊把當時地球和月球表面的外觀徹底破壞和改造了。

所幸的是,這小小的鋯晶體在大撞擊的災難中儲存了下來,提供了人們了解當時地球狀況的第一手資料。

科學家還認為,很可能就是因為大碰撞使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消失了,但後來生命再次頑強地出現,進化成今天絢麗多彩的世界。

2樓:奇點使者

外星生命就藏在紫色星球中?科學家:地球早期也是紫色的

地球現在是處於溫暖時期還是寒冷時期

3樓:加油奮鬥再加油

目前地球處於冰川間歇期,所以是處於溫暖時期。

地球上氣候的變遷:

通過對地層沉積物的廣泛分析,證實整個地質時期地球氣候曾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反覆有過幾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二迭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為科學家所公認,在三次大冰期之間為溫暖的大間冰期氣候。寒冷的冰期同溫暖的間冰期相比是短暫的,在整個地球氣候史中,大部分時期(佔90%以上年代)為溫暖氣候,比現在溫和。

震旦紀大冰期,發生在距今約六億年以前。亞、歐、非、北美和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都發現了冰磧層,說明這些地方曾發生過具有世界規模的大冰川氣候。我國東部和中部廣大地區,也有震旦紀冰磧層,說明這裡也曾經歷過寒冷的大冰期。

寒武紀—石炭紀大間冰期,距今約3~6億年,當時整個世界氣候都比較溫暖。特別是石炭紀是古氣候中典型的溫和溼潤氣候,森林面積極廣,最後形成豐富的煤礦,樹木也缺少年輪,說明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在我國石炭紀時期全處在熱帶氣候條件下,但到石炭紀後期,從北到南出現濕潤帶、乾燥帶和熱帶三個氣候帶。

石炭—二迭紀大冰期,距今2~3億年,主要是在南半球,北半球除印度外,目前尚未找到可靠的冰川遺跡,當時我國氣候仍有溫暖濕潤氣候帶、乾燥氣候帶和炎熱潮濕氣候帶三個氣候帶。

三迭—第三紀大間冰期,距今約200萬年~2億年。整個中生代氣候溫暖,到新生代的第三紀世界氣候更趨暖化,格陵蘭也有溫帶樹種。三迭紀時期,我國西部和西北部普遍為乾燥氣候;到侏羅紀,我國地層普遍分布著煤、粘土和耐火粘土等,說明當時是在溼潤氣候控制之下。

侏羅紀後期到白堊紀是乾燥氣候發展的時期,當時我國曾出現一條明顯的乾燥帶,西起天山、甘肅,南伸至大渡河下游到江西南部,都有乾燥氣候條件下的石膏發育。到了第三紀,我國的沉積物大多帶有紅色,說明當時氣候比較炎熱。第三紀末期,世界氣溫普遍下降,整個北半球喜熱植物逐漸南退。

第四紀大冰期,約始於200萬年前。大冰期中仍然是冷暖乾濕交替出現的,當寒冷時期,即亞冰期,氣溫比現代氣溫平均約低8~12℃,高緯度地區為冰川覆蓋,如最大的一次亞冰期(里斯冰期),世界大陸有十分之

二、三的面積為冰川所覆蓋。當時北半球有三個主要大陸冰川中心,即斯堪地那維亞冰川中心,其冰流曾南伸到北緯51°左右;格陵蘭冰川中心,其冰流也曾南伸到北緯38°左右;西伯利亞冰川中心,冰層分布於北緯60°~70°之間,有時可達北緯50°附近的貝加爾湖。冰川擴張,氣候帶南遷,生物群落也隨之南移,如里斯冰期時,北方動物南遷,在克里木的舊石器時代(距今25萬年以前)地層中曾發現過北極狐和北極鹿化石。

兩個亞冰期之間的亞間冰期,氣候比現代溫暖,北極氣候比現代約高出10℃以上,低緯度氣溫也比現代高℃左右。原覆蓋在中緯度的冰蓋消失了,退縮到極地區域,甚至極地的冰蓋也消失了。冰蓋退縮或消失,氣候帶北移,生物群落也隨之北移,如北冰洋沿岸也有虎、麝香牛等喜熱動物群活動,喜暖植物可一直分布到北極圈。

4樓:匿名使用者

溫暖期南北極冰川在不斷消融,美國電影《後天》、《諾亞方舟》等也表現了對此的擔憂

地球的質量現在是在減少還是增加

萬能小知道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目前的話,我們地球的質量基本上沒有變化,地球質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有兩個,首先應該是太陽的輻射,其次,另一個是被吸收的宇宙塵埃。包括石頭和一些小塵埃和粒子,而且,我們地球質量下降的原因也有兩個,首先是地球的輻射,其次,另一個是地球氣體的逸出,根據不可靠的測量,地球接收到...

地球是圓的還是扁的,地球是正圓的,還是扁圓的,橢圓形的?

地球是個球體,但是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它並不是乙個完美的圓球,赤道周圍也因此向外隆起,形成乙個 備用輪胎 結構。事實上,地球的極半徑是6356.89公里,而赤道半徑是6378.38公里。地球是圓的,其它星球也是圓的。我們看到的水滴在空中也是圓的。汽泡也是圓的。由於液體的表面張力的作用,使汽泡 小水滴...

地球早期的水是如何來的?地球上的水從何而來?

我認為早期的水是地殼運動,冰川融化造成的,後來因為水成為水蒸氣受大氣壓,形成降雨。目前還並沒有推斷出來地球最早的水是從 來的,是因為地球在形成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很多的水資源。地球早期的水,是從地底滲透上來的。在地球內部有很多地下水存在。所以時間長了就會滲透上來。然後就形成了現在的江河大海。地球上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