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是必然還是偶然

時間 2021-06-11 15:18:47

1樓:弓浩漫

好複雜的問題 ... 涉及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以及進化論概率論決定論還有神學 ...

簡單點吧 用強人則原理來解釋一下

之所以宇宙是現在這個樣子 正因為你現在觀察到它確確實實就是這個樣子

2樓:

我相信是偶然的,地球最早的陸上霸主是恐龍.因為一些原因他們大多都絕種了.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進化猿人才變成現代人。如果不是恐龍絕種了我相信現代人是不會出現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就相當於是“英雄造時世,還是時世造英雄”! 懂了吧!

4樓:勵哲聖

還用想那麼遠?你莫名其妙來到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莫名其妙給你腦袋灌輸資訊,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巧合”就像是什麼東西想引起你注意,你沒有感覺嗎,難道只有我有?我不覺得我和街裡的任何一個人有本質區別。。。

必然!不多說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你得去問科學家!!!!!!!!!!!!(有可能科學家都不知道!)

6樓:

是偶然也是必然,推測起來是偶然,發生了就是必然

7樓:匿名使用者

偶然 世界是偶然的集合體 偶然的集合卻是必然 就如同量變最終會成為質變一樣 茫茫宇宙 悠悠眾生 亦真亦幻 萬化歸一

地球選擇了人類是必然還是偶然?

8樓:木一一

人類只是地球上的另一個物種,擁有感知能力和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突然變得更優越。

而且,當我們談論物種滅絕時,是的,它確實發生了,而且自從生物首次出現在地球上,它就一直在發生。有些物種的滅絕是由於突然的氣候變化、疾病等。這叫做自然選擇。

這意味著只有最健康的動物才能生存。

而人類也不過是這個進化過程的產物。當面臨危險時,你會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事實上,我們為了“習慣”地球上的環境,我們花了數萬年的時間和一點一點的智慧積累才達到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說,人類在地球的存在,是自身的努力,與必然和偶然沒什麼關係。

如果讓整個地球生命史再重演一遍,從最初的原始生命開始,人類出現的機率只存在理論上,現實中基本上不可能出現!

這是因為生命在進化的道路上就是隨機偶然的,進化的目的並不是要出現智慧,出現人類,而是適應環境,為了更好的生存,而智慧並非是適應環境的必須條件,地球上有很多物種沒有人類的智慧,但比人類更加適應環境!

9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偶然吧,也是因為我們人類正好都是優秀的生物

10樓:

這是一個偶然的很,可能如果不是人類的話,還有是其他的生物。

11樓:萌萌不知道

這是必然的結果,經過實驗,科學證明,地球是目前來說,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空間。

12樓:風蜂蜜柚子茶

地球選擇了人類時必然結果,同時人類也“締造”了地球

13樓:瓶蓋缺塞兒

我覺的這個是不一定的,因為人類的何去何來到現在誰也不敢給出很好的答案。

14樓:

我覺得這應該是必然的世界,是我們人類選擇了地球。

15樓:夔恰子

應該是偶然吧,地球如果選擇了人類,那是不是地球的悲哀呢

16樓:小布丁最可愛

肯定是必然啊,因為地球上有人類需要的很多物質

17樓:

地球選擇了人類是必然的,因為人類終究是會在地球上崛起的。

地球,出現人類文明是偶然還是必然

18樓:iku快開始

作為人這種形態是偶然的.但是作為智慧生物(如果他們也稱自己為“人”的話)那麼是必然存在的.

進化本身是基因變異偶然被必然的環境選擇的結果.恐龍那種憑體力多於腦力的生物,活的很好,那麼它的基因變化是會穩定化的,也就沒有很強烈的外在要求使它不得不進化.相反人活著,如果不憑智力,那幾乎是會被毀滅的.

還有就是人類有了靈巧的手,其他動物根本不可能像人類的手這麼精細,可以來製造工具,因此動物大多是重複著已有的經驗,而人類卻和工具一同發展.

那些猿人因為他們適應了那種環境,所以進化沒有和人類一支.雖然在進化,但是沒那麼明顯.其實人本身也進化了很多,只是近幾千年(萬年,人類文明以來)基本穩定了

19樓:有一科普

宇宙中地球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專家表示,即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在宇宙的變遷之中,星球的產生是沒有規律的,不產生地球,也會產生其他的類地行星,這是必然中的偶然。

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是必然還是偶然

20樓:康姆勒發電機

是偶然的

達爾文說過在一切偶然現象的背後存在著必然現象(自然規律也就是這麼來的)。

就像在地球形成後並沒有生命,但是在很巧合的情況下,氧、氮、氫、碳等元素在太陽的紫外線和暴雷或者由於地球上的火山爆發帶來的影響等的作用下,形成了很簡單的有機物;又很巧合的是地球正好處在距離太陽的適當距離,在這個距離內地球有適宜的溫度並且地球的質量大小又足以形成大氣層使生命體免受致命的宇宙射線的輻射。在這些苛刻的條件下才使生命得以存在。

進化的又是因為,某一生物的基因變異,而這變異出的又比原由的物種更適合環境,在接著適者所以,就因為這麼多的巧合才有了地球的生命。

就拿數學的概率來說吧,在一袋子內裝進1萬個白球和一個黑球,而在你眼前有10個這樣的袋子,但是隻有一個袋子有黑球,現在要你拿出其中的黑球……

這就是產生生命的概率。

生命不是自主產生的,要知道生命是被動的產生的,就連進化也一樣。當那些可以產生生命的元素在很多種被動的情況下才產生的。

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還是裡面?

21樓:我是誰

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不會掉下去是因為有地心引力;地球內部結構由外向內為:地殼-地幔-外核(地核)。

1、地球本身有相當大的質量,所以也會對地球周圍的任何物體表現出引力。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質量的兩種物質之間都有引力。不論人類在地球的哪個個位置,赤道還是極點,都會受到地心引力。

2、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

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與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

22樓:康康侃球

人是住在地球表面。

地球表層系統是相對於地球內圈而言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圈、大氣圈、水圈、人類圈和生物圈構成的地表自然社會綜合體。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而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核心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

岩石圈地球岩石圈指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為100公里。

由於洋底佔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佔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為4000~5000米,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佈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著廣闊的海底丘陵。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為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臺地組成.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可分為6大板塊,即: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

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是岩石圈物質的迴圈過程,它們存在的基礎是岩石圈三大類岩石——、變質岩和沉積岩的變質轉化。

1)岩漿岩 指的是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岩漿沿著岩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岩。

2)變質岩 這些 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會發生各種變質作用,最終形成形成變質岩.

3) 沉積岩這些 裸露在地表的岩漿岩,經過風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崩解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等產物。這些碎屑被風、流水等搬運後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岩作用,就形成沉積岩。

這樣,岩石在岩石圈深處或岩石圈以下發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岩漿。岩漿在一定的條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漿岩,並與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如此,周而復始,使岩石圈的物質處於不斷的迴圈轉化之中。

水圈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為活躍的一個圈層。它與大氣圈、生物圈和地球內圈的相互作用,直接關係到影響人類活動的表層系統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主要介質,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從離地球數萬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地球水圈總質量為1.

66×1024克,約為地球總質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質量約為陸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層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

生物圈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岩、粘土礦物和水。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屬生物圈。

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了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並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動發生變化。生物要從環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質,就得適應環境,環境發生了變化,又反過來推動生物的適應性,這種反作用促進了整個生物界持續不斷的變化.

大氣圈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

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

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範圍內。

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1)對流層 位於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對流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乎都在這一層記憶體在。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0米,溫度下降5~6℃。

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

2)平流層 在對流層上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並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

3)中間層 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4)暖層 又名電離層,暖層的特點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公里高度時,氣溫可達1000℃以上。本層之所以有高溫,主要是因為所有的波長小於0.175μm的太陽紫外線輻射,都被暖層氣體所吸收。

暖層中的氮(n2)、氧(o2)和氧原子(o)氣體成分,在強烈的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作用下,已處於高度電離狀態,所以也把暖層稱作“電離層”。其中100~120公里間的e層和200~400公里間的f層,以及介於中間層和暖層之間,只在白天出現,高度大致為80公里的d層,電離程度都較強烈。電離層的存在,對反射無線電波具有重要意義。

5) 外層 在離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面沒有什麼明顯的邊界。在通常情況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極附近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陽一側,約有9~10個地球半徑高,換句話說,大約有65000千米高。在這裡空氣極其稀薄。

醫學發現是偶然還是必然,生病是偶然還是必然?

有偶然性在不經意之間發現了一些新的醫學。但是也有必然性。經過長期的探索,摸索總會涉及到這樣的領域,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題。發展既是偶然的,也是閉眼那再閉眼性的前提下有偶然性。不是偶然,是必然。人類進化出抽象意識,可以在頭腦中產生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事物 這個能力可能很多動物也有 進而又出現了觀念 發明出概...

人類的出現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不要告訴我人類的起源,我只要你的選擇)

應該來說人類的出現是一種偶然,生命的出現是一種必然。再出現一中智慧型生命,不一定是人類。智慧型的 不是某乙個人或者某一群人決定的。智慧型是發展的,從使用工具,到用火,到發明創造,從文字的使用,到各種學科的誕生,從來不是某乙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功勞。人類是群體性的,人類把自己的知識一代代傳下來,從本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