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以後敦煌飛天出現逐漸衰落的景象嗎

時間 2021-10-14 20:17:45

1樓:冰箱裡的可樂

從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個朝代大約460餘年,這一時期的敦煌飛天繼承唐代餘緒,圖形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無隋代時創新多變,唐代時的進取奮發精神。飛天的藝術水平和風格特點雖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推動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在洞窟建立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一千餘年間的敦煌飛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變發展的歷史。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展史大體一致,分為四個階段:

一、興起時期。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大約170餘年。

二、創新時期。從西魏到隋代,大約80餘年。

三、鼎盛時期。從初到晚唐貫穿整個唐代,大約300年。

四、衰落時期。從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個朝代大約460餘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從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個朝代(公元907--2023年),大約460餘年,這一時期的敦煌飛天繼承唐代餘緒,圖形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無隋代時創新多變,唐代時的進取奮發精神。飛天的藝術水平和風格特點雖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推動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敦煌壁畫裡飛天的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佛教沒傳來之時,因道家崇尚自然,所以很少為了刻像毀山裂石,而在中國的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現的還有各類神仙。

戰國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公升仙場景,東漢以後隨著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傳播更為流行。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

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敦煌飛天指的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的乙個專用名詞。

4樓:匿名使用者

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誌。敦煌地區約5oo多個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

飛天,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幹闥婆,意譯為天歌神、緊那羅,意譯為天樂神。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是一對夫妻,後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一。

幹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裡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裡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幹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

現在,把早期在天宮奏樂的叫「天宮伎樂」,把後來持樂器歌舞的稱「飛天伎樂」。

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徵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借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

因為飛天在洞窟內只起陪襯作用,不佔主體地位,所以只能分時期綜合介紹。

敦煌早期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物的頭上。如北涼第272窟頂四披和第275窟北壁本生故事畫上方的幾身飛天。從造型上可看出其藝術特點,頭有圓光,臉型橢圓,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纏長裙,鼻樑和眼珠上點染白粉以示高光,與西域龜茲(新疆庫車)石窟中的飛天形象,在面容、飛動姿態、色彩線描上以及繪製過程等方面均很相似。

北魏時期飛天所畫的範圍已擴大到說法圖中和佛龕內兩側。飛天形象雖然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特點,但已發生了變化,逐漸向敦煌飛天轉變。如北魏226窟北壁後部說法圖西側上方的一身散花飛天,臉型由橢圓變為長條但豐滿,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美,動感特強。

隋代飛天正處在融合、探索、創新時期。主要表現在體型不同,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

服飾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如隋代大窟之一第427窟是畫飛天最多的洞窟,計108身。飛天皆頭戴寶冠,上體半裸,項飾瓔珞,身披彩帶,腰束長裙。

雖然飛天的膚色已經由紅變黑,但形象清晰,有持花的、託花的、散花的,有手持箜篌、琵琶、橫笛、豎琴等樂器的。姿態多樣,繞窟飛翔,平靜肅穆的洞窟似在卷湧飛騰!

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歷程,完全角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

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並、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遊。

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捲的彩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嵋動人。

在唐代,還出現了不少雙飛天。如第321窟西壁佛龕上層南側的兩身雙飛天,飛姿優美。這兩身飛天的膚體雖然變成降黑色,但眉目輪廓及體形姿態線條十分清晰,身材修長,昂首挺胸,雙腿上揚,雙手散花,衣裙飄帶隨風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飄落,像兩隻在空中游大的雙燕。

在壁畫中還有**飛天、童子飛天等。

五代、宋以後的飛天,在造型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飛天的風格特點雖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敦煌地區石窟儲存的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歷時千餘年的眾多飛天形象,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佛教藝術中璀璨奪目的一枝奇葩

5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中國敦煌壁畫藝術的乙個專用名詞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

它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雲而不依靠雲,主要憑藉飄逸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乙個奇蹟。

敦煌壁畫色彩的特點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敦煌壁畫bai由於受到西域傳來的宗教信du仰的zhi啟發,從而在藝術dao創作上擺脫了傳統禮專

教的理智束縛,畫中線屬條、色彩、形象,飛動奔放。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多以土紅線起稿,深黑線定性,豪放自由,粗壯有力。早期的鐵線描用於表現瀟灑清秀的人物和衣紋,透體薄紗的質感,飛天神靈的飄逸。

在用色方面,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的賦色規律,並以色彩燦爛著稱於世。其賦色著意表現物體固有色,不追求複雜的光化色,強調色彩的裝飾美,不過分追求色彩的真實感,在複雜的色彩中,精心設計了對比、襯托以及疊暈,使色彩交光互影,相得益彰。新的暈染法是敦煌壁畫使用色彩表現立體感的重要方法,它從西域凹凸法中吸取了營養,使其融化於中國畫傳統的暈染法中,豐富了壁畫技法,創造了兼有裝飾性和立體感而風格獨特的人物形象。

壁畫構圖也在不斷地創新,打破了「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格局,以烏賊式或散點式的透視,營構了多種多樣氣勢磅礴的巨型經變,開拓了意境創造的新領域。[5]

7樓:**展覽館

敦煌壁畫極具神秘色彩,表面看似千篇一律,實際上卻很有講究!

8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用的大部分顏來料大多都源是礦物制的,還有一部分是從西域運來的,所以現存的西夏時壁畫都特藍特綠,那都是用藍綠寶石研製的,歷時千年經久不會變顏色,時間越久越鮮豔 .其顏料製作水平說明:我國在1600多年前就具備了很高的顏料發明製作技能和化學工藝技術,表明自那時起中國的顏料製作技術及水平已居世界領先;

****用色大多以紅、黃、綠、藍、白、黑、褐為主,色彩絢麗,細緻,濃重,渾厚,形成了唐代重彩風格,也形成了中國重彩工筆畫特有的美學審美觀和特有的藝術風格;

五代倆宋時期,五代倆宋時期 5

不曾明瞭 五代十國曆時53年,雖然紛爭並峙,但在繪畫創作方面並沒有停止,仍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五代十國的書畫,在唐代和宋代之間形成了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無論是人物 山水,還是花鳥,都在前代的基礎上有了新的變化和麵貌。中原地區的戰亂,並沒有使得寺廟壁畫的創作陷入停頓,但是風格都依託於吳道子的風範之...

四代還是五代

對於戰機 代 的劃分,中外標準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國沿用的是傾向於俄羅斯,也就是前蘇聯的標準。所以,中國戰機代的劃分比西方國家低乙個級別,比如,j 20,中國稱為4代機,而西方稱之為5代機,因為西方更新速度相對較快,所以將從50年代至今的戰機劃分為5代,而中國和俄羅斯只劃分為4代。有人弄清楚了全世界都...

悅刻幻影是五代嗎?悅刻五代叫啥

悅刻幻影是五代。悅刻幻影機身上獨有4格刻度電量燈設計,隨時顯示剩餘電量和充電進度,以緩解使用者的電量未知焦慮,同時在充電速度 電池容量 防漏油技術 材料工藝等方面均實現技術突破,在電量方面,悅刻幻影採用type c標準介面輸入,新產品電池容量增加9 充電效率提公升31 使用注意事項 1 煙嘴向上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