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甲、乙兩個圓柱形水桶,容積一樣大,甲桶底面積是乙桶的倍,乙桶比甲桶高25釐公尺,甲桶高多少釐公尺?
甲桶底面積是乙桶的倍,那麼甲的高是乙的:1/
所以乙的高是:25/(1-2/3)=75
甲高是:75*2/3=50釐公尺。
一位老師姿改緩讓三個聰明的學生看了殲賀一下事先準備好的5頂帽子:3白色的,2頂黑色的,然後讓他們閉上眼睛,他替每個學生戴上一頂帽子,並把其餘2頂藏起來,讓學生睜開眼睛後各自說出自己戴的帽子的顏色。3人睜眼互相看了一下,躊躇了一下,覺得很為難。
繼而異口同聲地說自己頭上戴的是什麼顏色的帽子。同學們,你知道這三位同學是怎樣判斷的嗎?
此題判斷中可能出現這樣三種情況:(1)兩黑一白;(2)兩白一黑;(3)三白。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戴白帽子的學生一看便能說出自己戴的帽子的顏色,而實際上三人睜眼互看了一下,躊躇了一下,沒一人馬上說出,這表明不是第一種情況。
那麼再看看是不是第二種情況,如果其中有1人戴黑帽子,另外兩人必定會立刻說出自己戴白帽子,而不會躊躇了一會「,顯得為難的樣子。所以,這種情況也不符合。
那麼,只有第三種情況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三人均為難,說明誰也沒有看見有人戴黑帽子。於是,3位聰明的學生跡模才會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這一名題是華羅庚在傳統的邏輯推理問題的基礎上改編的,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著名數學家的內在功力,體現了華老高超的思維技巧。
2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兩位數等於它各位數字之御念積的2倍,則此數是( )請寫明原因和算式。
兩位數:十位是x(x<10),個位是y(y<10),則兩位數=10x+y
各位數字之積=xy
一鎮沒困個兩位數等於它各位數字之積的2倍,得10x+y=2xy
可化簡(2x-1)(y-5)=5=1*5
如果2x-1=1,x=1,則y-5=5,y=10,這個不符合兩位。
如果2x-1=5,x=3,則y-5=1,y=6,滿足要求。
這道題目是 華羅庚 數學 這本書上面的察納 不知道滿意不?
初一數學題!要快和正確!
3樓:酷愛數學的老趙
1)(20度30分)*8=150分×8=1200分=20度; (2)(105度24分15秒)/3=105度÷3+24分÷3+15秒÷3=35度8分5秒; (3)平角指的是兩針成直線,一晝夜一共24次;周角指的是兩針重合在一起,一晝夜一共有22次。
第(1)小題錯了,20度30分×8=1230分×8=9840分=164度,或20度30分×8=20度×8+30分×8=160度+240度=164度。
4樓:寧靜以致遠
2)35°8分5秒。
3)24次平角,24次周角。
初一數學題(要有詳細過程)
5樓:佼翠佛
答案:應當是保證使張老師騎車帶乙個學生和另乙個走路的學生同時到達時間最短。老。
師先帶乙個學生走,另乙個學生步行。到中間某一點後老師再回去帶另乙個學。
生,同時讓先前被帶的學生繼續步行。最後老師騎車正好在終點追到學生。
過程解答:設兩學生為ab,老師先帶a走,在半道把a放下,回頭去接b,然後一直開到終。
點。設老師放下a的地點距離終點x,老師接b的地點距起點y
則a用時為:(15-x)/45+x/5即(15+8*x)/45,b用時為:(15-y)/45+y/5即。
15+8*y)/45,同時,有y/5=(15-x+15-x-y)/45即x+5*y=25,最後時間哪個多就。
以哪個計;我們發現當x=y時ab用時相等,而當xy不等時必會使其中乙個同學用。
的時間超過x=y時所用時間;所以應取x=y=,用時為7/9小時即分。
鍾,滿足題意。
6樓:網友
老師先騎車送甲同學,乙同學在後面走,等把甲同學送到後回來接乙同學。15千公尺除以45得三分之一小時即20分鐘,這時乙同學走了5乘以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五千公尺,此時距離車站三分之四十千公尺,二人相向而行,40/3除以(5+45)得4/15小時,即16分鐘,乙同學共走了三十六分鐘,走的距離為5乘以36/60得3千公尺,此時距離車站12千公尺,12除以45得4/15小時,即16分鐘。36加16得52分鐘。
此為最短時間。
初一數學題,要步驟,清楚點的
7樓:葉夢靜
1、先化解式子2x的平方-3x的平方y+nxy的平方-3x的平方。
得 2x²-(3-n)xy-3x²=-x²-(3-n)xy
2x的平方-3x的平方y+nxy的平方-3x的平方的值與字歲純母y的取值無關。
即是簡培說有關y 的多項式的係數為o
即:-(3-n)=0
n=32、先化解式子3x的平方-5y的平方-ax的平方+by的平方+5-3ax的平方。
得 3x²-5y²-ax²+by²+5-3ax²=(3-a-3a)x²+(b-5)y²
多項式3x的平方-5y的平方-ax的平方+by的平方+5-3ax的平攔雀唯方的值與x,y的取值無關。
即是:含x、y的多項式的係數為o
即:3-a-3a=0 b-5=0
可得:a=3/4 b=5
初一數學題,要有詳細過程。
8樓:網友
(x-1)^2+(2x-y)^4+|3x-z|=0絕對值、平方(包括偶次方)都大於等於0
相加為0則各項均為0
所以x-1=0
2x-y=0
3x-z=0
所以x=1y=2z=3
所以x+y+z=6
初一數學題要詳細解答
9樓:網友
解設打x折。
x=答:應打折希望。
初一數學題,請說詳細點
10樓:駱問萍答長
從甲地到乙地有一段上坡和一段平路,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時走3km,平路沒小時走4km,下坡每小時走5km,那麼從甲地到乙地需54分,從乙地到甲地需42分鐘,從甲轎手地到乙地的全程是多少?
解:設兩地之間的平路有x千公尺,上坡路有y千公尺,則:
x/4+y/3=9/10
x/4+y/5=7/10(回來時,上坡路變成下坡路了)解得:x=,y=
則:x+y=
要用含藥30%和75%的兩種防腐藥水,配製含藥50%的防腐亂帆輪藥水18kg,兩種藥水各需要取多少?
解:設需要取含藥30%的x千克,取含藥75%的y千克,則:
x+y=18
30%x+75%y=50%*18
解,得:x=10,y=8
題目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用每分時間可抽噸水的a型抽水機來抽池水,半小時可以抽完,如果用b型譁信抽水機,估計20分到22分可以抽完,b型抽水機比a型抽水機每分約多抽多少噸水?
解:設b型抽水機比a型分鐘多抽x噸,則:
解不等式組,得:11/25≤x≤11/20
初一數學題 要詳細過程
11樓:網友
你好,樓主\(^o^)/~
1)根據小華的說法,①是方程(2)的解,那麼我們把x=1,y=-5帶入方程(2)
得到,b+5b=1,那麼b=1/6,同時②是方程(1)的解,所以吧x=-2,y=1,帶入方程(2)
得到,-4+a=-3,那麼a=1
所以,按照小華的說法,a=1,b=1/6
2)①還是這個方程組的解。
顯然,①已經是方程(2)的解了,那麼下面我們就看看,按著小華的假設a=1,b=1/6,是否①還是方程(1)的解。
將x=1,y=-5帶入方程(1)2-5=3=3成立,所以小敏和小華的說法不矛盾。
不知你是否明白了,祝你學習進步!
12樓:網友
第一問:①是方程(2)的解,將①帶入(2)得b+5b=1解得 b=1/6
是方程(1)的解,將②帶入(1)得-4+a=-3解得 a=1
第二問:第一問已經求出a,b的值,帶入原方程,得原方程組如下2x+y=-3 (1)1/6x-1/6y=1 (2)將①帶入(1)中看是否能使等式成立,經驗證成立,所以①也是(1)的解,那麼①既是(2)的解有是(1)的解,所以①是原方程組的解,所以小敏說的也對!
解答完畢!
13樓:網友
如此簡單的題目 現在的學生啊 !!
直接將:①x=1,y= -5帶入2x+ay= -3 得到2-5a=-3 a=1
直接將;②x= -2,y=1帶入bx-by=1 得到-2b-b=1 b=-1/3
第二題直接將a=1 b=-1/3 帶入兩個方程 得到2x+y=-3① -1/3x+1/3y=1②
解答方程組得到x=-2 y=1 所以小敏的說法錯誤 ;②x= -2,y=1才是方程組的解。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啊,你用;②是(1)的解可以求出a=1,再用:①是(2)的解求出b=1/6;
求出的方程組的解就是①.求方程組的時候用的是兩個獨立的解,新的方程組的解就可以是任意的。乙個二元方程的解是無限的。這點很重要。
初一數學概率問題,初一數學,概率題,要詳細解答。謝謝
1,第乙個摸獎概率是 5 40 120 200 82.5 2.第乙個摸獎的得一等獎的概率是5 200 2.5 3.若第乙個摸獎者摸走一張一等獎,則第二個摸獎者得一等獎概率是4 199 自己算 若第乙個摸獎者摸走一張一等獎則第二個摸獎者得二等獎的概率是40 199 自己算 1 7 20 2 1 100...
求解27題初一數學,初一數學,27題,要過程
有解析,望採納 分析 1 由ad bc,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可求得 def的度數,又由摺疊的性質可得 gef def,即可求得 deg的度數,繼而求得答案 2 由 1 知 deg 2 def 2 efb,deg 180 aeg,又由 aeg是120 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 1 小華的正確答案是100 ...
初一數學題,初一數學題
1 60 aoe coe bod 180 aoc 180 120 60 bof dof 60 2 30 2 aoe m eof aod bod 180 doe dof 1 2 doa dob 90 oe,of組成的角始終等於90 3 角dof的補角有 dof aod bof 180 dof d 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