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該從哪些方面培養孩子的習慣

時間 2021-06-16 13:27:09

1樓:龍之喵喵豬

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

不難發現,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通常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自學的習慣、提前預習的習慣、記錄錯題的習慣等。

新學期已經開始,正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和學生們在新學期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孩子有了好習慣,好成績自然手到擒來。可以說,好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甚至決定他的命運。

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們,在新學期裡,比抓孩子成績更重要的,是逼孩子養成下面這8個好習慣。

01守時的習慣

孩子上學,難免會遇到遲到的情況,有的父母覺得遲到幾分鐘沒什麼大不了的。

的確,現在孩子遲到幾分鐘沒什麼大問題,最多被老師批評幾句,但是養成了不守時的壞習慣,那隱患就大了。

今天孩子不守時,失去的是課堂學習的幾分鐘,明天孩子不守時,可能錯過的就是一場考試,一次面試機會。

時間是這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守時,不但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守時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更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在新學期裡,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守時的好習慣,讓孩子按時起床,按時到達學校,按時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

讓孩子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02計劃的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計劃同樣重要。

很多孩子,明明每天都很努力的學習,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做了很多習題,但是學習卻總是不上不下。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沒有計劃性,儘管很用功,但是都是無用功。

有研究表明:成績優異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學習有計劃,一步一個腳印。

由此可見,計劃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在新學期開始前,父母要督促孩子做一個學習計劃表,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和習慣,科學合理的安排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每天的學習任務。

更要培養孩子凡事計劃的習慣,讓孩子不管做什麼都能有條有理。

03閱讀的習慣

都說,要想教育好孩子,請先教會孩子閱讀!

不會閱讀的孩子,時間和空間被眼前的世界禁錮著的,閱讀則可以讓孩子領略不同的人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淺薄,並且時刻保持謙卑與謹慎。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它不僅能豐富孩子的學識,還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

通過閱讀,你可以感受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真諦,變得內心通透,品質高尚,更優雅,更自信,更博學多才。

閱讀是門檻最低的一種高貴行為,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只有對閱讀不夠重視的父母。

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會讓他終身受益!

2樓:紫海自嗨

個人感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學習,主動愛上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學習效率差距太大了,所以學生最重要的是培養他怎麼愛上學習

3樓:花瓶裡的蝴蝶

良好的習慣需要各方面培養,首先要愛學習,父母要以身作則,也要有愛看書的習慣,善於思考問題,凡事問個為什麼?培養孩子動腦的習慣,作息時間規律,到點起床,上學,鍛鍊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按時完成作業,老師佈置作業要按時完成,節約資源,水糧食等都是社會資源,一定要有公德意識,總之各方面要培養孩子**成才,希望孩子懂事,父母是啟蒙老師。做到表率作用,希望孩子能健康發展,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哪些方面更好

4樓:匿名使用者

1、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兒童綜合素質的體現。

2、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3、道德習慣

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兒童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

4、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兒童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性學習。

5、口語交際的習慣

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範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擴充套件資料

一、綜合心理學家解釋,行為習慣有如下特點:

1、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2、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它與人後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係;

3、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的、情感的內容;

4、習慣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可能起到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

二,提高正確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來自於對行為的正確認識。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

三,對自己提出明確的要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事無鉅細,都要對自己提出明確,具體而又嚴格的要求,並且認真依照去做,時間長了,自然就成為習慣了。

四,培養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為習慣要靠持之以恆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制能力差的人很難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建立督導機制。良好行為的建立除靠自身努力還要靠同學朋友,老師和家長的監督與指導,內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與良好習慣的建立。

參考資料

5樓:12345a幫助

(一)生

活習慣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兒童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衛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嚥,飯前便後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玩具玩完後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衛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我不小、我能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早晚自己穿衣、洗漱、鋪床疊被

(2)用完的用具放回原位,桌面鋪位乾淨整潔。

(3)自己整理書包、書桌、書櫃、房間。

(4)自己的小件衣服自己洗

(5)幫助父母學做家務事

(二)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 "謝謝” “對不起” “請原諒”。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並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習慣

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兒童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大小便、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務,遵守交通規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

(1)誠實、守信、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2)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

(3)與客人主動打招呼,多用禮貌用語

(4)遵守公共場所秩序,不大聲喧譁、追逐打鬧

(5)講究衛生、穿戴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四)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兒童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性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並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不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專心認真,經常進行廣泛的閱讀,知道珍惜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等。

1.提前預習的習慣

幫助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及時複習的習慣

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複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時長時記憶.

3.主動識字的習慣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

4.經常閱讀的習慣

當孩子有閱讀的願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儘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5.口語交際的習慣

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範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6.善於提問的習慣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予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7.規範書寫的習慣

儘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資訊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範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家長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佔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乾淨,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

6樓:迪總

一、以建立和諧校園為依託,規範養成教育。先哲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

”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如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週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向同學宣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小學生守則》以及學校的各項規定。

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注重讓學生明確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學生一進學校就在頭腦中深深地打下常規、禮儀之烙印。儘管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寄希望開學的第一週、第一個月的宣傳教育活動就一勞永逸,但畢竟通過開學初紮紮實實地養成教育,可使學生知道、熟悉校規校紀。

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他律”發展為“自律”。

二、運用激勵機制,深化養成教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須反覆抓,抓反覆。尤其是對那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

不但要通過愛的甘泉去進行入腦入心的澆灌,通過榜樣、示範的力量去爭取,通過同齡效應去幫拉,還應運用一定的激勵去鼓起他們奮進的風帆。學生畢竟還是孩子,教師的一丁點兒表揚肯定,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榮譽,一份驕傲的資本。在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時,教師應適當地採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方式。

以表揚為主,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之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訓練和加強。如每週一的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敬隊禮。要使學生尊敬國旗,就必須幫助他們瞭解國旗的含義,可以通過晨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向他們講解國旗的含義。

作為一名小學生,應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為祖國做貢獻,為國旗增添光彩。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長知識,接受教育。

第二、幫助學生選擇良師益友。通過講故事、座談會等形式分析英雄、專家、學者、勞模等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講他們青少年時期如何培養自己良好習慣的故事,藉此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再次,注重研究學生心理,依據年齡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應該滲透於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

為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範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只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要提得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

此外,應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只有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才能有理可依,我們才有了第一手資料,我們才會“對症下藥”。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儘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