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生身體機能特點如何進行體育教學

時間 2021-06-06 11:46:01

1樓:匿名使用者

體能訓練的方法:

一、耐力訓練

1、長跑:要求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為每圈不得低於2分20秒。

2、負重越野:自己揹負不低於30公斤的背囊(女子為20公斤),在不低於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時間為一整天或兩天,每週或兩週一次。 3、如果時間和其他條件不允許,也可用游泳、自行車等代替長跑,運動量相當。

二、力量訓練

1、大腿力量訓練:大腿與地面平行,做“鴨步”狀行走,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2、小腿力量訓練:踮腳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3、上肢力量訓練:俯臥撐8個一組,做5組;引體向上6個一組,做5組。

4、腰腹力量訓練:仰臥起坐帶轉體,15或20次一組,做3組。

三、平衡訓練

1、單腳平衡:單腳站立完成前仰後俯動作多次。

2、動態平衡:選擇一離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樣行走;或單腳跳格子。

四、柔韌訓練

1、單槓懸垂,拉伸肢體。

2、壓腿,下腰。

3、拉伸身體兩側肌肉。 力量、平衡和柔韌訓練每週不少於3次,並接在長跑之後完成。 在俱樂部組織的每次行動之前,長跑每週不得少於4次。在行動前10天減少運動量,以免行動中肌肉疲勞

一、彈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動速度、反應速度、身體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的綜合體現。

所以我們不可以認為提高彈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須堅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韌帶、肌肉,擴大關節的活動範圍,同時,做各種複雜的有利於提高身體協調性的體操。動作要準確、優美、既有力又放鬆。

二、力量訓練最好由身體訓練教練安排和輔導。

如自己進行訓練,最好每週進行2到4次的大力量訓練,訓練時必須注意安全,以免發生意外傷害。所謂大力量訓練就是利用槓鈴進行大負荷的練習。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種:

負重蹲起,提鈴,抓舉。總之,這幾項練習的成績越高,你的彈跳力就越好。

至於每次練習的重量、組數、次數、動作規格等問題,原則是:

1、大力量訓練每週至少二次,不多於四次,要給身體超量恢復的時間,但要長年進行,不可間斷。

2、每次課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項練習方法。

3、要講究大力量訓練的技術動作規格,切不可亂來。

4、小力量訓練是指使用各種綜合訓練器械和啞鈴等進行訓練。重量較輕,組數和次數較多。目的是提高肌肉耐力,增粗肌纖維,減少脂肪,小力量訓練可以變化著花園天天練,但最好不要和大力量訓練同時進行。

無論大力量還是小力量訓練,一次課的時間不要拖的太長,1.5小時至2小時為宜。有強度還要有密度。

三、速度訓練也是提高彈跳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反覆衝刺訓練還是有必要的。30次,50次,也許80次,那就要看你的吃苦精神了。所謂衝刺,要求你自己在準備活動後全速往前衝,而不是中速。

專項速度訓練同大力量訓練相同,不必天天練,每週三小時即可。還要特別注意運用小;力量訓練手段增強大腿後側肌肉群的力量。

四、各種專門的彈跳練習手段非常多,諸如跳繩、跳欄、摸籃圈、摸小黑框上沿,甚至摸籃板上沿。

最後,我要提一提神經系統和彈跳力的關係。我們已經知道速度、力量、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這些素質在瞬間綜合向下作用於地面時就產生彈跳力,那麼什麼東西是這些素質在瞬間同時爆發呢?就是動機和運動神經系統。

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想高居一切人之上,你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的運動神經系統想自己全身的肌肉發出最強的衝動訊號。這種強刺激迫使肌肉群激烈收縮產生巨大能量,肌肉群劇烈收縮有反過來促使運動神經系統更靈敏,能發出更強烈的衝動。兩者相互促進,你就越跳越高。

然而,這也是難點中的難點,沒有超強的動機,運動神經系統就沒有超強的衝動,一切所謂的科學化、現代化、管理、訓練方法和手段全是廢話。最後,祝你夢想成真。

另:先天很重要,美國最著名縱跳訓練計劃, 練成預計縱跳能力可以提高20到30釐米以上, 鍛鍊過程很辛苦, 整個過程要15個星期.

對於每個動作專案,如果一種動作要作3組,組與組之間休息不能超過2分鐘,若完成了,需直接做下個專案,記住不要休息!!

第一項:半蹲跳

1、開始時,半蹲至?的位置,雙手放置於前,

2、向上跳離地面最少20到25cm。(若你覺得容易的話,你可以跳至25-30cm)。 當在空中,你的雙手需放在後面。 著地時,完成一次。

接下來,只需重複以上步驟!!!

迅速提高彈跳力訓練教程2

第二項:抬腳尖(提踵)

1.首先,找個梯級或一本書來墊腳,然後只把腳尖放在上面,腳跟不得著地或墊著

2.腳尖抬到最高點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雙腳完成,完成一個組.

迅速提高彈跳力訓練教程3

第三項:臺階

1. 找張椅子來, 把一隻腳放上去,呈90度

2.盡全力的跳開, 在空中換腳,在放在椅子上,

3.重複2,將原起跳的腳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

迅速提高彈跳力訓練教程4

第四項:縱跳

1. 雙腳放直, 與肩同寬,"鎖緊"你的膝蓋...

2. 只用你的小腿跳, 只能彎曲你的腳腂, 膝蓋儘量不彎曲...

3. 到地時,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

這一項很難, 你可用你的手幫助起跳...

迅速提高彈跳力訓練教程5

第五項:腳尖跳

1. 將腳尖抬到最高點,

2. 用腳尖快速起跳, 跳時不得超過1.5 或2.5cm

2樓:匿名使用者

體能訓練的方法:

一、耐力訓練

二、力量訓練

三、平衡訓練

四、柔韌訓練

3樓:凱凱愛賽賽

那要看 是多大的學生啊

體育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4樓:x筱瓶子

1、相對於其他體育形態而言,體育教育的基本特徵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學性。任何體育教育都是在教師(或指導者)的主導下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過程,亦即體育主體(物件)自身的學習和鍛鍊過程。

2、體育教育以教學為主要途徑,以課堂教學或專門性輔導為主要形式,以身體練習和衛生保健為主要手段。這些特徵使體育教育同其他體育形態區別開來。

3、體育教育的具體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只是學校體育。若把體育教育(狹義的體育)與學校體育畫上等號,顯然是不妥的。這不僅在理論上難以自圓其說,而且會造成對學校之外的體育教育的忽視(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

4、體育教育中最普遍、規模最大的活動是學校體育和體育專業教育,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體現一種互動關係。

一、學科性質

1、現代教育制度形成以來,體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早期學校體育具有的人文教育色彩逐漸淡薄,主要表現是“增強體質”和“技能傳授”逐漸成為學校體育的主要目的,在實踐中甚至成為唯一的目的。

2、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世界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大幅度減少的體力活動使得體能在勞動中的意義迅速降低,這與急劇增大的職業勞動對科學技術知識的需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3、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通過學習體育獲得的各種知識、技能和能力,已不再為人們謀求生存和勞動所必須;另一方面,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

4、體育在現代社會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體育課程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性質也越來越鮮明。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的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學科價值

在現代教育形成的過程中,體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進入學校並在學校中逐漸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日益深刻地認識到體育學習對於人的發展所具有的多方面價值。

1、增進身體健康

體育課程學習對於學生成長最直接、最顯著的價值,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這種價值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出來。一方面體現在身體形態和機能的變化方面,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參加體育活動,學生能夠增強體能,使身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為社會的存在物,人的運動實踐行為不僅始終影響、改變著自身機體,而且隨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各種心理感受。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和**環境中,通過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會感受到友誼、讚揚、批評、激勵等,併產生各種複雜的情感體驗。

體育運動過程是不斷面對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反覆體驗挫折和困難,從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擴大了人們社會交往的範圍,使人們的社會關係越來越複雜,是否具備與社會、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具有顯著的作用。由於體育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使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增強學生某些重要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4、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一種對體育的認識,似乎體育就是運動,沒有什麼知識學習的問題。這種認識有失偏頗。知識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在過去的教育理論中,一般分為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思維科學知識,並根據這樣的理解來組織課程和教學。

但在當代,根據知識經濟對知識結構的研究,人們把知識分為事實知識(know-what)、原理和規律知識(know-why)、技能性知識(know-how)和始源性知識(know-who)。

三、學習學科的目的

為了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滿足教育發展對體育課程建設的需要,體育課程改革把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服務,作為課程改革的總目標。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

第一,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第二,重建新的課程結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第三,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第四,倡導建構的學習。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勇於實踐,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的現象和過於注重甄別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第六,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