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經濟不能過度虛擬化

時間 2022-05-22 22:05:06

1樓:北慕

或許是我作為保守主義者的偏見,依我之見,儘管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偏見」,但相較於金融等其他「看上去很美」的產業,實體製造業才是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動脈。理由當然有很多,我這裡只說乙個非經濟邏輯的原因,那就是:相比於金融業和虛擬經濟的靈活輕快,由於「實物資產」的龐大底盤,實體製造業和各種社會要素的嵌合更「紮實」,與所謂「國運」的聯絡更緊密。

舉個例子,要知道,任何乙個成規模的製造業園區,都會對周圍的真實世界提出苛刻要求:比如,運轉順暢的交通系統;

平穩的電力和能源**;勞動技能和素養均完備的工人;訓練有素且規模龐大的工程師群體;與整個工業園區配套的居住,餐飲,醫療,教育等硬體設施;地方**穩定的行政治理能力……等等。換句話說,任何乙個園區甚至工廠,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島嶼,而是真實社會的一隅,它們共同拼湊出乙個叫「國家建構」的東西:只有在乙個綜合環境相對穩定的社會土壤裡,製造業才會生根發芽,遍地開花。

而或許依舊屬於某種偏見,

相較於腳踏實地的實體製造業,給人的感覺,金融業更像是一根虛無縹緲的風箏線:它高高在上,卻拒絕扎根;它擁有某種與生俱來的「過客感」,總是與能讓乙個國家更具凝聚力的那部分力量若即若離。所以,在一些學者眼中,倘若以國家建構或者說長治久安為使命,那麼乙個社會的「主邏輯」應該是生產型,金融邏輯應該是實業興旺後產生的乙個風險型的「副產品」。

之所以今天談及這個,是因為不久前去蘇州出差,走訪了一家主要做cnc加工和半導體切割的製造業企業,他們的創始人說了乙個很觸動我的觀點,大意是:實體製造業需要重資產投入,但由於財務體系(比如裝置折舊)等投資邏輯的考量,資本普遍不願意進入實體製造業;而有些民營企業自己在做資產投入時,如果它的規模很小,那最後結果很可能是,過去幾年企業生意很好,但不知是「生意好」的原因還是結果,最終它一定是讓你不斷地用收入買裝置——換句話說,幾年之後,驀然回首,才發現你的財產都是一堆裝置。

2樓:轉身回眸之間

因為經濟如果過度虛擬化的話,會對經濟的發展有不良影響。

3樓:

因為中國經濟如果過度虛擬化,很可能會出現經濟危機。

4樓:四十隻獅

因為如果中國經濟過度虛擬化的話,會讓中國的經濟得不到發展。

5樓:淘淘淘奇

因為過度虛擬化就會使經濟成為泡沫,造成經濟危機。

6樓:他咯兔卡

這是因為如果中國經濟過度虛擬化會造成通貨膨脹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經濟過度虛擬化,就不能發展實體經濟,降低國內生產總值。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中國經濟過度虛擬化的話,降低國內生產總值。

9樓:鹹魚的夢想

如果中國經濟過度虛擬化的話,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10樓:c2百賬號

應該是可以的,需要很多的努力估計才可以渡過。

中國經濟主要靠什麼帶動,中國經濟靠什麼拉動?

賴建設厲子 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2個東西 投資 出口 雖然大家也常說所謂的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投資 出口和消費 內需 但實際上,中國的內需市場很難啟動,原因有很多國 加上物價飛漲,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上學難 就醫難 養老難。沒人會願意把錢隨便去消費的。為什麼別的國家不學習呢?中國的發展模式有點飲鴆止...

什麼是中國經濟新常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趨勢性變化有哪些

中國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 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 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經濟新常態...

為什麼很多經濟學家總說中國經濟先於世界復甦

首先,這是乙個人口基數的問題,我國有著超過十三億的人口,是擁有廣大的消費市場的,而且,本次經濟危機,主要是在金融方面,然後波動到各個領域,因此中國的損失並不是很大,其次,中國處於乙個高速發展時期,對於各個領域中,我們都可以很快的恢復。同時,中國的貨幣政策方面比較穩定,並沒有出現多公尺諾骨牌效應,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