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產業資本順利迴圈的階段,三種資本形式的職能有何不同

時間 2022-02-23 04:00:09

1樓:匿名使用者

產業資本迴圈經歷的三個階段和採取的三種職能形式

( 1 ) 產業資本是指投入物質生產領域的資本, 產業資本的運動包括單個資本 ( 又叫個別資本, 指投入乙個企業的資本 ) 的迴圈和周轉, 也包括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動。

( 2 ) 資本迴圈, 是指產業資本從某種職能形式出發, 順次地經過三個階段, 採取三種職能形式, 執行三種職能, 實現了價值增殖, 並回到原來出發點的全部運動過程。

( 3 ) 產業資本運動依次經過購買、 生產、 銷售三個階段, 相應地採取貨幣資本、 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貨幣資本的職能是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為剩餘價值生產準備條件;生產資本和職能是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結合,生產剩餘價值;商品資本的職能是通過商品的**, 收回預付資本的價值和實現剩餘價值。

( 4 ) 產業資本運動的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屬於流通過程, 第二階段屬於生產過程。所以, 產業資本的迴圈過程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 5 ) 資本要儲存和增殖自己的價值, 必須連續不斷地進行迴圈。產業資本三種職能形式中的每一種職能形式上的資本,都要經過迴圈的三個階段而回到原來的出發點。所以, 產業資本的迴圈, 從不同的角度看, 就有貨幣資本迴圈、生產資本迴圈和商品資本迴圈。

產業資本迴圈是它的三種迴圈形式的統一。 產業資本迴圈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 1 ) 產業資本迴圈要連續不斷地進行, 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必須保持產業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並列存在;②必須保持產業資本的每一種職能形式的依次轉化, 在時間上相繼進行。這兩個條件是互為前提、 互為條件的。

( 2 ) 通過對資本迴圈的分析, 深化了對資本本質的認識。資本本質具有兩個特徵:第一, 資本作為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是一種階級關係,體現著資本家剝削工人特定的階級關係。

第二, 資本還是一種運動, 是以價值為主體的運動。資本只有在不斷地運動中, 才能不斷地增殖。所以,資本只能理解為一種不停的運動, 而不能理解為靜止物。

資本周轉

( 1 ) 資本周轉, 是指不斷重複、 周而復始的資本迴圈過程。

( 2 ) 資本迴圈和資本周轉都是產業資本運動的形式, 但是它們考察的角度不同, 資本迴圈主要是從資本運動的連續性方面揭示剩餘價值的生產和實現, 而資本周轉則主要是從資本運動的速度方面揭示它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影響。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 1 )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分依據是, 生產資本的各個部分價值的周轉方式的不同。

( 2 ) 固定資本, 是指以廠房建築、 機器裝置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部分, 它們的價值按照每次生產過程中損耗的程度,一部分一部分逐漸地轉移到新產品中去, 並隨著產品**後又一部分一部分逐漸地收回。沒有損耗的價值則仍固定在它的實物形式上。必須經過多次轉移,以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才能實現其價值的全部周轉。

( 3 ) 流動資本, 是指投在原料、 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物件和投在勞動力上的生產資本部分。勞動物件一經投入生產過程, 便全部消耗掉, 它們的價值全部轉移到新產品去,並隨著產品**後全部一次收回, 即它們的價值全部處在流動狀態。投在勞動力的資本, 它們的價值並不轉移,而是由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的新價值來補償。

它的價值周轉方式是和投在勞動物件上的資本是一樣的。

( 4 )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在於:①價值周轉方式不同;②周轉時間不同;③價值收回方式不同;④實物更新方式不同。

(5)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是生產資本的兩種不同劃分, 這兩種劃分的依據、 意義和內容都是不同的 , 不能混淆。

技術程序和固定資本折舊

( 1 ) 固定資本的損耗分為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兩種。

( 2 ) 固定資本的有形損耗, 又叫物質損耗, 是指固定資本的物質要素由於生產性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損耗。有形損耗完全轉移到產品中去, 即列入產品的成本。

( 3 ) 固定資本的無形損耗, 又叫精神損耗, 是指固定資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內,由於生產技術進步而引起的價值上的損失。根據生產技術進步所造成的不同影響, 無形損耗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再生產同類勞動資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引起的;二是由於出現了效能更好的替代品, 引起原有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無形損耗不能完全被轉移到產品中去。

( 4 ) 當代科技進步加快, 競爭加劇, 使無形損耗呈上公升趨勢。為此, 資本家便會採取種種辦法來提高固定資本的利用率, 以盡快收回固定資本的價值, 減少或避免無形損耗的損失。

( 5 ) 固定資本的折舊, 是指固定資本在使用過程中因損耗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那部分價值的一種補償方式。逐年按損耗程度提取的那部分補償金額,叫做折舊費。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始價值 / 固定資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舊率 =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始價值× 100% 。

資本的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

( 1 ) 資本的周轉時間, 是指產業資本從預定的一定形式開始, 經過迴圈運動, 實現了價值增殖, 全部回到它原來出發點的形式所經歷的時間, 周轉時間包括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 2 ) 生產時間包括:勞動時間、 自然力獨立作用於勞動物件的時間和生產資料儲備時間。流通時間包括: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採購時間和商品的銷售時間。

( 3 ) 資本的周轉次數, 是指一定時期內 ( 通常為一年 ) 資本所經歷的週期迴圈的次數。

( 4 ) 資本的周轉時間 ( 長短 ) 與資本周轉速度 ( 快慢 ) 成反比關係。而資本的周轉次數 ( 多少 ) 與資本周轉速度 ( 快慢 ) 成正比關係。

制約周轉運動速度的因素

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主要有兩個:一是周轉時間的長短或周轉次數的多少;二是生產資本的構成, 即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生產資本中固定資本佔的比重大, 整個資本的周轉速度就慢;相反, 流動資本佔的比重大, 整個資本的周轉速度就快。

資本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

( 1 ) 預付產業資本的總周轉是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平均周轉。

( 2 ) 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 一方面會影響所需要投入的預付貨幣資本量的多少, 另一方面會影響一定數量資本在一年中產出的剩餘價值量的多少。

( 3 ) 加速固定資本周轉, 一方面可以避免或減少無形損耗的損失, 另一方面提高固定資本的利用率, 加速固定資本更新。這樣, 就有利於資本家及時採用新技術和新工藝, 提高勞動生產率, 獲取更多的超額剩餘價值。

( 4 ) 加速流動資本周轉, 能節省預付流動資本的數量。

( 5 ) 加速流動資本周轉, 其中可變資本部分周轉加快, 使一年內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數量增加, 在剩餘價值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年剩餘價值量和年剩餘價值率。年剩餘價值量就是預付資本在一年中獲得的剩餘價值數量。年剩餘價值率是年剩餘價值量與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

年剩餘價值率和剩餘價值率不僅數量不同, 而且它們所表示的關係也不一樣, 不能混同。

社會總資本執行的核心問題

( 1 ) 社會總資本的運動, 就是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從社會總產品出發來考察社會總資本的運動, 核心問題就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 ( 或替換 ) 問題。

( 2 ) 價值補償是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正常進行的前提或基礎, 實物補償是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正常進行的關鍵或保證。

分析社會總資本執行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

( 1 ) 社會總產品在實物形式上, 按其最終用途, 可分為用於生產消費的生產資料和用於個人消費的消費資料。

( 2 ) 與此相適應, 除了社會生產也可分為兩大部類:第一部類 ( ⅰ ) 即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類和第二部類 ( ⅱ ) 即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類。

( 3 ) 社會總產品在價值形式上, 由三部分構成:不變資本的價值 (c) 、 可變資本的價值 (v) 和剩餘價值 (m) 。

( 4 ) 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和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由 c+v+m 構成是研究社會總資本執行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

單再生產

( 1 ) 社會再生產按規模是否發生變化來劃分, 可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簡單再生產是指生產規模不變的再生產, 擴大再生產是指生產規模擴大的再生產。

( 2 ) 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是指資本家把剩餘價值全部用於個人消費, 投入生產過程的資本數量不變, 再生產只在原有的規模上重複進行。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和出發點, 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擴大再生產及其兩種方式

( 1 )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徵是擴大再生產。社會資本的擴大再生產, 必須有資本積累作為追加的資本投入生產, 追加的資本包括追加的不變資本和追加的可變資本。

( 2 ) 擴大再生產按其實現方式分為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外延擴大再生產是在生產技術、 勞動效率和生產要素 ( 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 質量不變的情況下, 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數量以及擴大生產場所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擴大再生產則是依靠生產技術進步、提高勞動效率以及改善生產要素質量來擴大生產規模。

( 3 ) 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方式是與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絡的。在現實經濟生活中, 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往往是以一種方式為主而結合在一起的。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 1 )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所應具備的基本實現條件是: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 即ⅰ (v+m)= ⅱ c 。這個條件表明, 兩大部類之間存在相互依存、 相互制約的關係, 即兩大部類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

( 2 ) 從這個基本實現條件可以引申出另外兩個實現條件:一是第一部類生產的全部產品在價值上必須等於兩大部類所消耗的不變資本之和, 即ⅰ (c+v+m)= ⅰ c+ ⅱ c 。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二是第二部類生產的全部產品在價值上必須等於兩大部類的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之和, 即ⅱ (c+v+m)= ⅰ (v+m)+ ⅱ (v+m) 。

這個條件表明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

( 3 ) 以上三個條件客觀要求的比例關係如果遭到破壞, 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實現條件及其意義

( 1 )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有兩個前提條件

①第一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生產資料, 除了維持兩大部類簡單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以外, 還必須有乙個餘額,用以滿足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對追加生產資料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為:ⅰ (c+v+m)> ⅰ c+ ⅱ c 或ⅰ (v+m)> ⅱ c 。

②第二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 除了滿足兩大部類進行簡單再生產過程中工人和資本家所需要的消費資料以外,還必須有乙個餘額, 用以滿足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對追加消費資料的需要。如果用 m/x 表示剩餘價值中供資本家個人消費的部分, 那麼 m-m/x 就表示剩餘價值中供積累的部分。這個實現條件用公式表示就是ⅱ (c+v+m)> ⅰ (v+m/x)+ ⅱ (v+m/x) 或ⅱ (c+m-m/x)> ⅰ (v+m/x) 。

( 2 )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ⅰ (v+ δ v+m/x)= ⅱ (c+ δ c) 。這裡, δ c 表示追加的不變資本, δ v 表示追加的可變資本, 這個條件表明, 在擴大生產條件下兩大部類互為條件、 互相制約的內在聯絡。

( 3 ) 從這個基本實現條件也可以引申出另兩個實現條件:一是ⅰ (c+v+m)= ⅰ (c+ δ c)+ ⅱ (c+ δ c) 。這個條件表明, 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 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平衡關係。

二是ⅱ (c+v+m)= ⅰ (v+ δ v+m/x)+ ⅱ (v+ δ v+m/x) 。這個條件表明, 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的供給與整個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平衡關係。

( 4 ) 馬克思關於資本運動和再生產的理論, 雖然是針對資本主義制度所做具體分析, 但卻包含著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經濟活動的共同規律, 撇開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 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執行和管理也是適用的。

經濟危機的實質、 根源和週期性

( 1 )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 即生產相對於社會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過剩。經濟危機期間所產生的種種現象, 都是由生產相對過剩引起的, 是生產相對過剩在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的表現。

( 2 )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整個社會生產的無**狀態與各個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之間的矛盾,社會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之間的矛盾, 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只要資本主義存在, 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 3 ) 經濟危機的週期性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每隔若干年就爆發一次, 周期性地反覆出現, 它與資本主義再生產週期緊密聯絡,一般說乙個再生產週期包括危機、 蕭條、 復甦和高漲 ( 繁榮 ) 四個階段。經濟危機週期性的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自身運動。而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 則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週期性的物質基礎。

產業資本的不同部分在生產階段上價值週轉方式上的區別使資本分為

完廣英鹿淑 產業資本迴圈正常進行的條件是 產業資本的三種職能形態及其迴圈的三種形式在空間上並存和在時間上繼起。如果是論述題,可以這樣答 一 產業資本迴圈經歷的三個階段和採取的三種職能形式 1 產業資本是指投入物質生產領域的資本,產業資本的運動包括單個資本 又叫個別資本,指投入一個企業的資本 的迴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