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門檻降低是否收益與風險將共存

時間 2021-09-06 00:10:47

1樓:秋風醉意

2023年7月21日,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把公募理財產品的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到了1萬元。這一條也被許多**做上了標題。這個門檻的降低,一下子讓理財的大門突然寬敞起來,更多的人會把手裡的小筆閒置資金投到銀行理財之中。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也有利於銀行推售的理財產品與社會上其他理財產品的競爭,也可能使得銀行理財能吸收更多的財富。

但高興之餘,也該仔細琢磨《管理辦法》的其他條文,比如“規範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要求理財產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這句看上去極為專業的話,說白了就是打破“剛兌”。

產品賺錢了,大家一起來分得利益,產品若是賠錢了,也就不能“保本”了,風險也要一起來承擔。

許多人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往往只在意收益的多少,並以此作為是否購買的判斷依據。現在銀監會來提醒,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這個風險不可能由銀行來擔,而需要所有投資人一起分攤。理財產品到期,值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不會用別的資金來補窟窿。

多年來,理財產品大多收益不錯,這給許多人造成了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它“只賺不賠”。銀行在推銷產品的時候,為了吸引客戶,也會強調收益率而有意無意地淡化風險。風險意識淡化,會讓許多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覺得理財收益是優於銀行存款利息的“免費午餐”。

這種認識肯定是不正確的,也不符合金融運作的基本規律。在新的管理辦法實施之後,可以預想,今後承諾“保本”的理財產品幾乎會絕跡,佔便宜與吃虧的現象都有可能出現,“投資有風險,理財須謹慎”也絕不是一句空話。

不過,除了提示風險之外,銀監會這次的《管理辦法》還有許多措施,力圖降低理財產品的風險,包括規範資金池運作、要求銀行不得“巢狀投資”、控制投資集中度風險、控制槓桿等。這一系列規則,實際上是在保證資金運作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來防範可能發生的非正常操作。一切規章的目的,還是安全,還是讓各類投資者們放心,包括只有1萬元的小投資者。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最為普通的道理,收益與風險是並存的。理財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利息更高的存款”,它確實是一種帶有風險的投資行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比存款高,是因為要承擔更多的風險;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雖然不及社會上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可因為監管嚴格,安全性也相對好一些。

至於購買什麼產品,怎麼安排家裡的錢,那就需要人們根據自己的承受力和財政狀況,自行安排。銀行理財已經把門開得更大,進不進去,要好好掂量。

哪種理財風險低,收益穩定,理財和基金哪個風險大,哪個收入比較穩定

gu票知識圈 一種收益穩定的低風險投資法 存銀行,債券,國債。不過風險低意味著收益也低。 p2p的收益相對較為穩定,就比如錢來也平台的一直固定在9.6 12.6這個區間 陽光的無謂無望 建議國債,2018年發行的國債收益都還不錯,收益率在4 12 不等,可以觀察收益高的時候贖回,也很靈活 科技小創作...

如何投資理財風險小,什麼理財產品收益高風險小,你是怎麼理財的?

想要降低理財中的風險,首先就要正確評估自身可承受的風險水平。投資者在進行理財前應主要從兩個方面評估自身可承受風險的水平。一是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可以從年齡 就業狀況 收入水平及穩定性 家庭負擔 置產狀況 投資經驗與知識估算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二是風險承受態度即風險偏好,可以按照自身對本金損失可容忍的...

投資風險和收益如何平衡?如何做好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在咱們出資 的過程中,總是需求對於出資買賣有乙個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依據自己的 出資常識做出乙個適宜的判別 對於每乙個出資者來說,這也是必要把握的才能。在 的時分也會遇到不同的出資風險,那麼對於出資風險和收益怎樣平衡?下面一起來了解一公司下。1.出資風險和收益。出資風險和收益怎樣平衡?在咱們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