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中的角色甲乙,相聲的捧哏和逗哏怎麼演?

時間 2021-10-19 09:51:17

1樓:果兒可兒

傳統的相聲分為捧哏和逗哏兩個角色,即甲和乙。

逗哏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主要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甲”。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合作,通過捧逗的襯托、鋪墊,使敘述中逐漸組成包袱,產生笑料。群口相聲增加“泥縫”,其作用與“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乙”。

收入分成不同

捧哏和逗哏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樣的,老話說是"三分逗,七分捧",其實這是抬舉捧哏的,要不人家不給你好好捧。實際情況都是逗哏的收入比捧哏的多,現在開明瞭,無所謂了,捧哏的不太跟逗哏的計較。

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 馬季,侯耀文,蘇文茂等。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

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2樓:匿名使用者

有趣的歇後語

甲:(跟乙打招呼)咦,半個月不見瘦啦?

乙:嗨,我廢寢忘食研究生歇後語,能不瘦嗎?

甲:歇後語?

乙:是啊,就是一句話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像生動的迷面,由後一部分回答才是本意。

甲:哦,是這樣。想來你一定有不少收穫。

乙:收穫可大啦!這歇後語簡練、生動、幽默、有趣,真是說不盡的好哇。

甲:好!我來考考你,怎麼樣?

乙:行,沒問題!

甲:聽著,老鼠鑽進書堆---

乙:咬文嚼字。

甲:牛角上抹油---

乙:又尖(奸)又滑(猾)。

甲:拖拉機攆兔子---

乙:用錯了地方。

甲:虎口裡拔牙---

乙:賊大膽。

甲:小蔥拌豆腐---

乙:一青(清)二白。

甲:瞎貓捉到死老鼠---

乙:難得這一回。

甲:龍王爺跳海---

乙:正好回家。

甲:狗掀門簾---

乙:全憑一張嘴。

甲:鼻子裡插大蔥---

乙:吹牛裝象。怎麼樣?我可沒吹牛吧!

甲:別高興的太早了,後面還有呢!聽著!麻雀聚會---乙:嘰嘰喳喳。

甲:黃鼠狼給雞拜年---

乙:(去、去、去)沒安好心。

甲:王八吃秤砣---

乙:鐵了心。

甲:癩**想吃天鵝肉---

乙:白日做夢。

甲:獅子尾巴搖銅鈴---

乙:(摸著頭)這個,這個,讓我想想。

甲:哈哈,說不上來了吧。

乙:別急別急,熱鬧還在後頭呢。

甲:哎呀,你還真是狗攆鴨子

合:呱呱叫!

相聲的捧哏和逗哏怎麼演?

3樓:啊健康快

穿針引線

傳統相聲,演員在舞臺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規律;舞臺以桌子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後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側。根據對口相聲捧逗關係位置,我們看見逗哏演員的全身,而捧哏演員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

相聲原本只有戶外演出,進入劇場後,話題常繞著“戲”打轉,名作如《戲劇雜談》、《關公戰秦瓊》等,說到哪兒,演到哪兒。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間便於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裡面不需要身段表演。

捧哏的站穩不動,逗哏的滿場飛,這樣,兩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早期傳統對口相聲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極少有例外。不過到了當代,尤其是近幾年,相聲有小品化的趨勢,一些相聲演員已經不再侷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馮鞏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

當然,絕大多數的相聲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還是符合傳統的,保持相對固定位置不變。

演出形式不同:

一頭沉“一頭沉”是對口相聲裡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形式由兩個演員進行表演。一個演員“逗哏”,一個演員“捧哏”。

“逗哏”、“捧哏”這名詞是從清代“全堂八角鼓”裡面沿襲下來的稱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甲、乙兩個人。甲是“逗哏”,乙是“捧哏”。

由於這兩個演員所表演的人物不同,所擔負的任務,也就是臺詞,是不平均的。一個是主要的敘述人,通常叫“逗哏”,一個是在旁邊輔助對話的,這個輔助對話的就叫“捧哏”的。

表達方法:

“一頭沉”這種形式,在表達事物的方法上,基本上還是採取敘述的方式。在“一頭沉”裡,兩個演員的對話,大多以“聊天兒”的方式進行。

“逗哏”是主要敘述人,把他自己本身經歷過的,或是熟悉的事物,說給“捧哏”的聽,實際上是兩個人共同配合表演給予觀眾聽。

這個敘述人在敘述故事時,也像表演單口相聲的演員一樣,敘述和摹擬表演,進進出出交替進行著。人們稱它是“說法中的現身”。在“一頭沉”裡“逗哏”的表演是繼承單口相聲的表演發展成的,也是有共同特點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逗哏傳統的相聲分為捧哏和逗哏兩個角色,兩個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而說得生機勃勃。

逗哏,曲藝名詞。 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主要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甲”。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合作,通過捧逗的襯托、鋪墊,使敘述中逐漸組成包袱,產生笑料。

群口相聲增加“泥縫”,其作用與“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gén):滑稽,逗人發笑的話或表情

曲藝名詞。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乙”。又稱“量活兒的”。

捧哏的作用

好的捧哏是可遇不可求。捧哏如果想要說好比逗哏的難,但是二者缺一不可。相聲的包袱如果想使響了,鋪墊抖翻縫缺一不可,哪一個環節沒做好都不成,這需要捧逗之間的默契程度,誰離開誰也不成。

當然了,一般的相聲演員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無論是捧哏還是逗哏都要從基本功開始練習的,逗哏的演員也得能捧,捧哏的演員也得會逗。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那在相聲界裡面叫作“瘸腿”。當然了,可能有的演員主攻逗哏,有的演員就天生就像捧哏的,可能就主攻捧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

捧哏的站位

傳統相聲,演員在舞臺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規律;舞臺以桌子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後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側。根據對口相聲捧逗關係位置,我們看見逗哏演員的全身,而捧哏演員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

相聲原本只有戶外演出,進入劇場後,話題常繞著“戲”打轉,名作如《戲劇雜談》、《關公戰秦瓊》等,說到哪兒,演到哪兒。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間便於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裡面不需要身段表演。

捧哏的站穩不動,逗哏的滿場飛,這樣,兩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早期傳統對口相聲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極少有例外。不過到了當代,尤其是近幾年,相聲有小品化的趨勢,一些相聲演員已經不再侷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馮鞏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當然,絕大多數的相聲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還是符合傳統的,保持相對固定位置不變。

捧逗哏的發展史

在對口相聲發展初期,捧哏的往往是逗哏的老師和長輩;而逗哏的則常常是捧哏的徒弟或是晚輩。初學乍練,老師或長輩怕學藝的年輕人說不好,出紕漏,所以站在旁邊拿手捧著點兒。捧好了,滿盤子滿碗,全接住了,皆大歡喜;捧不好,一個沒接住,掉地下了,全“砸”。

可見棒哏的和逗哏的同等重要的

像大相聲藝術家萬人迷給剛出師的張壽臣捧哏,張壽臣又給他的學生劉寶瑞捧哏,劉寶瑞又給唐傑忠捧哏;再有,常連安給他兒子小蘑菇捧,常寶華給他的侄子常貴田捧,等等。大概也就是因為這種原因、這種現象,相聲界的老先生才有“三分逗七分捧”一說。

解放前夕,特別是解放以後,相聲圈內的捧逗關係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個是捧哏與逗哏越來越固定化、專業化,互為捧逗、捧逗合一的傳統逐漸淡化;再一個是,新創作的段子,以逗哏為主的所謂“一頭沉”段子越來越多。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在這一時期,有些逗哏演員聲譽日隆,觀眾對他們的肯定、認同和崇拜,使逗哏演員的位置和作用空前地提高增強起來。

於是,論及捧逗的關係和作用時,在相聲界便又流傳了一種和“三分逗七分捧”截然相反的說法,叫“你幫我站一場”。這就是說,捧哏的作用就是給逗哏的“站”大崗,這**還有一點通力合作、平等相待的成分。

近些年來,捧逗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大的變化。確實是時代不同了,觀眾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相聲的要求也高了,而對捧哏的要求和逗哏的也一樣高。如果捧哏的再搭兩句下茬兒就算完成任務,觀眾真能把你轟下去。

而一些寫相聲的作者,觀念也有所更新,在各藝術門類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他們的作品多是充分發揮捧哏和逗哏二者的聰明才智、兩個人半斤八兩的“子母哏”相聲。再經過一些捧哏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昔日被扭曲的捧與逗的關係和作用,逐漸被擺正,並得到應有的重視。

捧逗之間的關係

好的捧哏是可遇不可求。捧哏如果想要說好比逗哏的難,但是二者缺一不可。相聲的包袱如果想使響了,鋪墊抖翻縫缺一不可,哪一個環節沒做好都不成,這需要捧逗之間的默契程度,誰離開誰也不成。

當然了,一般的相聲演員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無論是捧哏還是逗哏都要從基本功開始練習的,逗哏的演員也得能捧,捧哏的演員也得會逗。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那在相聲界裡面叫作“瘸腿”。當然了,可能有的演員就像逗哏的,那麼可能就主攻逗哏,有的演員就天生就像捧哏的,可能就主攻捧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只會逗不會捧,或者只會捧不會逗。

相聲這門藝術確實挺邪門兒的,看著挺簡單的,但是真要想學好了真的不容易,確實需要天賦,也需要興趣,還需要後天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一頭沉曲藝術語。 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兩個演員在表演時,一個為主要敘述者,即逗哏; 另一個用對話形式鋪助敘述,即捧哏。由於敘述故事情節以逗哏為主,故稱一頭沉。

子母哏曲藝術語。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相聲表演時,兩個演員(逗哏和捧哏)所承擔的任務基本相同,如通過相互間爭辯來組織包袱等。

什麼是包袱?相聲裡的術語都什麼意思?

5樓:狗比人忠

包袱的意思經過細密組織、鋪墊的喜劇效果,包袱是逗笑觀眾的主要部分。

包袱就是笑料,或者組織笑料的方式。馬季在其《相聲藝術漫談》中將組織包袱兒的手法分為二十二類。這些手法一般是交錯、混合使用。

把包袱提出來就叫“抖包袱”,在抖之前,先要進行鋪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發懸念,這就叫鋪平墊穩。

只有鋪墊穩妥了,包袱笑料的幽默才能有最大的發揮。而笑料就是非常簡單的通過語言動作即時達到讓觀眾發笑的目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一個男服務生把蛋糕扣到客人頭上,這是屬於淺層次的幽默手法。一旦包袱抖落出來,觀眾笑了,那麼這就是個“響包袱”,,也就是成功的“包袱”;反觀則是個“悶包袱”。

相聲其它術語——

1、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聽評書要聽沒聽過的;聽戲要聽熟悉的, 邊聽邊哼哼是很有味道的; 曲藝總是聽不膩的,越聽越有意思。

2、調侃兒

江湖黑話,相聲業內的一種祕密****,就是“調侃兒”、“春典”“脣典” 。說文言叫“轉文”,說韻文叫“上口”,說黑話就叫“調侃兒”。

3、量活

量活,捧哏的意思。別小看這個捧哏,在使活的時候捧哏是掌舵的,講究“不把一個包袱扔在地上”,一般都是老藝人給新手量活,幫助掌握尺寸。

4、膩縫兒

群口相聲裡邊也有捧哏和逗哏,同時還有一種角色叫“膩縫”,就是穿插在捧逗之間,將笑料進行傳遞的,比如《扒馬褂》裡面扮演正直中間人的角色。

5、兩門抱

相聲或者曲藝界而論,相聲門有師承,評書、快板、大鼓等其他曲藝形式也有師承,相聲演員不但入相聲家譜,其他曲藝門類也有入門輩分登記。

6、填產業

相聲藝人自己創作的經典段子,被其他藝人廣為學習,並且沿襲下去,就是給相聲“填產業”,也叫給後輩“留飯”。

7、砸掛

根據現場環境即興發揮,對錶演進行臨時的修改,就叫“掛”、或者“現掛”,通常是和臺下的觀眾互動。砸掛是現掛的一種,通常是對前場演出的演員和包袱進行重新提及,進行延伸、諷刺。

8、抄一個

當任何一個相聲演員在臺詞中說出“爸爸”“爹”“父親”“叔叔”的時候,其他演員都可以答應一聲“唉”,這就算“抄了一個”。

9、貫口

大段連續的臺詞,通常考驗相聲演員的嘴皮子功夫。比較著名的貫**有《報菜名(選單子)》《八扇屏》《白事會》《誇住宅》《地理圖》;趟子就是貫口,同時在快板裡面大段的貫口也可以特指為趟子,比如數來寶裡面有著名的“進街趟子唱八家”,唱了豆腐坊、剃頭棚、鐵匠鋪等舊時代的小生意。

10、刨活

把段子中的“底”提前告訴給觀眾,讓笑料失效,就叫“刨活”、“刨底”,是舊社會演員之間的一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現在的演出也有“刨”,當然現在刨底的人大多數是臺下的觀眾。

相聲為什麼叫相聲,相聲中的包袱是什麼意思

我認得你 清代以來的 像生 或 象聲 原是以摹擬聲情之態為特長的 有別於今天幽默諷刺為特長的相聲藝術,儘管有時也使用了 相聲 這個名稱。今天的相聲藝術不僅受到以 為內容的 象聲 的影響,而且它的名稱就是由 象聲 轉化而來的。相聲有 明春 暗春 之說。明春 是明相聲,就是今天的相聲 暗春 是 暗相聲 ...

相聲的包袱是啥,相聲中的“包袱”是什麼?

包袱 是相聲的術語,包袱是由相聲演員經過思考之後,運用到相聲表演之中,包袱是逗笑觀眾的主要部分。很多人把 包袱 和笑料畫等號,這是不對的。包袱 是相聲的術語,指的是經過細密組織 鋪墊,達到的喜劇效果。比如馬三立說的 逗你玩 前面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這個賊怎麼跟小虎做遊戲,怎麼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經過這...

我國曲藝中的相聲是,我國曲藝中的相聲是什麼曲種

尐懿 相聲是曲種,應該是北方曲藝。相聲,中國北方曲種。以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一種喜劇性曲藝藝術。含有相聲藝術因素的文學形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時的俳優,後來經過複雜曲折的發展歷程,吸收了眾多的藝術營養,如魏晉時的笑語 唐代參軍戲以及宋金雜劇裡滑稽含諷的表演等,明代稱為 象聲 的隔壁戲和笑話藝術的普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