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anna王爾德
出自南懷瑾的對聯。
1、原文:佛為心,衝盯局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2、原文解釋,在生活中要用佛家的慈悲為懷,道家不屈不撓的風骨,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大度的看待世界。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身則孝體力行,腦子勤于思考,從容不緊不慢的生活。縱觀歷史三千年,人們追求的不外乎功名利祿,悟道很久,最終把酒話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灑脫。
2、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中國浙散讓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1] 歷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3、南懷瑾用佛法的真諦實踐人生的價值,闡析人性的詬病與高貴。其生前常感嘆,最怕接觸學佛的人;學了點佛以後,一看滿臉的佛相、滿嘴的佛話。南懷瑾曾經公開的說自己沒有資格稱謂佛教徒,從這種謙虛裡我們發現,其實南懷瑾擔心的是,把學佛變成了一種「形式和迷信」。
2樓:伊星牽清
這是一句中國古代的諺語,意思是:佛陀之心,道輪橘之骨,儒之表,方能大度看世界。臘數團這句話強調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並表達了一種人生哲學,畢空即要有寬容的心態去看待世界,需要同時具備佛教的內心、道教的骨氣和儒家的外表。
3樓:清居**
甚善。風調雨順,人民安樂,國泰民安,世洞運界和氏謹平殲顫基。
南無阿彌陀佛。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是什麼意思?
4樓:睡覺了去看海吧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是國學家南懷瑾先生的名言,意思是:心意味著精神寄託,骨是精神的支撐,而皮是外在的形象。
1、為何以佛為心?
因為佛講究煉心。講究紅塵三千不動禪心,講究世間艱苦慈悲渡世,講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以佛為心。
2、為何以道為骨?因為道崇尚自然,講究道法自然,「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是人對世界、天地、宇宙的探索,是撐起人的世界觀的支架。人無骨不立,是以道為骨。
3、為何以儒為表?儒講究的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是人在這個世界存在的自省以及自我表率。儒從思想和行為、教育上形成了人們一般的社會價值觀,是以儒為表。
總而言之,「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人們以儒家懂禮尚仁作為行為準則,希望道家淡然灑脫生活,內心又渴望佛陀般的善心,幫助自己化災厄、消苦難。
5樓:感謝愛我的人
心和骨和表,表也就是表面,就是**。這是用人體的心臟,人體的骨頭,人體的**,來反映佛道儒三教的重要性。
6樓:藏正學英秀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出自國學家南懷瑾先生的名言。意思是,佛教強調的是內心的修煉,道教強調的是身體的修煉,而儒家強調的是外在的禮儀和行為的修養。這三者都是為了達到一種大度的境界,即能夠寬容、客觀、改顫衡理性地看待世界。
南懷瑾先生認為核做,這三者的不同重點,可以看作是三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即內心的境界、身體的境界和行為的境界。只有在這三個層面洞彎上都達到了較高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大度、寬容、客觀、理性地看待世界。
7樓:匿名使用者
儒釋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也是我國軟實力的象徵。
8樓:小貓
講的是做人處事方式,你只要是人,你就面臨做人做事的問題,這些可以給你參考。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什麼意思
9樓:
這隱高句話的的意思為:以佛家來充實自己的內心,以道家來指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像儒家一樣,大度看世界。南懷瑾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通過對儒、釋、道三家學問的演繹和歸納,最終的目的無非是告訴人們:
東方有聖人,西方也有聖人,此心同此理亦同的道理。而從「平凡」到「高貴」並不存在邊際問題,所謂灶茄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還是要回到平地上來,總不能懸空掛著。「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是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納燃生說的,南懷瑾先生將這句話作為了自己一生的座右銘。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解釋解釋
就本人半生的蹉跎體驗來說,老子的兩句話,實在無上的至理名言。這句話有二層含義 第一層 為學是日益的,增長知識需要每天學習。為道是日損的,想獲得人生終極大智慧,需要每天觀心以去執。簡而言之 為學要日益,為道要日損。第二層 知識增加的同時,你的道行往往是損減的。簡而言之 為學日益了,為道就損減了。為學日...
道家因何發展為宗教,佛道在修行方面有何相同與不同
道家,道學,道教,是矗立在直觀悟道基礎上的三大樓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在於都用直觀。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進行不同的推理。道家的推理不離直觀,保持一邊直觀一邊推理。道家的推理可稱為直觀推理。正因為道家的推理不離直觀,所以道家推理闡明的理是直觀之真的理,是真理。如果推理所闡明的理不是真理,所用的就不是道家的...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什麼含義
求學的人,其知識要逐漸的增加 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漸減少自己的主觀意識,思維見解等。 大道廣傳 世人努力求學 學習 修行,會讓一個人覺得日有所長 收穫日增,有更多成就感。也容易讓人增長傲慢 自負,強化自我意識。真正的學道 修行的過程卻是 日漸減損 把我們錯誤的認知 觀念 心態 行為,加以反觀照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