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文學評論和賞析文章

時間 2025-07-23 12:00:05

1樓:匿名使用者

微型文學評論以評價短小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為主,而且只要求選其一點來寫,因而讀懂作品、確定選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選點要準,即能透視作品的主要意義或能表現作品的主要寫法。選點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筆力不從心而流於空泛。

其次,行文時筆墨要集中,語言要簡潔。我們知道,對作品的評價是論點,對作品的具體分析則是用論據論證論點。如果筆墨分散,語言拖沓,勢必無法用極其有限的篇幅比較深入地評析作品,論證論點。

第三,結構要明快。對作品的評價最好在開頭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證明,形成總分結構。如果有必要加上總結性文字以收伏頃束上文,那就形成總分總結構,但不可勉強,以免畫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缺笑陸學評論味,儘量用形象化的語言評價和分析作品,把觀點滲透到富有魅力、給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時恰到好處地使用一些文學評論的術語,增濃文學評論味。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點,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反過來內容也需要依靠形式來表現。所以,評價作品的藝術特色時,萬不可棄思想內容而不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時,也可以公升態適當提及表現手法。當然,它們的側重點決不相同。

2樓:好聲音

3.評論多數評論是基於以下五個問題:這部作品說些什麼?這部作品意味著什麼?這部作品是如何表達的?這部作品表達得好不好?這部作品值得創侍橡判作嗎?

但是由於它是對文學作品發表如亮的評論,所以又不同於其它的議**,而要有點文學色彩,這是它的個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學評論,既要具有一般論說文的特點,又要講究老改文學性。

怎樣寫好文學作品的賞析?

3樓:花燕爾

如何寫好賞析文章:(一) 要讀懂文字, 弄清步驟 閱讀文字時, 一般採用「總體—部分—再總體」的步驟。 其中「總體」,就是從頭到尾通讀, 得出初步印象; 「部分」, 是對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 進行揣摩參悟, 分析研究譁遲, 加深印象, 發現特色, 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 「再總體」, 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的認識, 對作品的思路、結構、 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斷。

賞析一般要求從作品主題、 文學形象、 文章構思、 表現手法等方面入手: 1、賞析主題思想及表現: 主題思想通常是隱藏在作品的語言當中的,閱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標題語言, 概括性的語句, 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和句子, 揭示主題的中心句, 昇華主題的結尾句, 標示文章脈絡的過渡句。

要特別重視情節、 人物、 細節的描寫。 在進行評價的時候, 我們除了 把握作品的內容之外, 還要善於知人論世、 聯絡時代背景來揣測作者的情感。 2、 藝術手法賞析: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比如形象、 語言、 風格、 情節、 修辭、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等各個方面去評價賞析。 3、 賞析構思技巧: 構思, 是作者對自己將要動手寫作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所作的總體設想。

構思技巧賞析主要是從作品立意、 選材、 體裁、 意境、 表現手法、 結構安排等方面去鑑賞。 其中結構安排上重點是注意前後照應、 設定懸念、 烘托鋪墊、 起承轉合、 曲折伏搭波瀾等方面,表現手法上主要注意想象、 象徵、 對比、 襯托、 抑揚、 託物言志、 借 景抒情、 融情於景等方面。 4、 賞析文學形象:

文學作品的形缺蘆拿象是指文學作品的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激發人們思想情感的生活圖景, 通常指文學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物徵。 譬如魯迅筆下的河又、 孔乙己、 祥林嫂, 茅盾筆下的吳孫甫, 曹禺筆下的周樸園、 繁漪、 魯侍萍等, 都是著名的文學形象。 平時課堂教學中, 老師引導我們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 實際上就是做的鑑賞文學形象的工作。

對人物的性格不能僅用一些概括性的詞語作表述, 還要聯絡作品的事實作簡要分析。

關於文章的賞析,文章賞析怎麼寫

沈從文的中篇 邊城 是一部傑作,它的藝術獨創性主要在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統中的頂峰之作,它鞏固 發展和深化了鄉土抒情模式 繼魯迅的 阿q正傳 之後重塑了中國形象。邊城 的牧歌屬性與中國形象互為表裡,為後發國家回應被動現代化,提供了經典的樣式和意緒。進一步的分析還表明,邊城 作為近...

藝術生考美術史論專業美術賞析文章怎麼寫

4乙 我當時考的是 美院的史論,文考證拿到了就是高考沒上線。以我的經驗來看,你不必寫的很專業很學術,而是要有一定文采 又不能寫成散文這種東西 能夠體現一種美術賞析的特性 多看看就會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感覺了,一般都會從貢布裡希的書入門 文章結構要清晰,有層次。在主題上,可以圍繞著乙個藝術家來寫,也可以圍...

怎麼賞析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什麼是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睦蕾鄭雁 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關漢卿經常流連於市井和青樓的生活面貌,同時又以 風流浪子 的自誇,成為叛逆封建社會價值系統的大膽宣言。對於士大夫的傳統分明帶有 挑釁 的意味。這種人生選擇固然是特定的歷史環境所致,但關漢卿的自述中充滿昂揚 詼諧的情調,較之習慣於依附政治權力的士人心理來說,這種熱愛自由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