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端午節有什麼講究

時間 2025-06-17 06:05:21

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掛香囊的講究:

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香料可殺菌。以往局芹舉醫藥不發達,這些香包被帶在孩子身上,起到避邪正氣、防治蚊蟲和不祥之物騷擾的作用。

端午吃粽子的講究:

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首廳糯公尺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公尺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公尺代替竹筒。

端午插艾草的講究:

端午將至,天桐碧氣轉熱,疫病增多,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可用來防蟲防蚊(直接懸掛也有此效,煙燻更好);燃點艾條還可灸治多種病症。

端午賽龍舟的講究:

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誌中,共有227種方誌有龍舟競渡的記載。端午賽龍舟的說法,包括"大眾舟齊出發,趕往拯救屈原"等傳說。

2樓:匿名使用者

粽子大都是用糯公尺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咐納鹽、糖。乙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公尺量約一碗左右,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衡餘沒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

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可以避毀純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 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大家吃什麼啊?

3樓:網友

端午節吃煎堆、打糕、五黃、雄黃酒、粽籺。

1、粽籺:

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2、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古代人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曆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4、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公尺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捶打製而成的公尺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5、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公尺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

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4樓:雪月森林

端午節可吃粽子、黃鱔、雞蛋、打糕、煎堆等。

1、吃粽子: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公尺、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公尺(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2、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3、雞蛋:我國很多地區有在端午節吃蛋的風俗。茶葉蛋、鹽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節的風味佳餚。

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

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4、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公尺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公尺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5、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公尺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

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5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端。

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不光吃,還可以玩:

1、粽子和雞蛋搭著吃。

煮棕子時一定要放入雞蛋,吃過醮糖的甜棕,再吃些醮鹽的雞蛋「壓頂」,藉此祈求健康多福。

2、滾滾雞蛋保健康。

端午早晨,由長者將煮好的雞蛋放在小孩的肚皮上滾一滾,然後剝皮讓孩子吃下,傳說可以防止小孩肚子疼。

3、頂頂雞蛋快樂多。

兩個人用雞蛋較尖的一頭相互頂,誰的雞蛋殼最硬,誰就是「雞蛋王」,被頂碎的雞蛋稱之為「歲歲平安」

7樓:跑船船孃何利

陰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船孃煮粽子為啥要放大蒜?原來還有這個講究。

8樓:匿名使用者

關鍵是吃什麼菜 追答 端午節要吃的菜要紅色的,龍蝦,紅公尺莧菜,鹹鴨蛋,烤鴨。

9樓:匿名使用者

恩。和家人一起吃些棕子。買些好菜。

10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和平時差不多,還有就是吃幾個粽子。

五月當午是什麼節

12樓:惠企百科

端午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世顫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搜絕敗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巨集陪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必須在五月端這天集中地為孩子消災防毒。

因此,人們又把五月端午節說成是「小孩節」或「娃娃節」。

端午節是5月5日嗎

13樓:

您好,不是的,端午節友襲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內容擴充套件: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公尺的叫公尺粽,公尺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公尺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如告簡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渣褲吃,祝願考生考上好的學校。

端午節是5月5日嗎

14樓:

您好端午節的時間自古以來就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2023年的嫌族端午節新曆時間在6月22日,星期四。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滲卜、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芹喊弊卦》第五爻的爻辭日:

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合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端午節是5月5日嗎

15樓:

您好,端午節是5月5日悶悉嗎。1、端午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端午節最開是起源自天象崇拜,是有上古時代的祭龍演變而來,後有傳說和禁國愛國詩人屈原跳汨羅江有關,也被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延伸了賽龍舟、吃粽子槐罩悉等習俗。

端午節之所以定在五月,是因為五月是「仲夏之月」,春季之末與夏季之初,古人看來是陽氣達到最盛,也是陰氣萌動之時,所謂盛極而衰,這個時候也有諸多的禁忌。傳說五月生子,子將害父母,這一天梟鳥也被憎惡,漢朝皇帝賜食梟羹,以五月為惡月的人們,到了漢朝,基本上都將其定在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這一日舉行各種習俗,祛除諸惡。

之所以定在五日,與漢代數鉛乎術的流行有關,數術從朝堂一直流行到民間,在大一統格局下,人人都受到影響,數術包含陰陽、天地的屬性,「天中之數五,地中之數六」,將數字與陰陽、天地聯絡在一起。

端午節是5月5日嗎

16樓:

摘要。您好,端午節不是5月5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2日。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端。

五、重午、重五等。

端午節是5月5日嗎。

您好,端午節不是5月5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2日。是古嫌歲肢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芹世、午日節、五月雀凱節、五日節端。

五、重午、重五等。

端午節的習俗:有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襲禪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龍舟飯、食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等,不同地區存在差異,飲食習慣也會不同,但都是祈福辟邪前春、歡慶拍悔塵娛樂的節日。

農曆五月五日為什麼被稱為端午節?

17樓:社會生活一點通

端午節的緣起和許多節俗活動均與夏令有關,且與夏至時間相鄰,故稱為夏節。晉代周處《風土記》就說過:「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春鉛畝」、「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激圓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

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

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扒森」。

端午節的有關習俗,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5

淑女般的俠客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急急急,關於端午節的作文500字。急急急

手機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乙個最有特色的日子 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

為什麼有端午節,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是什麼

鯨娛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有是什麼 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起源端午節源於對惡日 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