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祭龍節的意義,祭龍節是哪個民族?

時間 2022-09-26 23:10:26

1樓:哈尼族小李

一年一度的少數民族哈尼族祭龍,人人必須戴帽子

祭龍節是藏族重要的節日?為何壯族也有祭龍節?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各民族風俗大同小異祭龍節在很多少數民族都是存在的,他們一開始的目的一般都是為了跟大自然作鬥爭,然後總結出來的一套生存流程。祭龍節是少數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他們殺雞宰牛,歡慶下乙個豐收。

3樓:茅廬論古今

祭龍節的確是藏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但是壯族也有祭龍節,這實際上是**於民族文化的一種融合和傳承。

4樓:匿名使用者

許多的少數民族也有著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祭龍節是我國藏族、納西族、壯族、哈尼族、彝族的傳統節日。由於地域等原因,各地舉行日期、儀式活動大不相同

祭龍節是哪個民族?

5樓:雀巢不是鳥窩

祭龍節是哈尼族主要的節日。

每年的三月屬龍日,是哈尼族的主要節日一一祭龍節。屆時,全寨男 女老幼要到䴉樹前舉行公祭。

節日當天,由龍頭兒通知全寨各戶備足第二天吃用的水。祭奄當天清晨,由幾位未婚男青年淘洗水井,祭鸚樹時,人們到井邊獻飯、禱告;寨子進出路口要插 上篾子編的小竹排,稱為䴉排,表示時值本寨奄日。

外寨人不得進入寨內踩節;同時表示避免寨龍出寨,防止外龍入寨干擾,與寨龍爭鬥,給人帶來災難。

哈尼族祖先認為對龍不能得罪,祭了龍,就會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因此,代 代祭龍,年年祭龍,相沿成習,形成了「祭龍節」。

現在在農曆二月二日過節這天,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祭龍遊寨儀式。

6樓:匿名使用者

在壯語中,祭龍叫「合處」,祭龍節是壯族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的第乙個龍日,或農曆三月的第乙個龍日,壯族村寨一般都以一村一寨單獨舉行的方式進行祭龍活動。節日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召集各家各戶相商,籌措經費,有的村寨則按戶數人頭攤派,由各戶輪流主持,主持者稱為「龍頭」。

節日當天,主持人帶領一些身強力壯的人在寨子邊的榕樹下殺豬殺雞,準備祭奠物品。傳說,辰龍變為樹就是榕樹。祭「龍樹」,多數也就是祭榕樹。

沒有榕樹的村寨,還可以選黑皮樹、麻栗樹、榔樹做「龍樹」。但這些樹必須長在村邊寨頭,而且要枝葉繁茂、高大挺拔、生機勃勃。由於龍樹是神聖的象徵,因此平時不准牛馬豬狗靠近,更不准孩童攀爬玩耍。

祭奠龍的祭詞各村各寨均有不同,長短不一,唸唱有別,不過主旨不外乎乞求上蒼保佑,普降甘霖,使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戶戶平安等。

關於祭龍節的由來,有這樣一則傳說:

古時候的勐雅,森林茂密,濃蔭庇日。每年農曆二月間,山林裡竄出很多野獸,返青的稻苗被吃個精光,人畜被咬死咬傷的不計其數,勐雅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逃荒要飯。有一年,乙個聰明又勇敢的傣雅小夥子想出了乙個好辦法。

他叫大家編了許多竹籠、竹鏈,染上雞、豬、鵝、鴨的血,在二月屬牛日這天拿去掛在田間,插在地頭和路口。夜間,山林裡竄出來的野獸見到染血的竹籠、竹鏈,都不敢接近莊稼和村寨,漸漸地遠離了莊稼和村莊。一段時間後,原來的竹籠、竹鏈破爛了,野獸又陸續來危害人畜和莊稼。

五月初五這天,

哈尼族一年一度的節日叫什麼節?

7樓:忻忻相惜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 哈尼族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公尺飯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十月年為大年,按哈尼族的曆法,十月是歲首。節期六天左右,具體日期各寨可先可後。

這時正是大春上場,廄中豬肥的時節,有條件的人家都殺牲,舂糯公尺粑粑、蒸年糕、染黃糯公尺飯獻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著新裝,親友們互相走訪;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這個節日裡請媒人去說親,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帶著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獻祖過年;村里的老年人輪流著到接到訂婚禮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禮品。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節裡經常整個家族聚會餐(自帶食品),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風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們,要集於村外山野裡互相訴說自己的新婚生活,而嚴禁男子偷聽。 六月年也是個歡樂的節日,紅河地區稱「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節期三至六天。

節日裡,以村寨為單位殺牛祭「秋房」,牛肉各戶分回祭祖,青年們聚集在一起「盪鞦韆」、摔角、狩獵、唱山歌,盡情歡樂。 內地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也過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節日。正月年過三至五天,有條件的人家殺豬祭祖,初一吃湯圓,親友之間互相宴請。

端午和中秋節大體同漢俗。 「里瑪主」節 居住在紅河邊上的哈尼族崇奉布穀鳥,把布穀鳥尊稱為「合波阿瑪」(布穀鳥媽媽)。每到山茶盛開的陽春三月,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聽到布穀鳥的鳴啼,人人都會報以一聲「我聽見了」的回答,表示對春天的歡呼。

據說,這一聲回答,可使勤勞善良的哈尼族農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終年和平康泰。 據傳說,布穀鳥是受天神阿波摩公尺的派遣,從遙遠天邊的石岩洞裡飛出來,向人間傳達春天的訊息的。當它飛過乙個名叫「巷阿窩尼崩崩麻」的大海時,飛不動了,眼看快要掉進大海浬去了。

突然,從海浬翹起一條龍尾來,隨後龍尾變成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讓布穀鳥在上面歇腳。布穀鳥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把春天的資訊傳達給了人間。 按照前輩人沿襲下來的規矩,等多數人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後,就相約在乙個屬羊的日子,備辦美味佳餚,用一種大樹的花汁浸泡糯公尺,蒸出噴香金黃的糯公尺飯,煮好紅鴨蛋,向布穀鳥虔誠地敬獻。

這天,村村寨寨的小夥子和姑娘們滿面春風,身著節日盛裝,會聚在乙個適中草坪上,歡度一年一度的「里瑪主」節(春天的盛會),藉以選擇物件,談情說愛。節後,各家選定乙個好日子,在雀鳥未出巢、四山一片寂靜的五更時分,家長悄悄地把三叢秧苗插在自家田裡,意即、「開秧門」。據說,「開秧門」時聽不到雀鳥的聲音,今年莊稼就能免災除害,獲得好收成。

「捉螞蚱節」 捉螞蚱節」,哈尼語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陰曆六月二十四日)後的一第個屬雞或屬猴日舉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區,種植一季水稻。過了「六月年」,水稻就開始抽穗,為確保水稻豐收,哈尼族人民就採取過「捉螞蚱節」的方式來驅除和避免蟲災。

「捉螞蚱節」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裡捉瑪蚱,每家捉夠一竹簡(約二斤)後,就把螞蚱乙隻乙隻撒成四份:頭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劃開的竹片夾起來插在田埂和排水溝旁,以對尚未捉到地螞蚱及其他昆蟲進行恫嚇。半小時後,又要把這些螞蚱收進竹筒。

帶回家當菜或拌粑粑吃,據說螞蚱肉很甜。離開田野時,人們都要不停地大聲叫:「嘔,螞蚱,三天內不捉你了,三個月內你不要吃稻穀!」

8樓:後冬靈

酥油花燈節每年1°。哈尼族。這麼簡單都不會,你是傻子嗎?

哈尼族的習俗

哈尼族性風俗習慣是什麼?

哈尼族的由來,哈尼族一年一度的節日叫什麼節?

雲南的十八怪,哈尼族哈尼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1253952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紅河和瀾滄江之間的元江 墨江 綠春 金平 江城等縣,思茅 西雙版納 瀾滄等市 州 縣也有分布。主要從事農業,善開梯田。哈尼族見於漢文史籍的名稱,有 和夷 蠻 和泥 窩泥 阿泥 哈泥 等。自稱多達30餘種,如 哈尼 ...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那究竟什麼是「祭月節」?

在最早的時候,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大家祭月在秋分的時候,其實是代表了大家的喜悅之情,所以祭月節實則是在慶祝。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這一天晝夜平分,還曾是傳統 祭月節 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美好的期盼和熱愛。值金秋,它也是收穫的大好時節。節氣是自然時令,它依據的是地球公轉時因所處位置變化,接...

昌族過潑水節的習俗,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

潑水節實為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曆六月中旬 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 舉行,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一 起源。傣族潑水節又名 浴佛節 傣語稱為 比邁 意為新年 西雙版納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 尚罕 和 尚鍵 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 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