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民俗風情,中國各地民風民俗 短點

時間 2021-10-15 00:16:16

1樓:豬豬俠

苗族: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

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

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

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中國各地民風民俗 短點

2樓:大學微積分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杆,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

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

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

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

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3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過春節

朝天 蒙古族將過春節稱為“白月”,原因可能與其崇拜藍色和白色有關。藍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純潔、吉祥和神聖。

蒙古族過春節要“送舊”和“迎新”。所謂“送舊”即臘月二十三清掃戶內戶外,到傍晚時則要“祭火”。“祭火”初由薩滿教傳入,後蒙古族改信喇嘛教,形式又有改變。

蒙民把羊胸脯肉連同白“哈達”、肉末粥、黃油、酒等物作為祭品,然後由長輩點燃九盞小燈。儀式開始後,將祭品投入火中,口誦讚詞,祈禱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紅色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

蒙古族認為火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人丁興旺,故而十分虔誠。祭火儀式結束後,全家開始進餐。有時也把剩餘的祭品送與附近親戚分享。

祭火的時辰為傍晚時分。上祭品時,男人在前,女人在後,虔誠叩拜。如有條件,還要專請喇嘛祭火。

臘月二十三以後,即準備過春節。衣食住等方面皆與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製作炸油

4樓:匿名使用者

土家族苗族居住特點

土家人“所居必擇高嶺”,往往同姓數十戶或上百戶集聚而成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內,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時,只有土司、舍把、族長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樑畫柱,而一般土民,多編竹為牆,茅草蓋屋,若蓋瓦房,則犯僭越之罪。

堂屋正面設有祖先神位,兩旁側室住人。側房內靠前處設火坑,置三腳架,用來架鍋做飯。側房近屋頂處,編竹為樓;樓底懸一木架。

竹樓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燒火的熱氣,烘糧食、肉、木柴等。現土家房舍,多建“吊腳樓”式木板瓦房,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數姓一寨,居室形制有兩種,一種是極為簡陋的所謂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蓋茅草的居室,另種是較好的即為吊腳樓。樓下養牲畜,樓上住人。堂屋一側為火屋,置有火坑,坑內建三腳架用以煮飯或炒菜,火坑後方供奉的家神。

火坑屋的套間即為該家長者居住。

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5樓:浪裡小青魚

1、滿族

滿族人有尊老敬祖的族風,重視祭祀祖先,把祖先奉為神明,每逢家中有娶妻生子,修宅遷居,就職榮升等重大喜慶事都要祭祖祈福,舉行隆重的“跳家神”祭祖儀式。

2、朝鮮族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

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3、鄂倫春族

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

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

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4、赫哲族

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

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5、納西族

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6、藏族

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7、彝族

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6樓:匿名使用者

1、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飲食以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

2、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飲食習慣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

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

3、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飲食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

4、維吾爾族是,有一座白雪皚皚的天山,天山腳下聚居著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飲食特有的抓飯,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飯”。維吾爾族抓飯的種類很多,花色品種十分豐富。

各地民風民俗資料5個

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的片段

7樓:雪人晒太陽

三裡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民間習俗裡,過年的味道,是從臘月初八開始飄出來的。臘月初八,民間裡就開始熬臘八粥,也就是將多種豆、米,還有棗、花生、栗子等放到鍋裡熬。小孩小孩不要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過年的節奏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這一天也是醃製臘八蒜的開始。把蒜剝好,放到罈子裡,到過年吃餃子時,蒜就成了綠色,醋就有了辣味。

到了臘月二十三,年味就開始濃了。通常的習俗是臘月二十三是向灶王爺上供糖瓜的時間,因為他老人家要“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滿街走。

初二,是外甥給姥爺姥姥拜年的時間。這一天,新媳婦要回孃家,外甥要到姥爺舅舅、姨媽家拜年。因為喝酒較多,偶見醉酒的親戚之間,還會幹架。

初三,是其他親戚走動著拜年的時間。這一天,春節的拜年任務基本就結束了。

各地的民俗風情(傳統節日、地方節日)。

中國的民俗風情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的風俗從社會層面來講,比如說像春節、中秋;從地域來講,如週會和廟會;從民族角度來講,像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如果說從個人層面來講,比如說像女性的乞巧節,男性的祭祖。

青海的土族民俗風情,青海民風民俗

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乙個淳樸勤勞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境內和青海東部地區的民和 樂都 大通 湟源 同仁縣,以及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等地。土族民間盛行各種曲調優美的民歌,情節動人的口頭文學,如敘事詩 民間故事,以及 花兒 安昭 等。土族山鄉還盛行專門賽歌的 花兒會 花...

公尺脂民俗風情,東北民俗風情

東北民俗三大怪 第一怪 窗戶紙糊在外 因為東北地區冷,所以冬天時候都會用紙條把窗戶的縫隙糊起來,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糊在外面,那是因為東北的冬天長達4 5個月,糊在屋裡容易被水蒸汽弄濕,也容易被窗戶縫的風吹壞。所以早些年在沒有現在的鋁合金窗戶之前,東北家家都是這樣的。特點及農牧業生產方式分不開的。...

南京特色民俗風情,英國的民俗風情

南京白局 民間曲藝。始自明代織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 小調 民歌以自娛,逐步發展成為曲藝曲種。因演唱者不取報酬,白唱一局 故名 白局 南京白局常用曲牌主要有 滿江紅 銀紐絲 穿心調 數板 梳妝檯 剪剪花 下河調 漢陽調 等,形成曲牌聯綴體。曲目近百個,內容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如 機房苦 是織錦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