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尋隱者不遇》古詩原文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14:29

1樓:匿名使用者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註解】:

1、雲深:指山深雲霧濃。

【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

賈島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提起他,我們自然會想到他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為了是用“推門”好,還是“敲門”好,他費盡心機。

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賈島煉字上的工夫,其實,煉字並不能概括他詩歌創作的特點。《尋隱者不遇》信筆所之,脫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話,字字平淡無奇,似乎並沒有什麼可以值得挑出來推敲、玩味的。然而,正是這“明白如話”,“平淡無奇”,形成了這首詩最大的特色:

含糊其辭,妙在其中。

明白如話的詩,又怎麼會是含糊其辭呢?它的妙處又在何處呢?

除詩題外,全詩只有區區20字,卻涉及到三個人物:尋者、童子、隱者。從詩題可以看出,詩中的主角應該是隱者,因為他是“尋”的物件,是詩歌主要描述的人物。

可是,詩中的前兩句,寫詩人與童子的一問一答;後兩句寓問於答中,四句詩對隱者沒有一絲一毫的明確交待:其身份、氣質、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隱在詩句的背後。這不是含糊其辭嗎!

然而,正是這“含糊其辭”,給讀者留出了發揮想象的空間。只要細心地品味詩句,你不難發現隱者若即若離,時隱時現,活躍在詩句營造的畫境深處。深入一想,詩中的古鬆、白雲、青山、童子、草藥,哪一樣不與隱者有著密切的關係呢?

他身居雲山,遠離塵世,與青松做伴,與童子相依,採藥為生,濟世活人,其超凡的隱者身份,高古脫俗的氣質,閒適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辭的詩句之中,在隱隱約約的畫境深處,飄然顯現。可見,寫人不見人,卻又在字裡行間飄忽閃現,正是“含糊其辭”的妙處。

詩人寫人物含糊其辭,表達自我感情時也頗為“含糊其辭”。按照常人的心理,尋人不遇,多多少少都會在心裡激起情感的波瀾: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動、或悵惘。

而詩人面對“尋”而“不遇”,詩句中沒有一句明確表示情感話語,淡淡而入,淡淡而出,彷彿一切與已無關。古人云“詩言志”。志者,心聲也。

沒有詩人的感情能成為一首詩嗎?當然,詩人不是沒有感情,只是表達得“含糊”而已。

其實,詩人的內心並非古井止水,波瀾不驚。“松下問童子”,一個問字,就透露出詩人飽含仰慕之情,滿懷希望而來。而童子的“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滿懷的希望一下子墜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從沸點降至冰點。

繼而“只在此山中”一句,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絲希望:隱者沒有遠去,或許還有見面的可能。可是“雲深不知處”又讓人迷茫:

雲海漫漫,深遠飄渺,隱者究竟在什麼地方呢?一問一答,幾起幾伏,曲折盡情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波瀾。最後,藉助“雲深不知處”的畫面,任讀者去眺望,去探求,去咀嚼……從迷濛的畫面中,去體會詩人心中那一絲尋而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得出自己的感受。

這豈不是含糊之極,又清楚之至嗎?

言簡方可意長,含糊才有餘韻。所謂“含糊其辭”只是一種“含蓄”的表述手法。《尋隱者不遇》中,詩人用明白如話的詩句,表達“含糊其辭”的意象,是他苦心孤詣的追求,這或許正是這首詩成為千古傳誦的一條重要的原因吧。

2樓:扶明軒轅懋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創作的一首小詩。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

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簡練詩作。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②,言師採藥去③。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④。[1]

註釋譯文

【註釋】

①尋:尋訪。隱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不遇:沒有見到。

②童子:小孩。這是指隱者的**。

③言:回答說。

④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處:地方。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山中雲霧瀰漫,不知道他的行蹤。[2]?

3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問:你的**在山上的什麼位置?童子答:這兒的雲霧繚繞,我也不知道!

4樓:匿名使用者

賈島松下問童子: 你的師傅幹什麼去了啊?

童子答:言師採藥去。

賈島又問: 你的師傅在什麼地方採藥啊?

童子答:只在此山中。

賈島再問: 你的師傅在山上的什麼地方採藥啊?

童子答:雲深不知處

5樓:潔淨魚

1。你的師傅在哪?

我的師傅採藥去了。

2。他現在在哪?

在這大山裡。

3.你能帶我去見見他嗎?

不能,山上的雲霧太濃,我也不知道他在哪。

6樓:神奇小櫻

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童子他的師傅到**去了?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

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

可是林深雲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首句從表層上說交待了作者尋訪隱者未得,於是向隱者的徒弟問尋的這一連串的過程;而深層上則暗示隱者傍鬆結茅,以鬆為友,渲染出隱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著人的層層追問,意思層層遞進,言約意賅,令人回味無窮。

《尋隱者不遇》古詩原文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尋隱者不

copy遇》

松下問童bai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du山中,雲深不zhi知處。

譯文:蒼松dao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

賞析: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

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

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尋隱者不遇 古詩

8樓:匿名使用者

1、原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徒弟,他說師傅採藥去了。

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雲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3、註釋

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隱者”的**、學生。

⑶言:回答,說。

⑷雲深:指山上的雲霧。處:行蹤,所在。

4、《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9樓:匿名使用者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註解】:

1、雲深:指山深雲霧濃。

【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

賈島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提起他,我們自然會想到他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為了是用“推門”好,還是“敲門”好,他費盡心機。

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賈島煉字上的工夫,其實,煉字並不能概括他詩歌創作的特點。《尋隱者不遇》信筆所之,脫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話,字字平淡無奇,似乎並沒有什麼可以值得挑出來推敲、玩味的。然而,正是這“明白如話”,“平淡無奇”,形成了這首詩最大的特色:

含糊其辭,妙在其中。

明白如話的詩,又怎麼會是含糊其辭呢?它的妙處又在何處呢?

除詩題外,全詩只有區區20字,卻涉及到三個人物:尋者、童子、隱者。從詩題可以看出,詩中的主角應該是隱者,因為他是“尋”的物件,是詩歌主要描述的人物。

可是,詩中的前兩句,寫詩人與童子的一問一答;後兩句寓問於答中,四句詩對隱者沒有一絲一毫的明確交待:其身份、氣質、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隱在詩句的背後。這不是含糊其辭嗎!

然而,正是這“含糊其辭”,給讀者留出了發揮想象的空間。只要細心地品味詩句,你不難發現隱者若即若離,時隱時現,活躍在詩句營造的畫境深處。深入一想,詩中的古鬆、白雲、青山、童子、草藥,哪一樣不與隱者有著密切的關係呢?

他身居雲山,遠離塵世,與青松做伴,與童子相依,採藥為生,濟世活人,其超凡的隱者身份,高古脫俗的氣質,閒適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辭的詩句之中,在隱隱約約的畫境深處,飄然顯現。可見,寫人不見人,卻又在字裡行間飄忽閃現,正是“含糊其辭”的妙處。

詩人寫人物含糊其辭,表達自我感情時也頗為“含糊其辭”。按照常人的心理,尋人不遇,多多少少都會在心裡激起情感的波瀾: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動、或悵惘。

而詩人面對“尋”而“不遇”,詩句中沒有一句明確表示情感話語,淡淡而入,淡淡而出,彷彿一切與已無關。古人云“詩言志”。志者,心聲也。

沒有詩人的感情能成為一首詩嗎?當然,詩人不是沒有感情,只是表達得“含糊”而已。

其實,詩人的內心並非古井止水,波瀾不驚。“松下問童子”,一個問字,就透露出詩人飽含仰慕之情,滿懷希望而來。而童子的“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滿懷的希望一下子墜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從沸點降至冰點。

繼而“只在此山中”一句,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絲希望:隱者沒有遠去,或許還有見面的可能。可是“雲深不知處”又讓人迷茫:

雲海漫漫,深遠飄渺,隱者究竟在什麼地方呢?一問一答,幾起幾伏,曲折盡情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波瀾。最後,藉助“雲深不知處”的畫面,任讀者去眺望,去探求,去咀嚼……從迷濛的畫面中,去體會詩人心中那一絲尋而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得出自己的感受。

這豈不是含糊之極,又清楚之至嗎?

言簡方可意長,含糊才有餘韻。所謂“含糊其辭”只是一種“含蓄”的表述手法。《尋隱者不遇》中,詩人用明白如話的詩句,表達“含糊其辭”的意象,是他苦心孤詣的追求,這或許正是這首詩成為千古傳誦的一條重要的原因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的行蹤。

尋隱者不遇這首古詩是什麼意思,《尋隱者不遇》這首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茅玉蘭項綾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 就在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走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二...

用古詩《尋隱者不遇》編個故事

包桂花錢醜 尋隱者不遇 賈島s ng xi w n t ngz 鬆 下問童子 y n sh c i y oq 言師 採藥去。zh z i c sh n zh ng只在 此山中,y nsh n b zh ch 雲深不 知處。作者背景 賈島 779 843 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 今河北涿縣 ...

尋隱者不遇裡作者為什麼要找隱者,讀了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我知道了詩人沒有找到隱者是因為什麼

楊子電影 詩中隱者採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乙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讚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乙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雲之間來 尋隱者 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