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西方死刑差別這麼大,古代東西方法律區別

時間 2021-10-14 22:48:48

1樓:淡年華

古代人講究死留全屍,砍頭可以讓其屍不全,而且砍頭都在鬧市,砍頭的血腥能夠更好的震懾有小心思的民眾,西方絞刑不但是讓犯人痛苦在西方對人施以絞刑還帶有侮辱的意思。

2樓:零度狙擊

中國古代判死刑一般就是砍頭,我們在很多影視劇當中都有見過,劊子手們都是彪形大漢,一刀下去直接人頭落地。那同西方的死刑有什麼區別呢?西方也有砍頭,不過絞刑會更多一些,還有很多非常殘忍的刑罰。

3樓:舊舊影視點評

每個地域的文化以及習俗都是不同的,中國人都好面子要尊嚴,所以對於死囚最大的懲罰就是在群眾面前人頭落地,而西方國家比較直接,就用最殘忍的方法處理。

4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中西方並沒有交流,各自的文化導致很多東西都不同,我國比較直接,選擇砍頭痛快的方式,而西方則比較殘忍了

5樓:95電玩大大

其實都差不多,都是殘忍的死法,建議直接餓死算了,為什麼搞那麼多東西,勞民傷財,只能說古代的人不太好,沒有善心。

6樓:ok血色秋夕

在中國歷來是覺得即使是死也要留個全屍,所以即使是死刑,也是在盡量的讓人的身體不受到太大的破壞,當方便後來的收屍的人

7樓:心悸

我覺得兩種刑法本質上沒多少區別,都很殘忍,但是中國的死刑是一刀了結,減少痛苦,西方的死刑是慢慢的折磨囚犯。

8樓:大頭楠楠

我覺得這兩個死刑其實都是比較殘忍的,最殘忍的就是西方的,不留一點全屍,看不起人民

9樓:乙個****

這差別也不大啊,中國古代死刑還有五馬分屍呢,那不和絞刑差不多了。乙個砍頭乙個絞刑我覺得應該是中國善用刀、西方善用器械。

古代東西方法律區別 15

10樓:匿名使用者

死刑是法律界長期論爭的乙個問題。在古代中國事關"仁愛",在現代西方則涉及人權。西方廢除死刑的觀點什麼時候提出,未加研究。

中國關於死刑的論爭在戰國初期即以開始。論爭雙方都以德政和仁愛為理論依據。爭論的焦點在於保留死刑符合"仁政",還是廢除死刑符合"仁政"。

現在從人權的角度討論死刑也存在乙個問題,是保留死刑符合"人權",還是廢除死刑符合"人權"。因為人權是有衝突的。這種衝突表現為保護罪犯的人權可能損害一般公民的人權。

而要有效地保護一般公民的人權,就需要限制罪犯的人權。

對待死刑問題,存在著東西方兩種法律文化。文化上的歐洲中心論或歐美中心論,以及中國歷史保守主義都有失偏頗。東西方法律文化是可以相容的。

人權衝突有可能找到乙個平衡點。對人權,作為學者應當拋開政治因素,進行公平的學術討論。

現就三個問題發表看法:

一、以"仁愛"為焦點的死刑論爭及慎刑的司法原則;

二、人權的衝突;

三、東西方法律文化的相容及人權的平衡。請予指正。

一、 以"仁愛"為焦點的死刑論爭及慎刑的司法原則

輕刑、重刑,在中國歷史上長期爭論。最早的記載見於戰國時期的文獻《荀子》、《慎子》等書。 輕刑論者認為實行仁政,"一人不刑而天下治",反對者則說"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是任何帝王都必須採用的刑罰。

"殺人者不死,傷人者不刑",就是聖人也無法統治國家。

輕刑、重刑並不限於儒家和法家之爭。秦代以後已不再有純粹的法家。主張重刑的,很多是儒家,尤其是宋明的儒家,如朱熹、劉基,用儒家的理論來論證重刑符合仁政,反對輕易赦免死罪。

其一,輕刑不產生威懾力,犯罪的人多,使更多的人被追究刑事責任;重刑產生威懾力,犯罪的人數減少`,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也相應減少。盡量使人避免被追究刑事責任是仁政的一種表現。其

二、犯罪減少,受害者也就減少,這也是仁政的表現。其三,重刑使罪犯不能繼續犯罪,避免產生更多的受害者。這又是仁政。其

四、"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罪犯受到處罰,使受害者得以申冤。這又是仁政。總之死刑符合仁政,輕刑違背仁政。

在司法中,輕刑論者盡量免除罪犯的死刑。而重刑論者反對這種作法。認為免除罪犯的死刑是救生不救死,只知道罪犯可憐,而不知道受害者更為可憐。

孤兒、寡母、鰥夫無依無靠,終日悲痛,而卻看不到罪犯得到應有的處罰。

沒有研究過中國法律史的學者以為古代中國普遍存在酷刑。實際上並非如此。儘管歷史上不乏暴君,以及政治性殺戮,而仁政是基本的政治理念。

"一人不刑而天下治"只是一種理想的政治模式。中國歷史上長期實行的是慎刑的司法原則。雖然存在著酷刑的現象,但對待死刑是十分慎重的,"與其殺不辜,寧失有罪",具體的實施方式為罪疑從輕,或交納贖金,或減為流刑。

雖然法律規定的死刑很多,但實際判處死刑的並不是很多。判處死刑的,實際處死的也不多。

在立法方面,死刑分為很多種類。明清兩代,死刑首先分為真犯死罪和雜犯死罪。雜犯死罪一般並不處死,而是以徒刑代替,基本上處以五年徒刑。

真犯死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立即執行,一種是秋後執行。立即執行的是罪行十分重大,證據確鑿的罪犯。秋後執行的是較輕的罪犯。

在司法機構的設定方面,古代中國是比較完善的。**有三個司法機構,分別負責審理(刑部)、複核(大理寺)、監督(御史台,明清為都察院)。地方司法判處死刑後,由御史審核通過報**刑部,刑部審核後報大理寺。

明代中期以後實行會審制,即由幾個司法機構共同審理案件。其中秋審是最主要的會審形式。秋審是對秋後執行的死刑案件的再審。

證據確鑿、罪與刑相當、法律適用無誤的執行死刑;事實可疑、適用法律覺得有疑問以及情節可以原諒或同情的,免以處死,以流刑代替。我正在主持一項司法資料的整理工作。從中反映的清代對死刑的慎重態度讓人深感震驚。

經常可以就某一案件法律適用和事實查證多次往返,有的多達七八次。

二、 人權的衝突

公民有自由的權利,和不受犯罪侵害的權利。受害者及其家屬有要求追究罪犯的權利。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人身權應得到確實的保護。

而罪犯正是因為對公民生命權、財產權、人身權的侵犯而受到法律的追究。過度地保護罪犯的權利,必然與對公民權利的保護產生了衝突。

廢除死刑或限制死刑,提高罪犯待遇,對罪犯不產生威懾力,使更多的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而喪失自由。犯罪的增加,使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人身權受到嚴重的侵害。自由權也受到嚴重的侵害。

如美國公民有午夜在紐約街頭散步的自由,由於對犯罪的恐懼,自由權利的行使受到了限制。限制死刑或廢除死刑,使受害者及其家屬要求追究罪犯的權利受到限制。

保護罪犯的人權,是西方人權觀最主要的內容。人道地對待罪犯在理論上並無錯誤。但是,如果人道被濫用,對罪犯人道的外延不斷的擴張,將走向人道的反面。

讓公民經常遭受犯罪侵害,處於對犯罪的恐懼之中是最大的不人道。

三、 東西方法律文化的相容及人權的平衡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無疑國家負有對人權進行保護的義務。而同時保護罪犯權利和保護一般公民的權利是一種理想。但是由於互相衝突,無法實現。

在衝突、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應當有所取捨。這就要確定人權的目的和標準。以保護誰的人權為主,這就產生乙個平衡問題。

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人權觀未能解決這一問題。古代中國法律文化中的仁政觀雖然存在爭論,但其主流思想已經就優先保護物件作出回答。而仁政觀本身卻不適合於現代社會。

為此東西方法律文化可以相容。把東方法律文化中優先保護的觀念融入人權觀之中。於是就產生請求保護人權的優先權。

罪犯因其侵犯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或人身權而受到刑事追究。刑事追究的實質是依法剝奪罪犯的權利。刑法通過剝奪罪犯的權利而保護一般公民的權利。

因而公民的權利是絕對權,罪犯的權利只是相對權。在二者衝突時,公民具有請求人權保護的優先權。

從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學理論,公民也具有請求人權保護的優先權。有學者認為,相對於國家,罪犯是弱者,因而刑法應當保護罪犯。這顯然是走進了認識的誤區。

國家更主要的是作為法律的實施主體。罪犯的權利和一般公民的權利都是法律的保護物件。罪犯是因為侵犯一般公民的權利而成為罪犯。

相對而言,一般公民屬於弱勢者。因此法律應當優先保護公民的人權。

基於公民具有請求人權保護的優先權,對公民的權利保護又是以剝奪罪犯的權利實現的,那麼對罪犯權利的剝奪要達到能遏制犯罪的程度。因此死刑是不可避免的。滿足公民請求人權保護優先權之後,罪犯的其他權利應得到保護。

這就是人權衝突的平衡。

罪犯的權利主要有:不被施行超過罪行的法定處罰及不被非法虐待。前者是指罪犯所受的處罰應與所犯的罪行相當。

後者指不得剝奪罪犯的法定權利和待遇,不得對罪犯施加法外刑罰。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有辯護權和辯護制度。但僅有辯護權和辯護制度仍不足於有效保護罪犯的人權。

而東方法律文化中的慎刑司法原則以及由此建立的司法機構和訴訟制度則可以彌補其不足。清代司法資料反映出當時對待死刑的慎重態度遠遠超過現代的司法。

11樓:載舟漂流

主要區別是在於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主要是起源於德國法國,主要是制定成文法法律條文,實行法官職權制,很明顯中國則處於大陸法系;而英美法系,因為美國是英國的占領地,因此通用英國法律,依照以前的法院判案來規範現在案件的審理,實行律師對抗制原則。法律源源不同,程式亦大為不同。

鴉片戰爭前中西方對比,西方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近代西方侵略中國的目的是開拓海外市場,掠奪生產資料和資本輸出場所。19世紀中期,西方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急需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本國滿足不了,所以對外進行侵略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帝國主義國家積累大量資本,急於尋求資本投資的場所。所以近代中國侵略中國...

中西方文化差異大,中國人為什麼用筷子吃飯,西方人用刀叉呢

文娛吃瓜 中西方文化差異大,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西方人用刀叉,原因是 東西方步入文明時代之後,在進食時工具的使用方面有著不同發展軌跡 東西方飲食結構的差異,造成了西方習慣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 這又形成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繼續對未來產生影響。餐桌上的文化,有很多,比如子曰 食不語,寢不言。意思是吃飯的時...

同是綠色翡翠,為什麼價格差別就這麼大

方為做人之本 你這問題問的,都是蘋果為啥 不一樣,有的5塊一斤,有的8塊一斤?翡翠和玉是什麼關係?30 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yufeii 1.翡翠與玉有什麼區別?答 好的,一般我們給顧客介紹翡翠玉時,有很多人都會說 我不要翡翠,我要玉。我們也是苦笑不得。在這裡...